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寰椎后桥65例分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9087556
  • 上传时间:2019-09-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83M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作者简介] 王雷,住院医师,本科,E-mail:@.com[通讯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一段65号(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号码] X - ray diagnosis of 65 cases of posterior atlas寰椎后桥65例X线诊断分析王雷1,郭文慧2,张俊仁1,何飞1(1.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山西 太原 ;2.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山西 太原 ) 摘要 目的:通过对寰椎后桥65例X线诊断分析,探讨寰椎后桥的临床意义,加强对寰椎后桥影像诊断的重视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择2014年7月-2016年9月期间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摄片的65例寰椎后桥患者,着重分析成因及临床症状结果:65例患者,单纯后桥型20例,合并退变型分布25例,合并颈椎病型分布20例;仅有头颈部不适者11例,发作性眩晕者及上肢麻木无力者51例,外伤来诊3例结论:寰椎后桥为颈椎先天变异诱发眩晕重要病因,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键词 寰椎后桥;X线;诊断分析;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atlas rear axle, 65 cases of X-ray diagnostic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tlas rear axle, strengthen the atlas rear axle imaging diagnostic value.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election on July 4, 2014 to September 9, 2016 in sh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or X-ray radiography of 65 patients with atlas rear axle, emphatically analyzed causes and clinical symptoms. Results: 65 cases of patients, simple bridge after 20 cases, merge back variant distribution in 25 cases, combined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distribution in 20 cases; 11 cases with head and neck discomfort, the onset of vertigo and upper limb numbness powerless, 51 cases of trauma to diagnosis (3 cases). Conclusion: atlas rear axle congenital variation for cervical vertigo induced important cause, should cause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clinical work.Keywords atlas rear axle;X-ray;diagnostic analysis 寰椎后桥所诱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国内外文献近几年报道逐渐增多,但由于教科书鲜有提及,所以基层医院影像科及临床医师多无明确认识,为此,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65例寰椎后桥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寰椎后桥的X线征象及临床表现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2014年7月-2016年9月期间行颈椎四位或颈椎五位摄片的2706例患者,经统计65例患者有寰椎后桥,发生率为2.4%,其中男30人,女35人;患者年龄11~80岁,其中11~20岁2例,21~30岁10例,31~40岁11例,41~50岁18例,51~60岁11例,61~70岁8例,71~80岁5例,病程一周至30年主要症状为头颈部不适、发作性眩晕、猝倒、视力障碍、双上肢麻木无力采用锐柯DR7500摄片,拍颈椎正侧双斜位或颈椎正侧双斜位+开口位,摄片距离为1.0m,采用倍宁PACS系统统计观察三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明确诊断2.结果根据寰椎后桥形态将65例分别归类如下,完整骨环型39例,不完整骨环型26例[1]其中完整骨环型又分为弧线型和直线型,本组患者中弧线型(如图1)为33例,占84.6%,直线型(如图2)为6例,占15.3%;不完整骨环型又分为两端小突起型(如图3)和不连续点状骨桥型(如图4),本组患者中不连续点状骨桥型7例,占26.9%,两端小突起型19例,占73.1%双侧骨桥型(如图5)本组仅见1例,且为完整骨环型,故笔者将此例归类至完整骨环型。

      综合以上可知寰椎后桥分为完整骨环型和不完整骨环型,完整型以弧线型多见,不完整型以两端小突起型常见,单侧骨桥常见,双侧骨桥少见本组65例,单纯后桥者为20例,退变合并后桥者25例,颈椎病合并后桥者20例年龄与X线表现分布关系见表1 图1 完整骨环弧线型 图2完整骨环直线型 图3 不完整骨环小突起型 图4 不连续点状骨桥型 图5 双侧骨桥型 表1 患者年龄与X线表现征象关系患者年龄分布X线征象单纯后桥型合并退变型合并颈椎病型1~10岁00011~20岁20021~30岁191031-~40岁61341~50岁212451~60岁16461~70岁03471~80岁0053.讨论3.1 寰椎后桥形成原因:寰椎后桥是寰椎上关节面后方至后弓上方之间的骨性结构,与椎动脉沟共同构成一骨性管道,内有椎动脉、椎静脉及第一颈神经通过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两种学说,一种为先天变异学说,另一种为后天性骨化学说早在1912年Double就指出除人类之外其他脊椎动物,寰椎后桥是一个常见结构,它不可能是韧带单纯骨化所致,而是退化过程中趋于消退的一种形态学现象。

      国内有报道[2]寰椎后桥年龄最小者为1.5岁,赵定麟[3]及孙静宜[4]等在其论著中都认为寰椎后桥为人类进化中的退化痕迹,属于先天性变异观察本院65例病例:寰椎后桥边缘多光滑,形态较规则,从形态上与软组织骨化所形成的骨赘有明显的区别;本院病例年龄最小者为11岁,不是后天性骨化的好发年龄段,且在单纯性寰椎后桥病例年龄分布来看,11~30岁为21例,这部分患者没有韧带骨化的后天征象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寰椎后桥属于先天性解剖变异3.2 寰椎后桥临床意义:统计的65例患者中,单纯后桥型30岁以下者21例,31~40岁6例,41~50岁2例,51~60岁1例经了解病史除1例为外伤后检查发现外,其余有27例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发作性眩晕,且多在颈部活动至特定位置时发生,其中有2例分别在如厕时及打球时晕倒,笔者认为此类患者年龄较轻,其症状发作与寰椎后桥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是因为头颈部活动至某一角度致椎动脉或第一颈神经受压迫引起的相关症状,其与椎间盘退变或椎体骨性赘生压迫椎动脉或颈神经原理相同还有2例患者以颈部不适就医,但未有眩晕,经针灸按摩等手段理疗后症状缓解,此部分无症状患者可能与后桥内径较大未引起压迫有关系。

      本院65例病例中,退变合并寰椎后桥者30岁以下1例,31~40岁1例,41~50岁12例,51~60岁6例,61~70岁3例;颈椎病合并寰椎后桥者30岁以下0例,31~40岁3例,41~50岁4例,51~60岁4例,61~70岁4例,71~80岁5例退变合并寰椎后桥者及颈椎病合并寰椎后桥者年龄相对较大,这部分患者除眩晕大多伴有颈肩部不适、眼部症状、耳部症状、上肢麻木不适等症状,对于此类患者,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1)椎动脉在解剖走行上有多个迂曲,当患者发生退行性变或颈椎病致使颈段椎体失稳后,椎骨之间内平衡、软组织之间外平衡、骨与软组织内外平衡之间关系发生失调,并产生相应的软组织痉挛和无菌性损伤,加上寰椎后桥的存在,尤其是在头颈部活动时,使椎动脉第三段通过椎动脉沟,在穿过骨桥与椎动脉沟形成的沟环时易受到障碍,挤压发生痉挛,影响血流而导致颅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有颈椎骨质增生或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中,椎动脉受机械刺激或交感激惹反射造成椎动脉动力性痉挛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对易发生 2)颈肩部不适,疼痛好发于枕颈交界处且向后枕部放射多与第1颈脊神经的分布区相一致 3)眼部症状主要因交感神经末梢受激惹所致主要表现为眼部痛感、视力模糊及疲劳感等;耳部症状与前者为同一原因,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及耳痛等。

      4)上肢麻木不适,多与神经根受压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寰椎后桥属于先天性解剖变异,单纯型寰椎后桥其与颈椎退行性变、颈椎病发病年龄相比,年龄多较轻,发病症状多以眩晕为主;而退变合并寰椎后桥者及颈椎病合并寰椎后桥者,其发病年龄相对单纯型要大,且发病症候较多,其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可以将寰椎后桥列为颈性眩晕的病因之一3.3 寰椎后桥评价指标及诊断分析:合格的颈椎侧位及双斜位片,确定后桥存在与否、后桥的分型类型及是否双侧后桥;对于合并颅底凹陷等头颈交界区位置结构显示不佳者,容易误诊、漏诊,需要CT三维重建明确显示临床上具有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者,年龄较小且不合并颈椎退变及颈椎病者,需首先考虑与寰椎后桥相关;年龄偏大且合并颈椎退变及颈椎病者,则需要重视颈椎病而不忽略寰椎后桥的相关性参考文献[1]陈浩,张峰.寰椎后桥的X线诊断和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1):51-52.[2]蔡恩鸿.254例寰椎髁后椎动脉环的X线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4(11):342-343.[3]赵定麟.脊柱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58.[4]孙静宜,张琼珍.寰椎动脉环沟和颈性眩晕[J].中华外科杂志,1990,40(10):592.顶管位置主要位于粉质粘土层,地下水位以下。

      开挖竖井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地质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协商处理施工前应与铁路供电段、电务段、通信段联系,首先探明铁路两侧施工范围内各种管线位置、埋深、并进行监护和防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