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师范学院 5.doc
44页1导言导言教学目标了解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了解世界现代史研究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参考书目教学要点及教学进程一、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关于世界现代史的起止年代,主要涉及关于世界现代史起点的争论(兼论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问题) 使用讨论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进一步探讨此类问题关于世界现代史内各阶段的划分,也有较多争议,可以不去涉及按照教材的阶段划分理出各个阶段的特点及主要发展线索可以采用边罗列史实边总结结论的办法,教师和学生紧密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二、世界现代史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可以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的方法,此处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世界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介绍现代史研究中突出的、全局性的几个问题,把学生进一步引入现代史研究领域此处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主要参考书目注意对书目的作者、内容、影响的简要介绍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研究中的突出问题;主要参考书目教学难点:世界现代史分期标准问题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讨论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一、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关于世界现代史的起止年代,主要涉及关于世界现代史起点的争论。
传统的观点是从 1917 年开始为什么世界现代史从 1917 年开始?理由如下:总的来讲,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胜利了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迈进的里程碑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即世界现代史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在这其中存在着四大矛盾: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⑷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四大矛盾的运动构成了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内容另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从 1900 年开始主要依据:整体化趋势加强,世界的发展展现出新的特征这种观点反对上述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分期标准,也反对上述观点关于世界现代史基本内容的评估事实上,我们看到,关于起点问题,涉及到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和对世界现代史基本内容的整体估价,因而是一个原则性较强的问题长期以来,关于世界现代史基本内容的评估和基本体系的2确定,在我国史学界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的过程主要如下:第一阶段,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2 种社会体系的对立和斗争作为体系的中心内容,其基本出发点是,资本主义已经面临灭亡,社会主义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制度,因而社会主义必然很快取代资本主义,其典型语言是:“从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始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这种提法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 5 种社会形态学说,立足点看来相当稳固,而且到目前为止,如果不放眼社会现实,是诸种说法中最能够自圆其说的,因而持续的时间很长一直到目前为止,有些文章和教材的提法中还留有某些痕迹但是再仔细观察,在这一大框架之下,不同的阶段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从建国到 1957 年,强调资本主义总危机的 2 个阶段,这无疑同斯大林的论述有关斯大林的总危机理论认为: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的三大基本矛盾激化,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资本主义进入了总危机阶段,其特征,1·世界分裂成两个对立的体系;2·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瓦解由于这 2 点,资本主义三大基本矛盾又进一步激化,政治危机同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资本主义体系因此而日益削弱,各国相继脱离这个体系,最终资本主义逐渐死亡,世界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57 年以后,又强调两大体系力量的消长,这是同《莫斯科宣言》有关的宣言里曾经说:“在我们的时代,世界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对立的社会制度竞赛的进程和结果” 1960 年以后,又否定了前面 2 种说法,根据当年发表的《莫斯科声明》的提法:“在现时代,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主要方向和主要特点的,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力量” ,强调应该关注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情况。
当时的原话是: “为了充分正确地指示出历史的发展规律,必须根据马列主义的阶级分析法,考察具体的历史发展进程,找出哪一个阶级成为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和决定着时代发展的方向根据这样的精神,我们可以在《莫斯科声明》找到这句话:“在现时代,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主要方向和主要特点的,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时强调历史是一门科学,所以当时对主要内容的确定是一以贯之的,即从主要内容,到大阶段、小阶段,都完全统一在文革时期,曾经出现一种变通的提法,这种提法为过渡到第二大阶段打开了大门当时由于中苏交恶,我们认为苏联已经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因此无法沿用以前的提法,于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在二战以后说过的一段话: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从此,世界现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因此在坚持两大体系斗争的大前提下,强调了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 2 种力量的划分有意思的是,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是 1990 年出版的,其指导思想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然而它在导言中还是顽强地坚持上述观点:“十月革命使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复存在,人类社会开始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向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转化,世界历史进入由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向统一的社会主义世界的过渡时期。
尽管资本主义暂时还占主导地位,但它的没落的趋势已定;尽管社会主义暂时还很弱小,但它将发展壮大,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吴于廑、齐世荣先生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尽管被人戏称为“官修教科书” ,但是在吴于廑先生写的前言里,对这个问题的叙述倒是较为客观:“是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的继续存在和发展,还是社会主义工业世界的成长壮大以至最后取而代3之,成为当代世界全局性矛盾的焦点人类已有的历史智慧还不能断言,这个全局性的矛盾将怎样解决,要经历多少代人才能解决不过,随着近若干年来形势的推移,有一点可以说初见端倪:两个世界正在由对抗转向对话、并存和互相竞争的局面,亦即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不断较量彼此实力和影响力高低胜负的局面,已经逐步形成人所共知,以现有的条件,并存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以军事手段一举而消灭对方所以可以预期,这个并存和互相竞争的局面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是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来观察,这个多变化的局面将不会短暂第二阶段:从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前期开始,我们对体系问题的看法进入第二阶段,即以反霸斗争来作为世界现代史的主线在当时的情况下,需要寻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依据当时找到的依据,一是帝国主义时代四大基本矛盾的理论,二是毛泽东同志的三个世界的理论。
在这一阶段里,比较典型的一个提法是,根据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的变化,把世界现代史划分成 4 个阶段:英法美战胜国帝国主义是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法西斯势力是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美帝国主义是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苏美两霸是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这一提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1、这种提法没有 20 世纪的特色,可以同样应用于近代与此相关的,同世界现代史的大框架缺乏有机的联系2、明显地带有中国人喜欢“吃大户”的特点第三阶段开始于 80 年代中期,可以说一直延续到现在在这个阶段里,出现了几种引起我们兴趣的观点1、现代化理论该理论很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a. 现代化的内涵不够确定,在观点持有者的论述中,主要是指生产力,但是在讨论中受到诘难时,往往又辩解说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造成讨论过程中的概念转移b. 现代化不是世界现代史的专利,用在近代也许更为合适c. 如何用现代化的理论来统帅世界现代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做过尝试 (如果说知识经济时代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突破的话,那么整个世界史的划分就要重新考虑,也许就不存在 20世纪世界史了 )有人说,该理论充满着文化帝国主义的气息。
2、从分散到整体理论其完整的理论叙述,是吴于廑先生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写作的“世界历史”一条而且已经有人作了尝试较早的一套是李植楠老师主编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最近的一套是齐世荣先生主编的 6 卷本《世界史》 2 套书相比,前一套在框架结构上比较大胆,但是仍然有“拼盘”的感觉3、时代特征即二次大战以后,在百川奔腾的时代洪流中,和平、发展、民主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前面的话是:“二次大战后的国际社会中,战争与和平,贫穷与发展,专制与民主,在世界一切矛盾中日益突出,居于首要地位,影响、制约了其他矛盾,成了当代世界历史的主题 ”那么战前呢?没有文本可以作证,按逻辑推理,应该是“战争与革命” 这些看法是否真正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还有待证实怎么确定世界现代史在任内历史进程中的的地位,也是一件具有相当难度的事4、专题研究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李巨廉老师等人在讨论中提出,要深入研究 20 世纪世界史,必须搞4清楚下面几个问题:资本主义问题;社会主义问题;民族主义问题;法西斯主义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问题;人类社会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融问题所有提到的这些问题,相对于整个 20 世纪世界史来说,都是属于中观层次的问题,它们对于深入研究 20 世纪世界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代替对 20 世纪世界史的整体研究。
5、世界体系正在这时,国外传进来几本书,其中主要是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写的《现代世界体系》 ,和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世界体系”的思想这一思想正好弥补了我们感到缺乏,但是正在苦苦探寻填充物的空洞,因而很快在我国学术界引起共鸣应该说,世界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能够发现这种存在,是一个很大的功绩但是,这个发现只是一个基础,紧接着就需要应用在 20 世纪世界史的研究中,如何更好地使用“世界体系”的理论呢?这里,我想先谈几个概念1、工业经济时代这是一个长时段的概念其前身是农业经济时代20 世纪世界史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说都处于这一时代内苏联史学界以前有个观点,认为世界现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三个阶段,因为它的阶级力量没有变世界现代史被称为“世界近代现代史” 以前由于强调世界现代史是全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才把现代史独立出来现在看来,原来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现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下限 “后现代” , “后工业化”同工业经济时代是什么关系?现在有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说法,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第二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由于它是一个很长的时段,因而对于确定什么是 20 世纪世界史,只有间接的意义,而没有直接的意义。
但是,工业经济时代是一个很基本的概念,其他不少概念都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活动着的2、资本主义时代这个概念是否存在?这原来的理论体系里,是存在的 (进入 20 世纪,成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现在是否存在?有不同的看法我还是认为存在即资本主义占优势的时代3、资本主义制度现在有泛化的倾向往往以工业经济时代的私有制为衡量标准尤其在 20 世纪,凡是不是社会主义的东西,就是资本主义的,成了“非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因此,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法西斯政权是资本主义的,伊斯兰世界也必定是资本主义的最近一段时间,我重点思考了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辞海的条目, “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合一的它基本上强调了经济领域:“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其余是发展历史、两大基本对抗阶级等 “资本主义生产是最发达的商品生产,连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其目的是追求剩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