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云南少数民族的表现形式.ppt

97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49565825
  • 上传时间:2018-07-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22MB
  • / 9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_____张凡旅游08304(一)云南简介• 云南省,简称云或 滇,位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西南边陲, 省会是昆明市其 中丽江古城是云南 最大最古老的古城 之一云南拥有丰 富的自然资源,素 有“植物王国”,“动 物王国”,“有色金 属王国”,“药材之 乡“的美誉二)云南民族介绍• 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 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 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 分别是:彝、白、哈尼 、壮、傣、苗、僳僳、 回、拉祜、佤、纳西、 瑶、藏、景颇、布依、 普米、怒、阿昌、德昂 、基诺、水、蒙古、布 朗、独龙、满全省少 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近1/3三)介绍的民族• 1.白族 • 2.傣族 • 3.哈尼族 • 4.苗族 • 5.彝族1. 白族• 1.1民族历史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在以苍山洱海 和滇池为中心的地区生息繁衍 .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蒙古灭亡建立了云南省.春秋战国时期,白族可能已经有青铜文化白族是由 一个藏缅文化主心骨的族群同化了大量不同来源的人 形成的民族 白族1.白族• 1.2文化艺术春秋、战国时期,洱海地区已出现青铜文化蜀汉 时,洱海地区已发展到“土地有稻田畜牧”。

      唐代白 族先民已能建筑苍山“高河”水利工程,灌田数万顷 ;修治高山梯田,创建了邓川罗时江分洪工程南 诏有自己的历法,明代白族学者周思濂所著《太和 更漏中星表》以及李星炜的《奇验方书》等,都是 总结了古代天文和医学的代表作 白族织锦艺术群仙人物浮刻白族扎染1.白族• 1.3民族服饰 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 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 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 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 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 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 白族女子服饰白族男子服饰1.白族• 1.4民族建筑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 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 、“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瓦房, 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 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 ,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民 宅1.白族• 1.5宗教信仰白族崇拜相当于村 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本主有的是自然神, 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 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 的英雄人物 1.6白族的重要节日• 1.6.1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 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 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 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 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火把节1.7白族饮食•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 而有所差异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 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荞子为主食 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茄 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饮食习俗 中,下列几种较具民族特色 下关砂锅 鱼 生皮 炖梅 炒饵块 三道茶 乳扇 2.傣族 2.1傣族的历史• 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 地区公元1世纪,汉朝史籍《史记》、《 汉书》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 “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 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 白衣”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 ”、“伯夷”等 2.2傣族的艺术文化• 历法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 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 • 文学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 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 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 舞蹈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 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 人格化傣族剪纸傣族舞傣族木刻2.3傣族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 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各 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 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 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傣族 妇女的穿着打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傣 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 ,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 金孔雀”的美称 傣族的女子服饰傣族男子服饰2.4傣族的建筑•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 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 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 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 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 ,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的宗教• 宗教根据2006 年全国人口普查 ,中国傣族人口 有126万,绝大 多数的傣族都信 仰南传上座部佛 教2.6傣族的民族节日 •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 门节、开门节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 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 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 、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 欢等节目 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2.7傣族的民族饮食 • 日常食俗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 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 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 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 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 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 加香料的大叶茶炒田螺菠萝饭酸蚂蚁芭蕉糯米3.哈尼族 3.1哈尼族的历史• 唐初,哈尼族开始从乌蛮中逐渐分化,散布 于哀牢山、无量山广大 地区的哈尼族被称为 “和泥”13世纪中叶,元朝灭大理段氏政权 ,统一诸部,设云南行省明末农民起义军 残部李定国,在哈尼族等各族人民的支持下 ,在云南建立了抗清根据地 3.2哈尼族的文化艺术 •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彝语支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20世纪50 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 中 • 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主要 舞蹈有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罗作舞等 乐器有俄比,扎比、三弦、四弦、把乌、 响篾、稻杆、叶号、竹脚铃、牛皮鼓、铓锣 等大鼓舞罗作舞 棕扇舞 竹脚铃 三弦 3.3哈尼族服饰 • 哈尼族的服饰,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 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 布或白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 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 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绣花围腰,胸佩各 色款式的银饰。

      哈尼族女子服饰哈尼族男子服饰3.4哈尼族建筑 • 蘑菇房,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用石料 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 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 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蘑菇房经久耐用 ,冬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3.5哈尼族节日 • 3.5.1六月年 哈尼族的 民族节叫“库扎扎”,时 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 ,因此又叫“六月年”3.5哈尼族节日• 3.5.2姑娘节 云南省 元阳县碧播山一带的哈 尼族,每年农历二月初 四要欢度别开生面的姑 娘节3.5哈尼族节日• 3.5.3敬老节 每年的 农历腊月十五,是哈尼 族的敬老节.清早,老人 梳洗后穿上新衣服准备 欢度自己的节日.3.6哈尼族饮食 • 哈尼族常年以米饭为主食,逢年过节吃糯米 饭和糯米杷耙,平时一日两餐,农忙期间一 日三餐,主要由家庭主妇或大媳妇承担烹调 任务哈尼族食肉数量较大,以猪、牛、羊 、鸡、鸭肉和禽蛋为主,他们的烹调方法主 要有清煮、煎炒和腌制三种哈尼族普遍喜 食酸辣食品烤鸡4.苗族 4.1苗族历史•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 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 蛮”等称呼。

      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 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宋以后, 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 一的民族名称4.2苗族文化艺术 • 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主要有飞歌 、酒歌、游方歌(又叫马郎歌)、理俗歌、 祭祀歌、儿歌等种类声歌声高亢嘹亮,热 情奔放声乐有酒歌、情歌、嘎百福歌等 乐器有木鼓、铜鼓、芦笙等酒歌,包括大歌 、开歌、祭祖歌等巴拉河流域的酒歌,多 带朗诵风格,一般为一个乐句反复苗族芦笙苗族铜鼓4.3苗族的服饰• 苗家的姑娘最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 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 十层这些裙子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 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 彩纷呈,美不胜收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 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 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苗族的女子服饰苗族的男子服饰4.4苗族的建筑• 苗家人喜欢木制建筑,一般为三层构建,第 一层一般为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题,所 以一般为半边屋,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 第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有的人家专 门在第三层设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 展示美丽,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关系 4.5苗族的宗教•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 先。

      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 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 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 、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苗族主要信仰自然崇拜4.6苗族的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 ,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 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 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 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 ,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 庆日 4.7苗族的饮食• 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 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 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 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 ,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 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 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 菜”之说 虫茶酸汤鱼血灌汤万花茶5.彝族 5.1彝族的历史•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 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 奴隶占有制度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及其以 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 业部落的分化。

      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 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5.2彝族的艺术文化 • 5.2.1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 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 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 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 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 格彝族打歌彝族舞5.2彝族的艺术文化• 5.2.2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 、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 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 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 “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 ,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巴乌葫芦笙三弦大扁鼓月琴5.3彝族的服饰• 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 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 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 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 ,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 的习惯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 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女子服饰彝族男子服饰5.4彝族的建筑•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 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 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 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 ,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客人之所 5.5彝族的宗教•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 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 仰 5.6彝族的节日• 5.6.1火把节--彝 族的狂欢节:“火把 节“一般在农历六月 二十四日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