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感染防控目标性监测.docx
3页医院感染防控目标性监测一、抗菌药物应用标准(一)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二)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三)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千80%四)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70%二、细菌耐药性监测指标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监测多重耐药菌的发现率和检出率三、手术部位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和外科手术医生调整感染专率四、ICU 医院感染监测(1)常规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血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2)加强医院感染病例耐药菌监测,建立感染监测日志,对于疑似感染病人,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3)进行ICU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4)每月进行ICU病室空气,治疗室空气培养监测对ICU病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5)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短期内同种病原体如MRSA、鮑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连续出现3例以上时,应怀疑感染暴发例如鲍曼不动杆菌常为ICU环境污染,经医务人员手导致传播和暴发,对其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法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增加相关医疗物品和ICU环境的消毒次数、隔离和积极治疗病人,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ICU工作人员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将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四组: >2500克、 1501-2500克、1001-1500克、≤1000克监测总体医院感染率,不同出生体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脐/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率监测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六、职业暴露监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由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及时上报感染防控办,感染防控办根据情况按职业暴露不良事件填报信息,按照暴露的程度进行血液检测,采取预防接种疫苗等措施,并分析、评估和改进一)乙肝监测:在暴露后进行血液检查和随访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对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流射乙肝疫苗10ug.5ug. 5ug (按0.1月、6月间隔)。
二)抗-HIV监测: 在暴露后的第四周、第八周,第十二周及6个月进行血液检测预防性用药在2小时内,越早越好三)对暴露者的血清学抗HCV检测:暴露后24-48h内,6个月与12个月检查三次抗HCV是必要的一旦血清抗HCV由阴转阳,应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肝功出现异常四)梅毒检测:在暴露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内检测TP抗体建议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俩臀各注射120万u,每周一次,连用3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