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张倬元:锲而不舍声远非藉风.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3636289
  • 上传时间:2017-10-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4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张倬元:锲而不舍,声远非藉风张倬元教授,国际著名工程地质学家,斜坡稳定、库岸稳定、地质灾害和水电工程地质专家,工程地质学科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专业实验室及典型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历任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水文工程地质系副主任、副院长、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之一,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二届理事长不闯关东闯地学早年,父亲及两个堂兄顺应当时的潮流去闯关东,但我那股子执拗劲儿,让我选择了坚持学业这条永无止境的道路正是那首不时回荡在我耳边的小学校歌,“青年青年要立志,切勿自暴与自弃,马援立功汉杀敌,班超投笔封侯去,男儿当自强……”让我有了 11 岁背井离乡、外出求学的目标和勇气因家庭及经济等各方面原因,曾先后两次失学失学后,我一边在小学教书,一边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等待复学的机会1946 年,我考上了清华,因为高三失学,我的数学与物理底子都很薄弱,不得不放弃了一直很喜欢的化学专业,“漂移”到与这两门课关系不是很大的地质学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地质学的魅力将我吸引,我还意识到地质学对人类有着极大的作用。

      这让我决定继续留在地质系,明确了一生的方向1954 年,我被分配到北京地质学院当助教在这里,我就又“漂移”到了水文工程地质系该系学科以数理力学为基础,这恰是我知识的薄弱之处所以 1955 年初,开始在长春地质学院苏联专家主持的工程地质研究生进修教师班学习,听了许多苏联专家的课程1956 年毕业后,我在北京地质学院当了一名讲师一年之后,被调到成都地质学院任教从此,与理工结缘集体协作共建学术上世纪 80 年代,我们制定了要为“石油地质”和“工程地质”两个学科评上重点学科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下足了工夫重点学科评审第二轮要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来认定那时我胆囊出了些问题,刚做完手术评议组体恤我身体状况还在观察中,我校第一轮全国专家函评名次也位列前茅,建议我可以不亲身到场但我作为地质采矿石油学科评议组的成员,我们学校的事怎么可以不参与?我还是坚持打着绷带去了最终我们争取到这两个重点学科,还抓住一个合作机遇——与西南石油学院共建一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回来后我们就努力把这个实验室落实了下来1988 年退休后,我继续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那个年代,还没有“地质灾害”这个词来定义岩石圈的移动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我提出后给它起了英文名”Geohazard” ,还得到国际地质大会认证后来经过申请报表、答辩、验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终于在 2011 年建成这个实验室的成功建立,除了我个人的努力之外,关键是要感谢我们的合作集体我们没有文人相轻、各搞一套,而是相互包容、合作,求同存异,荣誉共享这样才会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才会有所发展左手学术右手教学几十年的地质学研究,让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只是一味地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有所建树的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清华组织了 57 人的进藏综合科考队,科考队由专家和应届毕业生组成我作为应届毕业生,荣幸成为科考队的一员科考队一行在简陋的考察条件下,耗时 18 个月,在 1 万公里的科考总里程中,确定了青藏高原的四个地层系统,发现了大量的资源与化石,建立了全新的区域地层柱状图……这是中国科学家在西藏的第一次科学考察,我们发现了许多新“大陆”,这使得整队甚至国际地质界都很振奋我认为,野外考察、建立野外实验室,对地质工作者掌握一手资料,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都很有必要地质学不仅仅需要继承传统,更需要的是通过实践、观察与思考,推陈出新。

      实践不能说比学术重要,但如果不实践,再好的学问也不能够发挥其作用1983 年,我任成都地质学院院长作为教师时,我要搞好教学;作为院长,我开始思考怎么把学术与教学相辅相成地办下去我认为,提高学术水平,是为了能够壮大我们的师资力量,最终要落实到教育上所以我的办学理念就是: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简言之就是出成果,出人才但当时的教育路线倾向于教学,学科建设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顶着压力,我们硬是把教学和学术一起发展了起来为此我们对石油系统敞开大门,跟克拉玛依合作办班,把我们的教师以及毕业的学生插到了各个部门,还帮助水电部解决地质灾害问题除了我自己的专业,对于教育,我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文理分科”这种模式可能使某一方面的研究更精良,但并不利于个人发展一个理科生对于优秀文学作品感到一知半解;一个文科生面对一些常见生活问题束手无策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塑造成这样,现代人才应该是复合型的坚守人格与君共勉最后,我很想跟现在的青年人说,优秀的人才,是智商与情商的共同发展智商是智,情商是德要尊重自己的人格,让它保持高尚;要有自我要求意识,让它自强不息;要学会控制自我意志,让它抵制消沉同时,注重培养自己正面进取、乐观善良、友好待人的品性。

      至于人生道路上的选择问题,我认为,不管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都要坚持把它做好我从一直很喜欢的化学专业,“漂移”到地质学,让我感受到它的魅力;后来又“漂移”到水文工程地质系,这让我充实了知识的薄弱之处实例证明,做什么不重要,只要做好就不叫“失业”在人的一生中,坚持做好一件事是很难的,无论是自己的兴趣,还是自己的专业,只要坚持,人生都能熠熠生辉记者手记在我们和张倬元老教授聊谈的同时,张老的夫人彭老师会不时地插言补充由于张老教授年事已高,身板已不象年轻时那么硬朗,彭老师适时善意地要求我们暂停采访,给张老足够时间歇息,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晚年恩爱的幸福时刻夕阳西下,余晖洒过张老慈祥的模样,又形成一幅思想者的剪影张老在回忆他在进藏科考队的日子时,曾向我们说:“白天,我们外出在工程地质勘测作业,观察、描述、制图;晚上,我们在马灯下、蜡烛下、电灯下,把一本一本书里的知识与工作实践中遇见过的各种地质特征、构造现象等进行比对,整理成报告寥寥数语,却已然将那一个个本已模糊不清的攀援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在大河峡谷中的身影,又再一次清晰地浮现,仿佛把那些为祖国的地科事业献出的青春,滚烫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当我们的采访记者结束采访,进行到采集照片的阶段时,从录音笔里隐约听到张老自语般的结束语是这样的:“你们也辛苦了!我故事上要说全(很难) ,只能说个大概。

      我说我(对自己的评价)……知识上,有欠缺;人格上,我坚守我自己的;另外,在业务上,锲而不舍 ”深夜改稿,忽地被张倬元老教授的几句小话听得泪盈于睫想起张老家中所挂笔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