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颌面部斗殴拳击伤的临床分析.pdf
2页颌面部斗殴拳击伤的临床分析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口腔科(200062) 胡特清在颌面部创伤中,斗殴致伤是常见致伤原因之一有文献报道,斗殴伤的发生率仅次于车祸,列居第二[1]在颌面部斗殴伤中,拳击致伤较为普遍本文对95例颌面部拳击斗殴回顾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与分析方法1. 1. 1 软组织斗殴伤资料提取自2000年1月 ~6月本科急诊颌面创伤登记治疗此部分拳击斗殴伤67例, 82处软组织伤 统计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对软组织伤类型与部位进行列表统计分析1. 1. 2 颌面骨折病例取自1995年 ~1999年间住院病史资料 拳击斗殴致骨折病例见于下颌骨骨折,颧弓骨折其中下颌骨骨折共68例,拳击斗殴致骨折14例, 17处骨折,对骨折部位列表统计分析颧弓骨折共45例,拳击斗殴致骨折9例统计纳入研究病例的年龄与性别构成及其发生率1. 1. 3 软组织伤与颌面骨折患者的年龄构成进行统计学t检验1. 2 治疗方法1. 2. 1 软组织裂伤在急诊室即刻行清创缝合术,术后常规抗生素应用 软组织挫伤者嘱24小时内冷敷治疗,并给予活血化瘀之口服中成药1. 2. 2 下颌骨骨折分别采用了3种治疗方法:颌间结扎,内固定及颌帽固位。
颧弓骨折如无功能障碍及外形明显改变者行保守治疗,反之,则行手术复位或内固定治疗2 结果2. 1 年龄与性别软组织伤共计67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4例,男女性别比为2. 27∶1平均年龄32. 17岁,最大69岁,最小15岁颌面骨折共计23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27. 36岁,最大41岁,最小16岁两组年龄构成经t检验,P> 0. 05,提示在年龄构成上无本质差异2. 2 软组织伤类型与部位详见表1所示颌面软组织裂伤发生于唇部居多,占裂伤患者总数的63. 16%挫伤的发生部位分别是颧部(31. 82% )、 唇部(31. 82% )和颊部(36.36% ),其分布较为均匀表1 颌面拳击致软组织伤的类型与部位(处)颊部颧部唇部合计裂伤682438挫伤16141414合计222236822. 3 颌面骨折常见部位与类型见表2拳击致颌面骨折以闭合性骨折为主,本研究病例中未发现开放性骨折下颌骨骨折部位分布(见表3)以下颌骨体部和角部为主,二者合计占下颌骨骨折总数的70. 56%附表2 拳击致颌面骨折类型与部位(例)下颌骨骨折颧弓骨折开放性00闭合性149附表3 下颌骨骨折部位与比例分配(处)体部角部颏部升支髁状突骨折线66311百分比35. 29% 35. 29% 17. 66%5. 88%5. 88%2. 4 治疗结果颌面软组织裂伤者经即刻清创缝合,创面全部一期愈合。
下颌骨骨折5例行颌间结扎, 2例内固定治疗,2例颌帽固定, 5例自动放弃治疗颧弓骨折3例行内固定治疗, 2例手术复位, 4例保守治疗18例治疗者骨对位关系及愈合良好,治疗愈合进程中并无并发症出现3 讨论在城市地区,斗殴伤中拳击致伤是最为常见的·301·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1年第11卷增刊 一种致伤因素,约占斗殴伤的70%[2]颌面软组织伤与颌面骨折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显 示,颌面骨折平均年龄低于软组织伤者,似乎显示低 龄人群拳击斗殴的暴力程度要大于年龄较大者这 在实际生活中较易被接受但本研究t检验结果显示P> 0. 05,提示两者在年龄构成上无本质差异 颌面软组织裂伤多发于唇部,其次为颧部、 颊 部这与唇部组织的解剖位置和组织结构有密切关 系挫伤在颧、 颊、 唇部的发生机会较为平均但必 须注意,颧部挫伤与可能存在的颧骨颧弓骨折之间的鉴别颧部挫伤后的组织肿胀可以掩盖颧弓骨折 所造成的局部塌陷,临床诊断上应予重视X线检查 能明确鉴别有些斗殴患者可能涉及到法律上的司 法程序,在临床诊断上不必要的误诊,可能会产生司 法上的问题在颌面部骨折中,斗殴是主要致伤原因[3] 下颌骨处于面部骨髂的突出部位,而且面部是斗殴中理想的攻击目标,因此下颌骨是最易骨折的部位[4]。
也 有不少学者提出,交通事故是下颌骨骨折的首要因素[5~7]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上的差异可能与地域环境、 社会经济状况,文化形态、 宗教以及时代的不同而各有差异[8]在拳击致下颌骨骨折的部位方面,本研究发现 以下颌骨体部和角部为主而通常下颌骨骨折的好 发部位,包括交通事故致伤,颏部发生率最高巴秀[9]对413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结果指出,不 同的致伤因素有相应的骨折好发部位,车祸以颏部 发生率最高,击伤以体部和角部最多见 这与本文拳击致伤以体部与角部为多见的结论相一致 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 14例患者有5例(35.72% )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这个比例应引起我们重视 作者认为,好斗殴者的心理行为可能与普通人群 有所差异,对这些患者在首诊时力争及时完全的治 疗处理,是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的最佳办法 总之,作者认为,在不同的创伤因素下,颌面创 伤的临床特征各有不同对拳击斗殴临床特征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临床工作质量的提高参 考 文 献[1] Huang V , M oore C, Bohrer P, et al . M axillofacial in2juries in women [J ]. A nn Plast Surg.1998, 41 (5):482.[2] Eiskjaer SP, Schroder HM , Charles AV , et al .Epi2dem iology of violence in a Danish municipality [J ].DanM ed Bull . 1992, 39(1): 83.[3] Ong TK, DudleyM. Cranniofacial trauma presentingat an adult 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w ithan emphasis on soft tissue injuries [J ].Injury.1999,30(5): 357.[4] Kushner GM , A lpert B. Open reductuin and internalfixation of acute mandibular fractures in adults [J ].Facial Plast Surg. 1998, 14(1): 11.[5] 刘彦普,雷德林.下颌骨骨折的坚固内固定治疗[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0, 16(5); 412.[6] 王甄,徐兵,姚隆浩. 161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 ].口腔医学纵横. 1999, 15(3): 198.[7] 薄斌,顾晓明,周树夏,等. 163名颌面创伤患者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8, 16 (1):56.[8] Tanaka N , Tom istsuka K, Shionoya K, et al . A etiol2ogy of maxillofacial fracture [J ]. Br J O ralM axillofacSurg.1994, 32: 19.[9] 巴秀,王翰章,田卫东,等. 431例下颌骨骨折分析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9, 17(1): 46.[上接第102页]张定向拉拢缝合而形成的伤口边缘间的距离,促进创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疤痕,增进美观,改善 功能。
参 考 文 献[1] 周树夏.手术学全集口腔颌面外科卷[J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 90.[2] 聂旭光,鼓化海,张子桂.伤口愈合的研究进展[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6, 6(3): 202.[3] 赵怡芳.口腔疾病诊疗并发症[J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54[4] 武忠弼.病理学[J ].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49·401·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1年第11卷增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