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学理论第7-8章.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窝***
  • 文档编号:201289602
  • 上传时间:2021-10-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1M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主体的材料(信息)和认识储备 (一)主体的材料获取 1、有意获取与无意获取 2、实践获取与书本获取 (三)艺术发现 1、艺术发现是一种特殊的领悟,(1)心灵的蓦然领悟 (2)独特眼光与非凡观察力的凝合 (3)内心体验与外物的契合 三、创作动机 (一)创作动机是驱动作家创作的内在心理动力 (二)创作动机的形成,(1)生活的暗示或驱动 (2)主体需要的鼓动 (三)创作动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第二节 艺术构阶段 (一)艺术构思的内涵和任务 对已感知、体验的生活素材进一步思索、提炼,形成中心主题、确定创作意向,在此基础上建构观念形象的思维过程 任务:提炼题材;深掘主题;形象孕育;确定体裁;谋篇布局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1、回忆 朱淑真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回忆是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提取某些信息的心理过程即在外部事物或内部需要激发下引起某种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重现文学构思就是对回忆材料筛选加工的过程 回忆的方式 直接回收法 挨次扫描法 按层次推论法,(2)沉思 宗教中指对精神对象的观照,或获得精神的洞见。

      笛卡儿的“沉思”指躲开感性世界和摆脱前人影响的孤独者的反思 一般指在寂静与孤独中的深层思索 沉思在艺术构思中常体现为对世界的新发现,对人生的顿悟,在此基础上产生创造性的思想闪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沉思是对事物的二度体验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2、联想与想象 (1)联想 联想是由此物的刺激引起对彼物的回忆的心理过程即表象的转移其心理基础是神经的暂时联系联想是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联想的类型 类似联想,接近联想 对比联想 关系联想 (2)想象 想象是把已感知的事物形象和过去的经验记忆材料进行综合重构的心理过程或谓表象的重新组合 想象与联想的联系与区别,想象的类型 再现想象 创造性想象 比拟想象 虚构想象 3、灵感与直觉 (1)灵感 在古希腊被认为是“神賜的灵气”,柏拉图说是神凭附而丧失理性的迷狂 狄德罗说灵感来临时“似醉似迷”,身不由己,感情彭湃,“满怀狂热” 灵感指对某事物的突如其来的顿悟 灵感具有非预期性和瞬间即易逝性特点 灵感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2)直觉 直觉指通过事物形象的感知直接把握其本质的思维方式,即不经过推理而直接认知和洞察事物 直觉具有无意识性、瞬间性和形象性特点 直觉与灵感的区别 4、理智与情感 理智指有意识的理性认知;情感是人对外部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体验性心理反应,情感与理智在艺术构思中的矛盾统一 5、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指人的理性能力 无意识指潜藏于人心灵深处、具有非理性特征而稍稍对人的言行发生作用的心理能力,是一种习惯性的和自动化的思维方式 意识与无意识在艺术构思中的矛盾统一,二、构思方式,1、综合 综合指把各种材料按主体意图加工处理而形成有机整体的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综合具有定向性、选择性、刷新性特点 2、突出和简化 突出指对某一形象或意念的集中加工或渲染,“或悉取而加之”,突出的方式 浓涂重抹 淡化背景 简化指作家略去具体细节,突出主干的构思方式(绘画中的速写) 简化的方法是抓住特征,舍弃非特征因素 3、变形与陌生化 变形指超越常规事理创造远离现实生活的形象,的方法。

      变形的方法包括: 扩大和缩小 粘合 漫画 夸张 幻事,陌生化指以一种与习见悖离的方式和形象反映生活的方法它使艺术与生活拉开了距离而引起读者的新奇的心理反应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一、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物化阶段就是作家借助文学语言把构思中形成的观念意象转化为客观存在的艺形象的过程即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文心雕龙: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郑板桥谈画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艺术构思对物化阶段的制约 物化阶段与艺术构思的矛盾和调整 创作意图与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矛盾和调整 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二、物化阶段中的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一)语词提炼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车功 “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 红楼梦,(二)表现技巧 三、即兴与推敲 (一)即兴 即兴是在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下迅速创造作品的状况 即兴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二)推敲 推敲是作家对文学语词反复选择的过程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唐僧齐已早梅 “绝顶深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薇开竹房 唐任蕃游天台山,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是:真、善、美的合一但是,美是最终目的,而美离不开真、善,美本质上是真与善的统一 第一节 文学的真 关于“文学真实”(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建立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何为“生活真实”? 生活事实生活中实在发生过的事 生活真实生活的“真相” 艺术真实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想象、虚构创造的“生活”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真相”,即体现了现实生活的实质的,或符合现实生活(包括人物性格)内在逻辑的、合情合理的艺术世界就是真实的我们称之为艺术真实第二节 文学的善 关于善的内涵:凡符合人正当的伦理实践要求、愿望、目的、利益、理想和社会进步的,我们称之为善 文学作品在思想感情上体现了上述价值取向的,就是文学的善主要表现为伦理道德内容或倾向 关于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问题,第三节 文学的美 关于审美理想:即美的理想,是关于美应当如何的观念或范型 文学的美就是依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创造的结果,体现在内容上的真善统一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能给人以美感 关于化丑为美问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