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收运路线课程设计.doc
18页江汉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学 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环境工程 专 业:环境工程 标 题:江大校园垃圾收集运送设计 时 间:2023年1月12日至2023年1月17日 学生姓名:李功达 学 号: 指导老师:石零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 21.1设计目的 21.2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规定 31.3设计垃圾收运路线的原则 31.4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方案 31.5清运操作方法 41.5.1移动容器操作方法(移动式) 41.5.2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固定式) 41.5.3清运操作方法综述 42.设计收运路线的一般环节 42.1调查、考察垃圾清运区的特点 42.1.1清运区概况 52.1.2垃圾成分现状 52.1.3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 52.1.4垃圾产量计算 52.1.5收集江汉大学平面图(见尾页) 62.2资料整理分析 62.3成本估计(天天) 8移动式费用 8固定式费用 83.垃圾收集设计小结及建议 83.1设计小结 83.2结论和建议 9参考文献 9江汉大学平面图 10垃圾箱设计尺寸,单位:m 11从江汉大学将垃圾运送到长山口垃圾路线图 12【摘要】本设计以江汉大学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江汉大学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基础上,对江汉大学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派,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路线,通过度析比较,拟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1.1设计目的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本设计根据江汉大学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江汉大学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1.2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规定1.2.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送,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解决厂和处置场;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送,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送工具上,运往远处的解决处置厂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达成如下形式:垃圾收集运送中转运送垃圾解决 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派到不同解决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
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并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1.2.2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拟定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送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也许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立,是否设立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解决地的运送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送能力及垃圾量来拟定其中中转也许是一次,也可以有多次因此从有无中转环节来区别,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无中转收运模式和有中转收运模式区别垃圾收运模式还必须从的收集方式上加以区别,目前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重要有: a.车辆流动收集(或称无站式收集) b.收集站收集 c.动力管道收集1.3设计垃圾收运路线的原则(1)收运路线应尽也许紧凑,避免反复或断续2)收运路线应能平衡工作量,使每个作业阶段、每条线路的收集和清运时间大体相等3)收集路线应避免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时间段收集、清运垃圾4)收运路线应当一方面收集地势较高地区的垃圾5)收集路线起始点最佳位于停车场或车库附近6)收运路线在单行街道收集垃圾,起点应尽量靠近街道入口处,沿环形路线进行垃圾收集工作1.4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方案 在垃圾收运路线的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在一定限度上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城市垃圾收运水平。
垃圾收运路线的设计一般有四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天天按固定路线收运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收集方案环卫工人天天按照预设固定路线进行收集该法具有收集时间固定、路线长短可以根据人员和设备进行调整的特点缺陷是人力设备使用效率较低,在人力和设备出现故障时会影响收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当路线垃圾产生量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收集路线 第二种方案是大路线收运,允许收集人员在一定期间段内,自己决定何时何地进行哪条路线的收集工作此法的优缺陷与第一种方法相似第三种方案是车辆满载法环卫人员天天收集的垃圾是运送车辆的最大承载量此方发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垃圾运送时间,可以比较充足的运用人力和设备,并且合用于所有收集方式缺陷是不能准确预测车辆最大承载相称于多少居民或企事业单位的垃圾产生量第四种方案是采用固定工作时间的方法收集人员天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这样可以比较充足运用有关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由于本方法规律性不明显,一般人员很少了解本地垃圾收集的具体时间 通过对江汉大学的初步简朴调查了解,结合该地区垃圾的各种特点、垃圾容器、垃圾估计产量以及车辆、道路、交通等各方面因素,初步拟定可以使用第一种方案与第三种方案结合的收运路线设计方案。
也就是,垃圾收集车天天按照预设固定路线进行收集,直到收集的垃圾是运送车辆的最大承载量,返回垃圾解决处置场,清空垃圾后再次出发按照既定路线继续收集此方案是根据实际情况将两种方案结合而成,更适合于实际的具体情况1.5清运操作方法1.5.1移动容器操作方法(移动式) 移动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装满垃圾的容器使用垃圾运送工具(牵引车等)运往转运站或解决厂,垃圾卸空后再将容器送回原处【图1.5(a)】或其他垃圾集装点【图1.5(b)】此反复循环进行垃圾清运1.5.2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固定式) 固定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垃圾收集容器不动,由垃圾车收集各点垃圾,直到达成垃圾车的最大容量返回中转站或解决厂,清空垃圾车后继续到下一集装点收集【图1.5(c)】,如此反复进行垃圾清运1.5.3清运操作方法综述 城市垃圾清运的操作方法分为上述两种即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陷,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合于某地区的清运操作方法在设计前对江汉大学进行过考察和分析,由于校园垃圾桶容量较小、个数多且分布广泛等特点,在根据之前拟定的收运模式以及收运路线的设计方案等各个因素综合考虑,结合实际初步设定校园垃圾清运操作方法应选取移动式容器清运方式。
此方法中垃圾的装车时间是该收集法一次行程所使用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垃圾车辆装车一般有机械操作和人工操作两种方式,此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陷通过调查比较结合各个因素,初步拟定江汉大学使用机械操作装车小垃圾箱 ↘环卫工人生活垃圾 →定点大垃圾桶 →垃圾车 →垃圾中转站 →垃圾填埋场地面垃圾 ↗环卫工人2.设计收运路线的一般环节2.1调查、考察垃圾清运区的特点2.1.1清运区概况江汉大学位于华中平原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江汉大学位于沌口经济开发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学校区内有宿舍24栋(南区9栋,北区15栋),教学楼17(J01—J17),图书馆,行政楼,活动广场一个(英才广场),校园建筑大小不一,但建筑群分布有一定规律,垃圾桶以及集装点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2.1.2垃圾成分现状学校垃圾类型重要为生活垃圾,而生活垃圾成分以食堂餐饮以及生活废物等为主,玻璃,塑料,织物,废电池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较小;区域重要能源是燃煤2.1.3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 江汉大学总占地面积为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1066人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按照30000人计算)2.1.4垃圾产量计算 不同地区可根据其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本地区的垃圾产量,根据此清运区实际情况,可选择依据人口以及各个系数计算其垃圾产量。
该清运区可按下式计算容器服务范围内的垃圾日产量:W=R×C×Y×P式中,R为服务范围内人口数,人;C为实测的垃圾日产量,kg/(人×d);Y为垃圾日产量不均匀系数,通常取1.1--1.15;P为居住人口变动系数,取1.02—1.05 计算得到日产量后,可根据日产量由下式计算垃圾日产生体积:式中,V为垃圾平均日产生体积,m/d;W为垃圾日产生量,kg/d;Q为垃圾容重变动系数,一般取0.7—0.9;D为垃圾平均容重,kg/ m 我国人均天天城市固废产量可按0.8—1.2kg/(人×d)考虑根据设计区情况R=30000人,C取1.0 kg/(人×d),Y取1.13,P取1.03,计算得:W=30000×1.0×1.13×1.03=34917kg/d容器中垃圾平均容重约为120kg/ m,垃圾容重变动系数Q取0.8,则:363.7m/d通过以上计算得到设计区垃圾日产量体积为363.7 m/d其中餐饮垃圾为108m³/d,生活垃圾为255.7m³/d2.1.5收集江汉大学平面图(见尾页) 该平面图中包含垃圾集装点位置、路线有关设计信息及数据如下:(1)收集车从1号门进入,从5号门出去;(2)固定容器收集操作从星期一至星期五天天进行收集,天天行程一次;(3)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作业数据:容器卸空时间为0.05h/次,卸车时间为0.1h/次;(4)容器间估算行驶时间常数为a1=0.06h/次,b=0.067h/km;(5)拟定收集操作的清运时间,使用运送时间常数为a2=0.08h/次,b=0.025h/km;(6)收集操作的非收集时间系数为0.15。
2.2资料整理分析根据图2.1提供资料对校园内垃圾集装点数量、垃圾桶个数、垃圾量以及收集次数等条件进行分析、列表2.1移动容器操作方法(移动式)垃 圾 处 理 厂(或转运站)转运负载容器返回空容器至下一集装点始发站出发(载有空容器)满载容器收工回始发站空容器1号垃圾集装点3号垃圾集装点n号垃圾集装点(b)互换容器方式2号垃圾集装点图1.5 移动容器清运方式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km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km1A至1至B3.769C至9至C6.822A至2至B4.2110C至10至C7.183A至3至B4.3111C至11至C7.484A至4至B4.1912C至12至C6.825B至5至B5.5113C至13至C6.626B至6至B5.5214C至14至C6.427C至7至C5.8115C至15至C6.248C至8至C6.7216C至16至C6.02总距离93.63km注:其中距离已经将从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