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文化读书笔记.docx
11页篇一:读《原始文化》】读《原始文化》有人类学之父称号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 1871年出版 了他为这门新兴学科奠基的代表作--《原始文化》从这个书名就可 以看出,人类学的问世标志着同西方知识界关注原始人和原始文化 的努力已经走向学科建制的方向全书共 19章,大致可以划分为 8 个部分:(1)文化定义及其发展;(2)文化遗留;(3)语言研究; (4)算术;(5)神话;(6)万物有灵观;(7)仪式和仪典;(8) 结论泰勒在撰写《原始文化》这本书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 4个工作: 一是,将“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为此,泰勒给 “文化”下了一个定义, 并且提出了文化发展的 2个法则二是,创立了文化研究方法——遗留法三是,对文化的具体形态做了一些相关研究:比如,语言,宗教, 神话,算术四是,对具体文化的研究过程中,泰勒发现“宗教观念出现于人类的 低级种族之中”,并由此深入下去,提出了“万物有灵论”在下文,我想对以上 4个工作的内容做一些简述 文章开篇,泰勒看门见山的说明了《原始文化》这本书的主要做的 工作,他是这么说的:“文化,或文明一文化现象之间的合乎规律 的联系一对证明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一文化由于稳定、变化、 和遗存而产生的上下承虚的阶段性联系――本书研究的主要论题。
” 接下来,他给文化下了定义,什么是文化呢?泰勒这样认为: “文化, 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说掌握和接受的任 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很明显,泰勒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影响,他认为,人类社会中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只要能够用普遍适 用的原理来研究,就都成为适合于研究人类思想和活动规律的对象紧接着,他强调了民族学领域里的两大原则:一方面,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 释相同的现象;另一方面,文化的各个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 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产物, 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为了把握文化现象的历史联系,泰勒提出关于 “文化遗留物 ”的研究, 以此作为解开文化现象演进之谜的一把钥匙,他把许多原始文化现 象都归结为遗留物的范畴在那些帮助我们按迹探求实际进程的证 据中,有一广泛的事实阶梯我认为可用“遗留”这个术语来表示这 些事实仪式,习俗、观点等从一个初级阶段转移到另一个较晚的 阶段,它们是初级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活的文献 这个从生物 学借来的科学术语,通俗一点说,就是一种文化保留其形式于新的社会 结构之中而失去其原来的实质作用。
在所有的社会里,残存下来的古 代的思想和行为模式,都可以作为明了以往文化阶段因素的证据和实 例换言之,残存即意味着某一文化要素虽失去其意义和功能,但仍处 于现存的文化状态之中,当调查者无法直接了解上一代的文化轨迹时, 它可以提供有力的线索泰勒认为:如果能够描述和分析好这些文化 残存,很可能把先前的“文化阶段”重建起来在《原始文化》里,泰勒 以两章的篇幅给读者重温过去世界不同地区有关迷信、儿童游戏、 赌博、古代俗语、儿歌、语法、习俗以至巫术、魔法力、魔法、魔 法行为、预兆、预言、预根、梦占卜、占星术、精灵、灵魂升空等 等作为文化残存在人类进化史上所蕴含的原始意义泰勒把语言划分为“情感语言和模拟语言”,他说“塔斯马尼亚人和中 国人的语言之间,结构上有各种各样的区别,但是,这种区别是次 要的,在方法上居首位的则是基本相似,即按习惯用音节分明的声 音来表示各种思想的方法相似才是主要的他还认为,语言是低级 文化的一种原始产物,经过多年的逐渐修改、发展和选择,多少能 够适合现代文明的需要泰勒发现,原始人从经验中获得了数字观 念,低级阶段的原始人用手脚和脚趾计算,手指计算表明数字来源 于手势计算,五进制、十进制以及二十进制都起源于用手指和脚趾 计算。
在《原始文化》中,他认为人类儿童时代的早期智力状态是神话最 早的起源,神话的想象力是通过体质各异的人类各处种族流传至今的他阐明万物有灵论是神话产生的思想基础, “对于低级种族来说,太阳、星辰、树林、河流、风和云都是具有人的灵性的生命体,从 而导致原始人把一切存在物质都看作是和人或动物相同的东西在 泰勒看来,神话并非是语言现象造成的,“神话是它的作者的历史, 不是它的主题的历史;它所记录的不是超人的英雄的历史,而是诗 化了的民族的历史”泰勒,认为世界各民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创作等方面极端相似,原因在于人类具有共同的本质、心理和.=J[=思维方法以及共同的文化发展道路泰勒首先提出了万物有灵观的 学说,认为神话来源于原始人关于灵魂的观念,以及原始人用这种 观念来观察整个自然界和社会泰勒认为,日常经验的事实才是神 话的基础,他断定:“日常经验的事实变为神话的最初和最主要的原 因是对万物有灵的信仰,而这种信仰达到了把自然拟人化的最高点 ” 在对原始宗教仪式的研究中,泰勒把原始宗教的起源归结为“万物有 灵”,原始种族宗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是万物有灵论的信仰这 种信仰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种稀薄、虚幻的形象,具有气息、薄膜或 阴影那样的性质,它构成个体生命和思想的本原,它控制个人意识 和意志,触摸不到且不可见,却是强大的物质能力。
原始人的智力 并不比文明人退化,相反倒是有着更充分、更生动更有意味的形式 他发现,万物有灵观包括两大信条,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一,相信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灭后人能继续存在;第 二,相信各种神灵可以升格,进入威力强大的诸神行列神灵和人 又是相通的,人可能引起神灵的高兴和不悦此外,他还对宗教作 出了定义:“把神灵信仰判定为宗教的基本定义”不难看出,宗教 的定义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之上在《原始文化》中,泰勒在学术上作出以下的贡献:第一,他第一 个给“文化”作出了科学定义,从而为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勾勒了基本轮廓;第二,对杂乱无章,彼此矛盾的文化现象进行研 究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了两大原则第三,借用了实证的研究方法 来研究文化现象,这里指的是他擅长用“比较法”对不同的文化现象 做对比研究,此外,他还独创了“遗留法”,而以此为发端,在后来 的欧洲文化学派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残存研究”第四,对宗教 给与了第一个学术上的定义从《原是文化》这本书,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泰勒关注的是文化内 部在历史进程中的顺接关系,而不是对文化的本体性关照在后人 看来,泰勒的文化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他的叙述中, 人们容易误认为,文化的进化是自身的内在动力,但是泰勒又没有 能够找到这个动力源。
如果,他能够从文化生成以及进化的外部环 境给与关注,那么他的文化研究可能更加全面原始文化》在人类文化史研究中的重大意义,在书的最后一张里 面,泰勒已经有所预见,当然,他并不是在称颂自己这本书有多么 大的意义和作用,他是在阐述“把文化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所产生的 意义”他说:“原始文化研究的实践结果一对实证科学的影响甚微,对精神、道德、社会和政治哲学德影响一语言一神话 学一伦理学和法律一宗教一文化科学德运动影响巨大原始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进一步探求进步、克服阻碍德方式,在整个文明 的进程中是卓有成效的 ”泰勒《原始文化》简介(edward burnett tylor,公元 1832—1917 年,)的《原始文化》 (1871年,primitive culture)被公认是进化学派的经典著作这 部著作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在书中追溯了人类从野蛮状态 到文明状态的进化过程,描述了原始人如何运用理性去解释他们尚 不能了解的自然和人类事物全书展示了泰勒关于原始生活与现代 生活关系的中心思想,即“野蛮和文明作为一 种类型的低级和高级阶 段是互相联系的 ”泰勒的进化论可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每一阶段是前一 阶段的产物,又对未来阶段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泰勒通过 收集大量资料,分析全世界数百个不同社会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 即人类社会的进化与体质的进化相似,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泰勒的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点:万物有灵论在各种文 化现象中,他主要注意的是精神文化,特别是宗教信仰的产生与发 展;文化残存说即旧有的文化既可以保留在较新的文化中,同时 又是过去的见证;提倡文化科学以丰富的民族志资料,运用文化 比较作为 研究的基础;统计研究法在民族学的调查上,他是最先主张使用 计方法的,并使这一研究趋向科学的手段《原始文化》中,采用了自然科学的进化论的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 法,根据大量的现实材料,着重研究了原始社会的精神文化特别是 宗教信仰的产生的发展在《原始文化》中,神话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泰勒正确的说明 了深化的本质及其产生时代他首先肯定了神话的一种虚构,而这 种虚构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他反对把神话当作纯粹的历史,也认 不能只靠推测来解释万物有灵观是泰勒在起《原始文化》中最重要的理论建树泰勒根 据大量的民俗学、民族学资料总结出了这一理论他第一次完全根据现实的资料来研究宗教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这使宗教及宗教史 的研究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原始文化》中,艺术资料非常丰富,也不泛深刻的见解,即使是 在历史的风尘中,也仍然时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和理论的光辉,对 于现在的学术界不但有历史的认识作用,而且还有十分重要的借鉴 意义。
篇二:中国文化读书笔记】《中国文化》—韩鉴堂读书笔记《中国文化》是韩鉴堂所写,于 1999年8月第一次印刷出版《中国文化》这本书主要是给外国留学生使用的作者写此书的目 的是为了让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 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因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刚开始时只着重 于让留学生尽快掌握最基本的汉语技能,而忽视了文化教学但随 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留学生总数陡然上升,而这些留 学生几乎都是出于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抱有浓厚兴趣而来学习汉语的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必须突 破长久以来仅限于基础汉语教学的格局,要拓宽专业范围,加强有 关中国文化方面的教学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也已经认识到,语言 只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交往的工具,在语言背后充满了丰富的文 化内涵,因此外国留学生要学好汉语,就应该同时了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心态,否则他们只能是生硬地模仿一些句型,而难以 熟练地运用韩鉴堂的 《中国文化》就很好的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 汉语的学习、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很适合现在的留学生使用 《中国文化》这本书共设 31课,含 29个文化专题包括中国地理概观;中国古代神话;汉字;中国少数民族;中国人的姓氏和名字; 中国的农业;孔子;中国龙;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石窟艺术;中国古代历法;民间传统中国节日;丝 绸之路;中国陶瓷;中过烹调;茶与茶饮;中国酒;中国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画;中国书法艺术;京剧;中国古代建筑;故 宫;中 国古典园林;中医药学;武术。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知识,同时也有一些附加的汉语言知识这本书有很强的科学性,文字通俗,图文并茂书中有很多的插画,可以增强学习者 的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由于这本书是给外国留学生使用的,所以它的侧重点跟中国学生用的文化读本有所不同他的内容更精炼, 通俗易懂,选取的都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且是外国留学生最感 兴趣的内容例如,在学术思想方面只介绍了孔子;在传统建筑方 面主要介绍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在古典文学方面只介绍了中国古 代诗歌和小说;在风俗习惯方面则主要介绍了茶酒与烹调;各类戏曲中也只介绍了京剧;还把中国的龙文化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详细 介绍中国文化》中的每一课都由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