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pdf
32页1 人事部文件中国气象局人发 [1996]33 号关于印发《气象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职改办、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现将《气象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在评审气象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时遵照试行试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们,以便修订完善本评审条件自下发之日起试行,评审办法按《关于印发〈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的通知》 (人职发 [1994]14 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附件:气象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队中国气象局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七日2 气象工程中、高及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总则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气象工程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气象科技进步与发展,结合气象科学的特点,特制定本评审条件二、本条件是从事气象工程工作技术人员申报和评审中、高级技术资格的依据三、凡按照本条例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技术资格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其职务聘任与工资待遇由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四、气象工程的中、高级技术资格名称分别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五、专业划分及适用范围气象工程分为天气气候、大气探测、大气物理化学、应用气象四个专业一)天气气候专业本专业适用于从事天气分析预报、气候诊断预测,以及相关的业务和开发、应用研究等技术人员二)大气探测专业3 本专业适用于从事地面观测、高空观测、遥感探测,以及相关的业务和开发、应用研究等技术人员三)大气物理化学专业本专业适用于从事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环境、人工影响天气,以及相关的业务和开发、应用研究等技术人员四)应用气象专业本专业适用于从事农业气象、牧业气象、林业气象、航空气象、水文气象、海洋气象、应用气候、气象科技服务与情报,以及相关的业务和开发、应用研究等技术人员六、申报条件(一)凡申报中、高级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二)学历、资历的一般要求1、符合下列条件,可申报工程师资格:大学本科毕业或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 4 年以上(含4 年,下同)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1)获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2年以上2)获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54 年以上4) 、经国家人事部( 1989 年以前经国家科委)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5)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者;或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以上的主要完成者;或获星火奖的主要完成者3、获得以下学历,经考核合格,可以认定相应的技术资格:(1)博士后流动站的合格出站人员,可认定为高级工程师资格2) 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资格3)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3 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资格七、外语和计算机要求(一)外语要求1、申报工程师资格,具备在2 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 3000 个外文字符的能力,其中航空气象预报人员还应具备用外语讲解天气的能力2、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具备在2 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5000 个外文字符的能力,其中航空气象预报人员还应具备熟练地用外语讲解天气的能力3、长期坚持在县(市)及其以下基层气象站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市)级气象局工作的技术人员,申报工程师资格,具5 备在 2 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2000 个外文字符的能力;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具备在2 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3000 个外文字符的能力。
二)计算机要求1、申报工程师资格,能运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业务技术信息的收集、处理,并能提供有关部门或人员在工作中使用2、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有关信息资料,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业务和生产技术工作分则八、天气气候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一) 、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1、专业理论水平(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动力气象学等;(2)能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吸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工作中较复杂的技术问题;(3)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能解决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的有关技术问题本专业的相关专业:大气探测、大气物理化学、应用气象等;(4)能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2、工作经历与能力6 (1)必备条件①熟悉本地区自然环境和天气气候特征,熟悉所在单位预报(测)方法、预报(测)工具、技术和业务规章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预报(测)指导产品;②了解天气或气候的分析、预报(测)、服务等工作的全过程,能独立承担本专业业务技术或科研工作;③搜集、整理和分析过所从事业务、科研工作的国内外技术资料,并写出报告;④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2)在助理工程师任期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承担天气预报、 气候预测值班任务, 从事短期预报值班的,累计值班次数在400 个以上,从事中期预报值班的,累计值班次数在 520 个以上,从事气候诊断预测的,制作完成24 个月以上月、季、年诊断预测;撰写2 篇以上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总结②承担天气预报或气候诊断预测的资料和图表分析工作, 累计工作时间在720 个班次以上 , 并撰写 2 篇以上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总结③在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运行岗位上工作,累计工作时间在720 个班次以上,或曾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完成运行监控系统的开发和建立工作,并撰写2 篇以上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总结④在天气预报、气候诊断岗位上承担预报、诊断预测新技术的开发或引进工作,其成果有一项应用于实际业务7 ⑤参加地 (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或重大技术攻关工作,并较好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⑥从事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气候诊断预测等业务、科研、服务及相关工作,对其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提出2 篇以上有一定水平的报告,其成果被有关单位采用⑦作为骨干参加过地(市)以上气象局本专业发展规划、计划、系统设计等工作,解决过其中较复杂的问题。
⑧承担气象科技服务任务,解决过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曾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完成4 个以上气象科技服务项目3、业绩与成果(1)在助理工程师任期内,具有下列条件之一:①在申报中级技术资格时的前2 年内,在地(市)及其以下气象台站工作的,其天气预报水平达到所在的地(市)范围内气象台站工程师平均预报水平;在省(区、市)气象局以上业务单位工作的,其天气预报或气候诊断预测水平达到所在单位工程师平均水平②天气预报、气候诊断预测或专业预报准确,服务及时,效益较显著, 受到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的主要贡献者③在灾害性、 关键性、 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效益显著,得到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2 次以上肯定或表扬的主8 要贡献者④在数值预报业务运行、维护工作中,曾排除2 次以上比较复杂的技术故障,保证日常预报业务正常运行,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肯定⑤对天气预报或气候预测的资料和图表分析正确,在实际预报、预测工作中发挥较好作用,受到使用单位肯定⑥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的主要完成者;或获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三等以上的主要完成者;或在专业技术工作中做出贡献,获厅局级以上单位表彰、奖励者。
⑦在技术进步、新项目的引进或现代化建设中解决过比较重要的技术难题或关键问题,使所在单位的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与服务工作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或改进,取得一定社会、 经济效益,并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⑧作为骨干参加完成地(市)以上气象局本专业发展规划、计划、系统设计等工作,提出的方案被主管部门采用,对促进本专业发展、提高业务水平发挥积极作用⑨气象科技服务主动热情、准确及时,为用户合理利用气象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上级部门和用户表彰、奖励2)在助理工程师任期内,撰写以下论文、技术报告之一:①在厅局级气象刊物或国内其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2 篇以上具有一定水平的科技论文9 ②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过一篇论文,或在地、市级学术或专业技术工作交流会议上交流过2 篇以上论文③在本专业业务、科研或服务等工作中,完成2 篇以上技术报告,并经2 名同行专家确认具有一定水平和实用价值二)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1、专业理论水平(1)有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对本专业某一方面的学术或技术有较深入的研究,达到较高水平;(2)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3)具有主持重要科研课题,或组织和承担重大技术项目的攻关、 开发、引进,或解决本专业领域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4)熟悉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能解决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的有关技术难题;(5)能指导中级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
2、工作经历与能力(1)必备条件①具有丰富的天气分析预报、气候诊断预测和气象服务等某项工作经验,熟悉掌握其方法和工具;②主持或作为负责人之一从事过天气分析预报、气候诊断预测的业务、服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某项工作,并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一项以上从调研立项、方案论证、计划实施到10 技术总结等主要业务技术或科研工作;③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曾根据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动态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出有价值的科技开发项目或促进本专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④解决过本专业业务或科研工作中疑难问题2)在工程师任期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在地(市)以上气象局从事短期预报值班的人员,累计值班次数在 500 个班次以上,其中担任领班或副领班工作2 年以上,值班次数不少于200 个班次;从事中期预报值班的,累计值班次数在 650 个班次以上,其中担任领班或副领班工作时间2 年以上,值班次数不少于260 个班次; 从事气候诊断预测的,制作完成 30个以上月、季、年诊断预测,其中担任领班或副领班工作时间2年以上,制作完成12 个以上月、季、年诊断预测②负责县级气象站测报和预报服务把关工作的累计时间5 年以上,且从事预报、服务累计工作时间在900 个班次以上,其服务工作处于所在省(区、市)先进水平。
③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组织建立过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或主持数值预报业务运行工作2 年以上,或对已建立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中某一环节进行过主要技术改进,取得显著效果④参加过省部级以上重大技术项目的攻关工作或承担过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课题的专题研究;或主持过地(市)级科研课题11 ⑤从事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气候诊断预测等业务、科研或服务相关工作,对其存在的重要技术难题或关键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报告,解决了实际存在的疑难问题;或主持过2 项天气预报、气候诊断预测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并应用于实际业务⑥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完成省(区、市)以上气象局本专业发展规划、计划、系统设计等工作,解决过其中关键问题⑦承担气象科技服务任务,有较强的气象科技服务组织、协调和应用技术推广能力,解决过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关键性技术问题,曾主持过5 个以上气象科技服务项目,或主持推广过一项高科技产品3、业绩与成果(1)在工程师任期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在申报高级技术资格时的前2 年内,其天气预报或气候诊断预测水平达到所在省(区、市)范围内同级业务单位高级工程师平均预报、诊断预测水平;②在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或重大气候诊断预测工作中,预报或诊断预测准确或订正及时、服务效益显著,或在重大气象保障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地(市)级以上政府或省(区、市)以上气象局2 次以上表彰、奖励的主要贡献者。
③开辟专业预报、诊断预测和服务新领域,取得明显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