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采掘机电精细化管理标准.doc
12页1轨道运输安全设施安装使用管理标准轨道运输安全设施安装使用管理标准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轨道运输及安全设施的安装使用管理二、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二、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铺设标准1.1 60 万吨及以上矿井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 30kg/m 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 22kg/m60 万吨以下矿井主要运输大巷及采区斜巷应使用 22kg/m 及以上轨道;综采工作面轨道不低于 22kg/m;炮采工作面或掘进工作面的轨道不低于 18kg/m1.2 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 4 根螺栓固定,井下铺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1.3 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 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 2mm1.4 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 10m 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 2m 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 50m 以下不超过 3mm1.5 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 10m 弦量不超过 10mm1.6 接头采用悬接时,30km/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 240mm,偏差不超过 30mm,22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 220mm,偏差不超过 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 3 根轨枕,中间 1 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外 2 根分别距中间轨枕 240mm(30km/m 轨道) 、220mm(22kg/m 轨道) ;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 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 2m1.7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可偏差设计值±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2大于设计值的 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 50mm1.8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 50m 内误差不超过 1/1000,高差不超过50mm1.9 井下轨道轨距为 600m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为;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为52mmmme52mmmme,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一般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为;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为。
52mmmme52mmmme1.10 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不得使用杂拌道【同一条运输线路或区段范围内有两种不同型号的轨道(分支除外)或轨道长度低于 2.5m 的成为杂拌道】 所用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1.11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两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误差不大于 5mm;曲线段加高后误差不大于 5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水平允许偏差不大于 10mm,消灭阴阳道1.12 轨道轨枕质量合格,铺设符合设计要求,接头处轨枕无失效,无两根以上轨枕连续失效(腐朽、损坏、断裂、悬浮、不起作用者为失效) ,轨枕与轨道垂直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 700mm,偏差不超过 50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 800mm,偏差不超过 50mm主要运输线路轨枕采用水泥轨枕;一般轨道运输线路采用木轨轨枕规格(宽×高)不小于 120mm×150mm1.13 轨道道钉规格应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 2mm,混凝土轨枕螺栓、压板紧固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每月应对轨道及轨枕各部螺栓滴油 1 次1.14 斜巷轨道地辊要齐全、灵活可靠地辊架要具有防脱闭锁功能,地辊之间一般间距为 15m,最大距离不超过25m,以轨枕、道木无明显磨痕为准,巷道内变坡点处应增加地辊,变坡坡度在 15。
以上的,在此变坡点处应装置直径不小于 300mm 的地辊,地辊坑内应清洁,无杂物积水1.15 轨道路基必须无严重塌坡、低鼓、沉降现象主要运输线路轨道道砟厚度不小于 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 50mm,道砟应埋没轨枕 2/3,轨枕必须露出 1/3,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一般运输线路轨道道砟不超过枕面,不低于枕面 1/3轨道道砟的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必须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1.16 有架线电机车通过的主要运输轨道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 50m 应连接 1 根断面不小于 50mm2的铜线或其他具3有等效电阻的导线线路上所有钢轨接缝处,必须用导线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连接连接后每个接缝处的电阻,22kg/m 钢轨不得大于 0.00021Ω,30kg/m 钢轨不得大于 0.00019Ω不回电的轨道与架线电机车回电轨道之间,必须加以绝缘第一绝缘点设在两轨道的连接处;第二绝缘点设在不回电的轨道上,其与第一绝缘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 列车的长度对绝缘点必须经常检查维护,保持可靠绝缘在与架线电机车线路相联通的轨道上有钢丝绳跨越时,钢丝绳不得与轨道相接触1.17 轨道严禁用气割进行截割,如需截割的必须使用切轨机,运输大巷轨道不允许进行截割分段(较短距离修整除外) 。
轨道截割头平面应与轨面垂直,锯切面不得歪斜轨道截割头进行重新加工道夹板螺栓孔时,必须用钻床进行加工,严禁使用气割割眼螺栓孔直径为 22mm,孔水平中心线离轨面距离:30kg/m 型号轨道为 51.9mm,22kg/m 型号轨道为 59.7mm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截割面距离 30kg/m 型号轨道为 60.5mm,22kg/m 型号轨道为 63.5mm第二个螺栓孔中心距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离为 127mm2.道岔的铺设标准2.1 道岔轨距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 3mm,辙岔前后的轨距偏差为30mmmme2.2 尖轨前端、直曲连接轨中部和道岔后部的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大于 5mm2.3 道岔水平方向直线目视平顺,用 10m 弦量不超过 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 1m 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2mm,用 2m 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 3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在局部巷道低鼓教严重区段用 30m 弦量不超过50mm) 2.4 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 10m 弦量不超过 10mm2.5 道岔接头处两轨面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不大于 2mm2.6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 2mm,无跳动。
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 100mm,在尖轨顶面宽 20mm 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 2mm2.7 尖轨开程为 80~110mm2.8 尖轨根部轨缝不大于 8mm,其他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42.9 心轨至护轨工作边距为 572mm,偏差为±2mm2.10 护轨零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心垂直相对,偏差为±50mm2.11 心轨在顶面宽 35mm 处和翼轨喉部的垂直磨耗不超过 7mm,铆钉无松动,焊缝无裂纹2.12 滑床板应与轨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超过 2mm2.13 基本轨与连接轨垂直磨损不大于 7mm2.14 轨撑应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 1mm,数量齐全,无松动现象2.15 扳道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安装道岔处应使用长轨枕2.16 主要运输大巷应装设司控道岔,司控道岔应动作灵活,控制箱完好,同一程序的司控道岔安装间距不得小于控制器控制距离,1 个控制器不得使 2 个司控道岔同时动作主要运输线路不得使用简易道岔2.17 斜巷串车提升的线路,使用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 4 号,曲线半径不得小于 12m2.18 同一运输线路使用不同轨型道岔应符合以下条件:2.18.1 可以采用较线路轨型高一级的钢轨,不允许采用低一级的钢轨。
2.18.2 采用不同轨型道岔时,道岔前后端应各铺设 5m 与道岔轨型相同的钢轨,然后用异形道夹板与线路钢轨连接三、挡车杠制作及安装标准三、挡车杠制作及安装标准1.制作标准1.1 挡车杠、底座、连接销轴应统一加工制作1.2 挡车杠长度在选定挡车杠底座固定点后现场测量并计算确定1.3 挡车杠采用 11 号矿用工字钢焊接制作,外宽 420mm、中间横撑不少于 3 道且均匀布置,并刷防锈底漆和红白相间面漆,从下端开始,红白间隔 300mm1.4 底座采用 20mm 厚钢板制作,并刷防锈底漆和红色面漆1.5 连接销轴直径不小于 30mm,防脱用 Φ8 开口销51.6 焊接件各焊缝均采用实焊,焊接不少于 2 遍,不得出现夹渣及砂眼2.安装标准2.1 挡车杠安装位置(低端)分别在距离斜巷上平台变坡点下方略大于 1 列车长度的位置、下平台变坡点上方略大于 1 列车长度的位置2.2 挡车杠中心线应与轨道中心线重合,其偏差不得大于 50mm,挡车杠常闭时(低端)应能落到底,距离轨面的高度最大不得超过 200mm,两低端高差不大于 20mm,挡车杠与巷道底板的夹角为 45~ 60打开时高度不得低于1.6m(通过矿车、花车等车辆) 、2.1m(运输支架或运输特殊设备时) 。
2.3 斜巷长度不超过 30m 的巷道,将上下车场挡车杠联锁;超过 30m 时应分开安装上、下车场挡车杠2.4 斜巷长度超过 100m 的巷道,上车场应安装联锁挡车杠其中,上平台挡车杠在常闭状态下低端距离变坡点0.5~1m,下挡车杠安装位置在变坡点下方略大于 1 列车的位置2.5 当巷道长度达到 300m 时,应安设 1 套跑车防护装置,当超过 300m 时,每增加 200m 时增加 1 道跑车防护装置;当有多套防跑车装置时,每套防跑车装置之间的间距 200m 左右且均匀布置2.6 上、下山掘进时,距耙装机尾不超过 15m 安装一道常闭挡车杠,挡车杠底座应采取上述方式可靠固定2.7 斜巷段设有甩车场时,应在变坡点向上 1m 左右的位置安设 1 道常闭式挡车杠2.8 斜巷临时停车点(包括各采掘区队临时停车装卸料点、巷修巷道临时装车点、清理水仓停车点等) ,在停车点矿车后必须有能将车辆可靠阻住的挡车装置3.挡车杠底座固定3.1 主要运输斜巷应在挡车杠的位置装设横梁(横梁的材料应用不小于 11 号的矿用工字钢) ,挡车杠固定在横梁上当顶板岩石稳定不破碎时,可在巷道顶板打 2 根 Φ20×1800mm 的高强度锚杆,将底座固定在巷道顶板上。
3.2 当顶板岩石破碎时,可在巷道顶板打 2 跟锚索,将底座固定在巷道顶板上,将挡车杠用销轴铰接在底座上3.3 底座与巷道顶板应贴实,挡车杠与底座连接必须用 Φ30 销轴铰接,销轴必须有防脱性能3.4 当架棚巷道顶板无法打锚索时,可采用 Φ20 圆钢、10mm 中厚钢板加工 2 个梁卡,分别把底座两端与棚梁卡6紧,同时用 Φ15.5 以上的钢丝绳将该梁与其上、下方相邻的 2 根棚梁穿在一起,并用绳卡连接、卡牢,形成三棚联锁3.5 当底座固定处巷道顶板不平时,可用加垫铁或垫木的方式垫平(垫铁或垫木中间钻孔,锚杆穿入中间钻孔) ,保证挡车杠安装后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重合,偏差不大于 50mm4.气(电)动推杆安装4.1 安装气(电)动推杆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推杆安装的工作条件,安装工序、固定方法、连接方式、调整方法、气(电)压等级等主要参数4.2 根据安装地点巷道高度及挡车杠提升高度确定推杆底座的安装位置,然后确定导向滑轮的安装位置,再根据气(电)动推杆的行程确定挡车杠的起吊点位置和起吊滑轮的安装位置4.3 先用 4 根 1.8m 锚杆把专用底座固定在顶板上,用两根 1.8m 锚杆把导向滑轮固定在顶板上。
用 2 根 1.8m 锚杆把起吊滑轮固定在顶板上4.4 把推杆的底座与专用底座用螺栓连接、紧固保证气(液)缸中心线、推杆中心线、导向滑轮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4.5 按照接线(管)要求连接固定线(管)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