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清议报的新闻思想.doc
40页2011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资料题目名称:学 院(部): 专 业:学生姓名: 班 级: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期的新闻思想 以《清议扌艮》为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 学1 指导教师姓名:_ 职称:最终评定成绩:湖南工业大学教务处2011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第一部分毕业论文(2011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期的新闻思想以《清议报》为例学院(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 业:新闻学2011年6月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口本他将宣传变法的阵地由国内移到了口本,产生了 重大的政治影响梁启超办报以“广开民智”、救国报国为宗旨,提出了“思想新而正”、 “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以及经济上独立等基本原则他把报刊当作维新派的 阵地,鼓动“兴师讨贼”,传播西方新思想,主张报刊应发挥“监督政府”和“向导国 民”的作用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不仅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进步意义,而且也是新闻报刊 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将以《清议报》为例,探析梁启超流亡口本时期的新闻思想以 及对当今新闻传播活动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梁启超;新闻思想;清议报ABSTRACTAfter the 1898 reform movement,Liang Qichao was exiled to Japan. He moved promotepolitical reform from domestic into Japanese areas, producing a significant political impact. The purpose of Liangs newspaper is to "Open up peoples wisdom n as well as "Save the country and Serve the country11, which proposed that ideas should be new and positive, materials abundant and appropriate, and report timely and true as well a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conomic independence ・ He positioned the press as Reformers, agitatednMobilize troops and Route Expeditionary蔦spread the new Western ideas,and advocated that newspapers should play a "watchdog of government1 and the "Wizard of nationalHrole. Liang Qichaos news ideas not only have a certain progressive significance in anti-feudal fight, but also provide valuable tr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s pres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The China Discussion》for example, attempting to explore Liangs news ideas and hi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ctivities for todays reference during his exiling period in Japan.Key words: Liang Qichao; News ideas; The China Discussion目录弓I言 1-《清议报》简介 2(-)创刊缘由 2(二) 内容宗旨 3二 流亡日本时期的新闻思想 6(-)报刊的宣传引导功能 71报纸的耳H喉舌作用 42报纸是宣传新思想的阵地 43弓丨导民众思想 54宣传弓丨导的两种办法 6(-)新闻业务准则 71扌艮章体例 42思想报纸的四大H标 43扌艮章文体 5(三) 党报思想 7(四) 新闻自由 8(五) 第四等级 9三国内外新闻思想比较 9(-)延续和改变的地方 10(二)变化的原因 11结语 15参考文献 16in致谢 17附录 18引言研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的论文著述颇多,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戊戌变法前后两 个阶段。
戊戌变法前期主要强调报纸的“去塞求通”作用,后期则是提出新闻自由以 及新闻的教愚民、振民气作用关于后期的新闻思想研究,学者研究《新民从报》的 较多,而《清议报》的则少本文运用传统的史学方法,论从史岀,以忠实历史为原 则,以档案史料为依据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通过个案分析來进行论述以梁启超 流亡口本时期所办的《清议报》为切入点,参考张朋园的《梁启超与清季革命》、沈云 龙的《清议报全编》、陈书良的《梁启超文集》和相关论文文献,來探讨梁启超流亡口 本时期的新闻思想在流亡口本期问,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变化了的、进步了的、升华了的除了继 续重视报刊的宣传引导功能,他还提出了报刊内容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在首次提 出了报刊是“第四等级”以及新闻自由这些先进的西方新闻学思想他的新闻自由观, 言论新,思想新,也就使他更加重视报刊的功能——教思民,振民气,强国家思想 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这是他1898年以后新闻思想的核心一《清议报》简介(-)创刊缘由首先,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的舆论机关被清政府摧毁殆尽,中华民族面临被 瓜分的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作为一名有志之士,视国事如家事,报馆的责任愈加重 要在梁启超看来,《清议报》正是要承担“互通消息”这样的历史使命。
在《兴清论》 中有这样的论述:“欲行天下之权者,必先拥天下之兵;欲拥天下之兵者,必先握天下 之财:欲握天下之财者,必先收天下之心⑴由此可见,梁启超想借该报总结变法之 经验教训,重建舆论阵地以重振旗鼓其次,当时梁启超等人在国内已是被通缉之人而无立足之地,而口本却是维新变 法成功之吋,开放的社会舆论和自由的氛围十分适合梁启超重建舆论领地的需要;而 且当时在口本的进步青年人数众多,更是提供了读者群再次,明治维新后,口本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來,政府将报纸视为欧化启蒙的 重要工具,因而对报纸采取鼓励的态度内因和外因的合力促使梁启超创办了维新派 在海外的第一份机关报——《清议报》1898年12月23 口,《清议报》在口本横滨岀版每月三册,每册约四十页,与 《时务报》一样,仍为旬刊共出一百册,至1901年12月31 口止)内容宗旨梁启超担任《清议报》主编,设立了论说、名家著述、文苑、外论汇译、纪事、 群报撷华等栏关于《清议报》的宗旨,在第1期卷首《横滨清议报叙例》中,梁 启超把它归纳为:“维持支那之清议”、“增长支那人之学识”、“交通支那曰本两国之声 气”、“发明东亚学术以保存亚粹”⑵四项在1901年12月《清议报》出至100期时, 他撰写《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进一•步归纳报纸四大性质:“一曰倡民权,始终抱定此议,为独一无二之宗旨。
“二曰衍哲理,读东西诸硕学之 书,务衍其学说以输入于三曰明政局四曰厉国耻,务使吾国民知我国在 世界上之位置,知东西列强待我国之政策 “此四者,实惟我清议报之脉络之神髓, 一言以蔽之,曰广民智振民气而已⑶故此《清议报》之宗旨在于广民智、振民气《清议报》一方面抨击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一方面颂扬光绪皇淸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影响尤为广远二流亡日本时期的新闻思想流亡FI本期问,梁启超继续办报,在横滨出版了影响深远的《清议报》此时的新 闻思想较Z戊戌变法时期有很大的变化本文从将从以下五个方而来探讨梁启超流亡 H本时期的新闻思想:(-)报刊的宣传引导功能1报纸的耳目喉舌作用这是他延续了维新吋期的办报作风梁启超一直致力于大众启蒙工作,他继续以 一个改良派的身份致力于民众的启蒙工作即使流亡日本,他也同样锲而不舍孜孜不 倦,希望通过报纸宣传新思想,引导国民,广开民智在维新吋期,他在《论报馆有 益于国事》中阐述道:“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其有助耳亓、喉舌 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⑷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报纸“耳戸喉舌” 说的人创办《清议报》,在阐述《清议报》的特色吋,梁启超说,“倡民权、衍哲理、 明朝局、历国耻’此四者,实惟我《清议报》之脉络之神髓,一言以蔽之,曰广民智 振民气而已⑸。
他在《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中同样指出报刊的耳H 喉舌作用:“报馆者政木之木,而教师之师也惟其然也,故其人民嗜之,如饮食男女, 不可须臾离⑹”其次,他还以其他国家做对照:“闻之,英国人无论男妇老幼贫富贵贱,有不读书 者,无不读报者,其他文明诸国国民,大率例是㈢”梁认为英国等国家之所以是文明 国家,是因为读报的缘故再次,他认为“报章愈多,体例愈善,议论愈精,记载愈富,能使人专读报纸数 种,而可以尽知古今天下之政治、学问、风俗、事迹,吸纳全世界之新空气于其脑中 故欲觇国家之强弱,无他道焉,则于其报章之多寡良否而已矣⑻通过读报,人们可 以了解很多知识,报纸可以维新国民最后,他说:“报馆者国家之耳H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 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叫”这一系列的博喻,形 象地说明了报馆是明镜、指路灯和粮食,对于社会、国家和民众都不可缺少并且十分 重要2报纸是宣传新思想的阵地梁启超将报纸作为宣传新思想,启迪民智的场地他在《清议报》上专门以“爱 国”思想和民权思想作为论题他指岀:数千年來总是“谓之为天下,而不谓之 为国既无国矣,何爱之可云。
他认为欧洲诸国所以爱国心独盛,是因为“‘诸国并 立’,互争竞而各求自存故其爱国之性随处发现,不教而自能,不约而自同”梁启 超进一步指出:"国者何?积民rfrj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 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权之权,是之谓 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J” 这种民权与爱国的言论说明流亡口本的梁启超在思想上曾有过一段激进时期,这时的 他大力宣扬民权与爱国思想梁启超认为,对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危机四伏的来说,救国是当务之急 而要救国,必须自强;要自强,必须变法维新;要变法维新,必须开通风气;要开通 风气,“非有报馆不可报馆之议论既浸渍于人心,则风气之成不远矣m因为开报 馆、兴新闻具有矫时弊、开新风的特殊功能,是推动变法维新的有力工具他所说的 开风气,主要是指革除因循守旧的旧风气,开启变法维新、救亡图强的新风气正如 他在《清议报叙例》中所言:“呜呼!我支那国势之危险,至今而极矣虽然,天下之 理,非剥则不复,非激则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