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与除法教案.docx
8页课题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与除法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的能力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进行正确互化3.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重点突破通过具体的情境,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从中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难点突破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一关系,来理解突破难点教法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了解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学会假分数与带分数间的互化学法学生动手分一分,概括类推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圆纸片若干、剪刀过程引入课件出示一组除法算式:看看大家谁的反应最快?28÷4= 2÷10= 6÷4= 0.7÷2= 9÷10= 1÷6= 学生计算并说一说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引入:1除以6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口算,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当遇到“1÷6得不到一个准确值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探新(一)活动一:分一分,体验分数与除法1.课件出示例题1: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1)请学生先思考前面一个问题学生思考后解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可以用除法计算,将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符合除法意义,所以可以写成算式:1÷2)提问:1÷2等于多少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将1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也就是块,所以1÷2=122)学生思考回答后面一个问题小组合作,用圆纸片代替蛋糕进行分一分,并算一算,交流汇报分法一: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符合除法的意义,可以列式为:7÷3分法二:用分数来表示:7块蛋糕平均分给3人,先将其中的1块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块,再将第2块也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块13,……共7块就是有7个13,也就是块73,所以每人分得73块追问:根据上面分的过程,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根据前面分的过程,很容易得出2.师生评价,说一说从中发现了什么?除法算式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1÷2=12,7÷3=73【设计意图】用不同的分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
3.探究除法与分数的关系1)认真观察以上所得列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并举例说明、汇报从1÷2=12,7÷3=73中可以看出,除法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即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2)你能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b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学生根据前面探究“1÷2”“7÷3”的过程,得出:a÷b=ab追问:大家还需要补充什么?(b≠0)师生共同探讨:为什么b≠0教师小结: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b也不能为0,因此b≠0【设计意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探究,得出用分数表示除法的方法,并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字母式来表示,加深学生印象,深化学生的理解二)活动二: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1.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引导:根据刚才的分法,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分得块7÷3=73谁能把这些蛋糕拼一拼,看看一共是多少块?学生动手拼一拼,并回答每人分得7小块,我们可以把其中的3块拼成一块整的蛋糕,这样6小块就可以拼成2块整块,还剩块,所块就是2块加块也就是2。
即73=213)学生认真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小组讨论提问:如何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板书)归纳总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如果能除得尽,整数没有余数,商就是所要化成的整数;如果有余数,不能整除时,所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的分子部分,分母不变用式子表示为:分子÷分母=商余数分母.2.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根据刚才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想一想:如何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母不变,将带分数中的整数乘以带分数中的分母再加上分子作新分数的分子如:213=2+13或63+13=6+13=73【设计意图】带分数与假分数间的互化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物拼一拼、看一看等活动帮助理解,降低难点巩固1.完成教材第70页“试一试”1)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这里是将蓝纸条与红纸条相比,蓝纸条比红纸条短用蓝纸条去量红纸条,正好量了3次,也就是红纸条平均分成3份,蓝纸条相当于其中的1份,所以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1÷3=13(2)黄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这里是将黄纸条与红纸条相比较,黄纸条比红纸条长将红纸条平均分成3份,黄纸条有它的4份长,用除法计算:4÷3=43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自主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Δ的个数是O的几分之几?是拿Δ与O相比,把O的个数看作单位“1”,即4÷7=47的个数是Δ的几分之几?是拿O与Δ相比,把Δ的个数看作单位1”,即4÷7=47)【设计意图】通过各种类型的练习,巩固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运用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 (2): (3): 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商所以在实际教学时,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课堂上设计了“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将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清楚除不尽时或商里有小数时就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这样既简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错当学生清楚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时,再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深对分数与除法间关系的理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虽然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比较透彻,但是没有引导学生总结出它们之间还有哪些区别。
除法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种运算,是一个算式,而分数既可以表示分子与分母相除的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值,让学生清楚分数与除法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真正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分数的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