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记叙文阅读指导及训练(教师用).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50453133
  • 上传时间:2022-1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1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记叙文阅读指导一、名词术语的归纳整理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平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 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 应得体3、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5、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比、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语、 互文、双关6、文章写法: 正反对比;渲染烘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托物寓意;欲扬先抑; 象征;联想想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类比比兴;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设置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垫;明线、暗线等。

      7、赏析标题: ①总领全文、行文线索 ②画龙点睛、突出主题 ③含蓄凝练、耐人寻味 ④巧用修辞、引人入胜8、 赏析结尾:①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②突出主题、深化主题 ③意味深长、引人深思二、阅读技巧与答题的方法(一)概括提炼能力训练在中考阅读题中,考察“概括提炼能力”的考点有:1、 概括提炼中心、主旨 概括提炼中心或主旨其实就是归纳“人、事、景、物、情、理”之间的关系 具体方法与格式是人物和事件: 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 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说明了…道理2、 概括题目的用意 概括题目的用意:①总领全文、行文线索 ②画龙点睛、突山主题 ③含蓄凝练、耐人寻 味④巧用皆辞、引入入胜3、 提炼记叙的线索 提炼记叙的线索:人物、事物、感情4、 概括文章的情节 概括文章的情节: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5、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和人物形象的特点6、概括文、段的内客7、通过划分文、段的结构,提炼文段的思路 (二)词语理解能力训练1、联系词语本义,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出题的正确形式为:“说说下面加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答题的形式为:“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2、语句特色评价:生动形象、准确严密、通俗易懂、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说理透彻,有说服力、朴实无华、清新优美三)语言能力表达训练1、修辞之美:了解几种修辞的形式与作用1)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心情,说明 道理2)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3)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客的作用4)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5)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优美6)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7)引用、反语、互文、双关: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生动活泼2、句式之美: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的抒 情,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3、用词之美: (1)动词的连续,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入物的xx心理(心情), 刻画了人物的格特征或反映精神品质,表现xx的高超技能。

      (2)拟声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xx的心理(心情),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 象具体3) 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4) 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如“金光灿灿、杀气蹲蹲”“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等叠词的 使用,很有表现力四)句子的理解能力训练1、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 刻见解2、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点题,总结全文 开头: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中间:承上启下、呼应(照应)前文(开头)、行文线索 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画龙点睛,令人深思、 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3、内容方面:结合人物性格、事件情节、事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文章 的主题4、写法方面:“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来谈五) 表达能力训练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记叔、描写,抒情、议沦、说明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描写的形式:(1) 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 正面与侧面4) 人物描写:肖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姿态,交代了人物的身份, 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思想等语言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或反 映人物的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 主题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细节描写:指一些细小的或反复出现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 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就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 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如云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描写了景物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或衬托人物…的形象、预示人物的命运、为下文作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也起突出主题的作用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 3、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引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 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六) 表现手法能力训练 正反对比;渲染烘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托物寓意;欲扬先抑;象征;联惩想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类比比兴;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运用第二人称抒情;辛章显态;设置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垫;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理手法。

       1、正反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2、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3、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4、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突出强调了事物或人物的特征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5、托物寓意:即假托一个事物,寄寓某种深刻含义所托之物同所喻的对象必须在事理上很相似,才能做到“言在此而意在彼” 6、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7.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8、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即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表达方式是适应着写作目的和所用材料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材料不同,则表达方式不同,分为四种:记叙——所用材料是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有时包括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目的使人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说明——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便读者了解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都给人以知识议论——是作者就所议论的问题所持见解,看法,态度,主张抒情——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使读者与作者间产生共鸣.9、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作家在作品中为了使事物描写富于动态美与静态美的和谐统一,虚写与实写的结合,经常采用此法。

      10、类比:所谓类比几即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它介于对比与比喻之间,同时也含有对比与比喻之意它所涉及到的两类事物中,前一事物或对象是次要的,起到领起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而令一事物是重点、核心,是作者所要集中阐释或说明的对象比兴,“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写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11、首尾拜应、自后照应:照应题目解释题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