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docx
18页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前言为提升文物建筑消防能力,指导和规范文物建筑健全消防安全所采取的防火技术措施,根据公 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 的指导意见》、公安部《古城镇古村寨火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护工程申报审批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了《文物建筑 防火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以文物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为基础,通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 年来我国文物建筑防火技术措施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 究,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消防总体布局、消防给水系统、消防 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备用电源、配电设计本《导则》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城建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编制目录1 总则 32 名词 33 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 34 消防总体布局 64.1 消防分区 64.2 消防道路与其消防装备 64.3 安全疏散 64.4 消防点和消防控制室 75 消防给水系统 85.1 一般规定 85.2 消防水源 85.3 消防泵房 95.4 室外消火栓系统 95.5 室内消火栓系统 106 消防灭火设施 116.1 消防灭火设施的适用场所 116.2 自动灭火设施 126.3 灭火器 126.4 移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 13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37.1 一般规定 137.2 系统设计 137.3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48 消防备用电源 149 配电设计 149.1 一般规定 149.2 设备和管线安装 149.3 接地 15附录 编制依据 161 总则1.0.1 为加强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指导和规范文物建筑防火设计,预防文物建筑火灾的发生,减 少火灾危害,确保文物安全,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的编制依据详见附录1.0.2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宜以文物保护规划、消防安全专项规划等为基础内容包括:( 1) 文物建筑本体防火设施设备的配置与完善;(2)为保护文物建筑所涉及周边区域的消防基础设施 的配置与完善;(3)文物建筑本体及周边消防安全总体布局1.0.3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时,应优先利用或者改造现有的消防基础设施,并避免对文物本体及其 环境风貌造成影响或者破坏1.0.4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前,应对防护对象进行现场勘查和火灾风险分析1.0.5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选择的电器设备和线缆应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1.0.6 本导则适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中木结构、砖木结构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建筑1.0.7 本导则中未提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2 名词2.0.1 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依法划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防护对象包括文物建筑本体及保护范围内与文物建筑 毗邻的、不能进行防火分隔的其它建(构)筑物2.0.2 文物建筑防火控制区 依法划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防护对象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以外、建 设控制地带内需要提高消防能力的建(构)筑物2.0.3 消防道路 根据文物建筑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的,供一般消防车、小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以及手 抬机动消防泵通行和人员疏散的道路。
2.0.4 消防分区为避免火灾蔓延,对集中连片文物建筑群,采用适宜措施分隔的若干独立防火区域3 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3.0.1 现场勘察应全面详细地调查了解建筑防火、消防救援条件、消防设施现状及火灾危险源等表 3.0.1 现场勘察内容类别分项勘察内容•防筑彳建火灾何载建筑本体,可燃家具、装饰,商业经营产品,仓储物品等建筑参数单体建筑高度、层数、面积,区域建筑面积或占地面 积耐火等级单体建筑的墙、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材质防火间距单体建筑之间、院落之间、建筑群间消防分区防火隔离带、消防道路、防火墙等防火分隔措施疏散条件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数量及宽度,最远疏散距离消防救援条件消防站、点设备完善情况;能否满足5分钟到达火点要求消防控制室位置、面积、设备配置能否满足使用要求救援场地消防扑救面,消防扑救场地,消防装备到达条件消防道路道路净尺寸、通行状况消防设施现状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水源,已有管网供水压力、流量、管道埋深等, 管材,室内外消火栓数量、栓口压力、使用完好度; 水带、水枪、轻便消防水龙等完整情况,必要时调研 极端条件下管网压力、流量等消防灭火设施自动喷淋系统,移动水喷雾灭火装置,消防水炮,气体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自动报警系统是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的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消 防广播、火灾声光报警器等设备选型及设置是否合 理,自动报警系统能否可靠工作配电系统消防电源可靠性,备用电源设置;消防配电线路选型 及敷设、消防设备的控制或保护电器等是否满足规范 要求;消防联动控制的设置是否可靠;整体消防配电系统能否满足文物消防安全的需要应急照明备用照明、疏散照明、疏散指示灯具或标识的设置情况;应急照明灯具自带电源的完好情况火忘危险源可燃物易燃易爆场所和设施;炊事明火;烟囱设置;可燃物堆放;可燃液体的种类和储量燃气燃气使用和存放场所;燃气钢瓶的容量,与灶具安全距离;进入建筑物内的燃气管道;沼气使用情况电气火灾隐患配电箱材质及安装方式、配电线缆的敷设、配电系统 绝缘、配电保护措施,终端用电设备是否满足电气火 灾防范要求雷击有无防直击雷保护装置;保护装置是否完整有效注:现场勘察情况应附有相应现场照片及说明。
现场勘察时,没有消防设施或者缺少某类消防设施的,应在勘察报告中予以说明3.0.2 资料收集宜包括表 3.0.2 的内容表 3.0.2 资料收集内容类别内容图纸及说明书文物消防安全专项规划图文物保护规划图及说明书已有的消防设施施工图文物建筑测绘图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区域定位、区域内人口、企业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易燃易爆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重点场所的数量、分布火灾历史数据文物建筑所在行政区域近五年的火灾数量致火原因及其分析消防管理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文物建筑管理单位和使用人的专业与业余消防组织的基本情况消防安全培训工作3.0.3 根据现场勘察及资料收集情况,客观科学地分析火灾风险,明确需防护的对象和范围,提 出有针对性的火灾危险源控制措施和防火技术措施4 消防总体布局4.1 消防分区4.1.1 设置消防分区,应保持文物建筑及其环境风貌的真实性、完整性,单个消防分区的占地面 积宜为 3000m2〜5000 m24.1.2 消防分区宜根据地形特点,采用既有的防火墙、道路、水系、广场、绿地等措施划分确 有困难时,可采取其它增强措施在不影响文物建筑环境风貌的基础上,可拆除个别阻碍消防分区 设置的非文物建筑,以便于消防分区的划分。
4.1.3 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与控制区之间,宜采取道路、水系、广场、绿地等防火隔离带或其它 有效的防火措施进行分隔4.2 消防道路与其消防装备4.2.1 消防道路应满足消防装备安全、快捷通行的要求,宜设置环状消防道路供一般消防车通 行的尽端路应设置回车场地4.2.2 对不同通行能力的消防道路,宜或手抬机动消防泵表 4.2.3 消防道路与消防装备对应表消防道路净宽度(m)消防装备24一般消防车3〜4小型消防车2〜3消防摩托车V2手抬机动消防泵4.3 安全疏散4.3.1 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内安全出口或安全疏散通道不宜少于两个;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满足 前述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限制文物建筑的使用方式和同时在内的人数4.3.2 安全疏散通道均应在明显位置设置疏散指示标识4.4 消防点和消防控制室4.4.1 距离最近的消防站接到出动指令后 5 分钟内不能到达的文物建筑所在区域,应合理设定消 防点消防点的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1 结合消防道路现状、消防救援装备配置情况,以 5 分钟内到达火点为标准选址、布置2优先利用原有建筑及场地设置,建筑面积不宜小于15 m2;严寒、寒冷地区应采取保温措 施3 设有明显标识。
4 消防点消防装备配置应满足表4.4.1 的要求表 4.4.1 消防点消防装备配置消防车配备数量手抬机动消防泵移动式水水带水枪灭火器人员配备数量消防员配套装备带卷盘或水带槽1辆(小型消防 车、洒水车、 消防摩托车)2台2个50〜300m2套22个22人手持移动式对 讲机、呼吸器、 头盔、面罩等4.4.2 消防控制室宜设于消防点内5 消防给水系统5.1 一般规定5.1.1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应根据文物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火灾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5.1.2 寒冷和严寒地区及其它有结冻可能的地区,消防给水系统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5.2 消防水源5.2.1 消防水源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5.2.2 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应充分利用给水管网条件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可与生产、 生活给水系统合用,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生产、生活用水污染,且满足消防供水的要求不具备给水管网条件或给水管网条件不符合消防供水要求的,应利用天然水源或者设置消防水 池5.2.3 当利用江河、湖泊、水塘、水井、水窖等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能保证枯水期的消防用水量,其保证率应为 90%-97% 。
2 防止被可燃液体污染3 采取防止冰凌、漂浮物、悬浮物等物质堵塞消防水泵的技术措施,并应采取确保安全取水 的措施4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应有取水码头及通向取水码头的消防车道;当天然水源在最低 水位时,消防车吸水高度不应超过 6m5.2.4 当设置消防水池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表 5.2.4 不同灭火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灭火系统火灾延续时间(h)室内、外消火栓灭火系统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其它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建筑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1消防水炮灭火系统21 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不作它用的技术措施2 供消防车或手抬机动消防泵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吸水口,且不宜少于 2 处,并宜设在建筑物外墙倒塌范围以外;当消防水池在最低水位时,消防车吸水高度不应大于 6m3 寒冷和严寒地区及其它有结冻可能的地区,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措施5.2.5 有条件的地区,宜结合地势设置高位水池作为消防水池5.3 消防泵房5.3.1 消防泵房的设置应使消防水泵能自灌吸水,泵组的吸水管不应少于 2 条,当其中一条损坏 或检修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满足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5.3.2 消防泵房应有不少于 2 条的出水管直接与消防给水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出水管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