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8页绝密★启用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监测历史试题2022年1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 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 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 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 第I【卷必须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 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诸子百家关系图该图反映出墨了孔子4希《 一师徒关系\金拿_、 一熟识关系1 j-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00年孟子若名思想家并非子・其他思想家-公元前200年A. 法家思想源于儒家思想B. 儒家思想居于核心地位C. 诸子百家思想日益趋同D. 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2.下表是关于秦律“刑弃灰于道”在不同时期的记载。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时期内容出处西汉刑弃灰于道者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东汉弃灰于道者职班固《汉书•五行志》宋弃灰于道则诛《宋文选》卷二十李邦直文A.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记载B. 历史评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C. 历史叙述真实性取决于作者态度D. 综合多种叙述即可认定历史事实《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 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这说明A. 西汉与西域各国常年发生战争B. 西域都护府旨在协调各国矛盾C. 西域都护府以军事防御为主D. 西域都护府决策时十分灵活《封氏闻见记》在谈及唐代后期的饮茶之风时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 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色额溪多这说明当时A. 茶叶长途贩运发展艰难B. 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加强C. 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D. 全国范围贸易网络形成明代,为了御倭,青州“乡居之民,每乡立约长,择一乡有才谋者充之……声势逼近,约长率百姓近城者入城,近山者入山,裹粮自随不能携带者缓即先行窖藏急 则即时焚毁,宁弃沟壑,必无以粮资敌宁窜山谷,无以民资敌也……据此可 知,当时A. 约长由民主推选产生B. 乡约是基层军事单位C. 己形成完善的治理体系D. 乡约组织具有防御职能6.下表是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状况统计表。
据此可以推知时期战国晚期西汉晚期唐朝宋朝清中期粮田面积(亿亩)0. 852.241.993.96. 18人口(亿)0.20.60. 531.043.61粮食亩产(公斤/亩)108132167154.5183.5人均占粮(公斤)460. 5496.5628579.5314A.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落实B.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C.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 人地矛盾得到缓解7. 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清政府任用伍连德运用近代公共卫生的理论与方法进行 防治,清朝各级政府设立了疗病院、防疫院及隔离所等救治染疫者,仅用四个月 就扑灭百年不遇的大瘟疫这反映了A. 当时己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B. 防治疫病离不开科学理念的普及C. 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重视防疫工作D. 政府治理能力影响疫病的防治效果8.下表为郑观应去世时间的不同历史叙述,据考证辨析最有可能是史料采集时间史料来源史料内容1979年左右郑观应的三子郑润粢同忆“我父死时正是我中学毕业那年,即1922年5月下旬……死时我正在他身边”1937 年《郑雍陌祖房谱》“官应(郑观应的本名)公……卒于民国十年辛酉五月初七日(1921年6月12日),享寿八十。
1921 年 6 月 15日(农历五月 初十)上海《申报》刊登 郑观应亲属发布 的•则讣告“郑公陶斋,于夏历五月初九日寅时寿终,谨 择于五月初十日酉时大殓……”1921 年7月 19□(农历六月 十二)上海《申报》刊登 郑观应亲属发布 的另一则讣告“……陶斋府君,痛于辛酉年夏历五月初九 寅时,寿终于上海招商局公学驻校校董公 寓……择期扶柩回籍安葬……”A. 1922年5月下旬B. 1921 年 6 月 12 HC. 1921 年 6 月 14 HD. 1921年6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人均周 上网时长达到25小时,其中,81%网民选择上网,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 体这反映出,互联网A. 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B. 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C. 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D. 改变了当代人的学习生活方式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农业的发现,不是像公元前的阿基米德发现王冠所含纯 金测量法那样突然事实上,植物生长的机理,人类在农业革命之前就有所认识, 就像在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较广泛地知道地球是圆的情况一样作者旨 在说明A. 农业革命之前人类己经普遍认识植物生长的机理B. 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已经证实地球是圆的C. 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法是偶然的D. 农业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欧洲。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 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这说明,当时A. 世界市场己经开辟B. 己有跨洲物种交流C. 东西方开始了贸易往来D. 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公元9世纪时,巴格达以有百余家书商而自豪据记载,一位医生谢绝了苏 丹的迁居邀请,因为搬运他的藏书需要400只骆驼一批王公在10世纪时,其 藏书之多,可以与欧洲所有图书馆中发现的总和匹敌据此可知A. 阿拉伯精英阶层垄断了文化资源B. 阿拉伯人重视知识和书籍的保存C. 阿拉伯大力支持鼓励私人藏书D. 阿拉伯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也读古 典拉丁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 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此举A. 推动了世俗教育的发展B. 促进了古典文学的普及C. 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D. 引领了社会转型的方向1802年,英国颁布《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规定“禁止工厂使用9岁以下学徒, 18岁以下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 做夜工据此可知,英国意在A. 保护青少年的健康B. 提高国民文化素养C. 培养新式经济人才D. 建立现代工厂制度由于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关心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 了条件和可能。
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 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 进行这体现了A. 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B. 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C.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 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9.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元制度”决定着传统中国国家治理是如何开展的中国古代思 想家和政治家认为,法律制度尽管重要,但其并非一个可以独立的知识系统,只 有以礼为原则,法律的存在才具有正当性,刑才可能避免沦落为一种纯粹的暴力 因而单纯实行法治,社会就会显得脆弱,民众的道德提升就会缺少内在的自觉, 这对于一个缺乏宗教信仰的民族来说尤为重要但中国古人又懂得,一个社会单 纯实行礼治,乂可能造成社会的涣散有礼而无法,君子就不能安位,明刑才能 弼教,缺乏法制的威慑伦理道德也难以实现——摘编自侯欣一《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及其元制度》 材料二古代中国的社会是如何构成的?国家治理是在什么样的原则下展开的?对于 以上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元制度”,“元制度”既不容置疑, 也不能推翻。
任何统治者如果违反这样的制度原理,是难以支撑其天下的在秦 朝、五代十国及元朝时期,这套元制度遭到破坏,所以天下也就难以维持——摘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元制度”的内涵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10分)(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0. (15分)唐朝,地方向朝廷缴纳赋税是以布匹和粮食为主因为路远、物重、 易损失,为便于运输,就将这些东西折合成等价的银饼或银铤了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材料校重量所加的 补疤“庸调银拾两”“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元)十(年)” ( 722 )“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 友匠高童”图1:怀集庸调银饼“五十二两四钱”“东市库“都景”:有学寿认为是 银匠姓名图2:东市库银饼提取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怀集庸调银饼”和“东市库银饼”对研 究唐代历史的史料价值11.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图中选取一条曲线,指出其变化趋势并简要分析原因12.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 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 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 的财产继承权。
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 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东印度公司)总督及其临时代理人有权制定合理的法律——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年12月31 H)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印度公司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