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doc
19页第一单元 负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负数(教材2——4页的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一1、、2、3题)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具、学具:小黑板、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教 学 过 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①向上看②向前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2、谈话:(旅游,天气预报)二、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1)出示温度计,观察: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5小格呢?10小格呢?(2)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3)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4)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怎样了呢?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5)观察、比较: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一样吗?教师介绍零上4摄式度、零下4摄式度的读写(6)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3、听一段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4、小结:以0℃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教师出示简单的文字介绍)2、看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 —— +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 -155米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1、学生分类2、学生交流、讨论3、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4、小结: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但它谁都不属于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是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2、3题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1)存折上的-800表示什么意思?(2)电梯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要到地下3层呢?六、课堂小结:七、作业:作业本P1八、板书设计:负 数+4℃(4℃) 0℃ -4℃+8844.43米(8844.43米) -155米教学反思: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材5——7页的例3、例4及做一做)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教学重点、难点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具、学具:小黑板教 学 过 程一、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0.9 0 -82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二、新授:(一)教学例3: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2、出示例3:(1)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再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6)引导学生观察: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起往左依次是什么数?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二)教学例4: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3、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通过具体比较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比较“8>6,但是-8<-6”,所以: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4、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5、练习:做一做第3题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四、全课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五、作业:作业本P2六、板书设计:负数比较大小 (数轴) 8>6 -8<-6教学反思:在数轴上表示比较简单的负数,同学们都会,但稍难一点的负数,如-1.75、-4/5等,有7——8个同学就有困难了,如-4/5,他们不知道平均分成5份后,这其中的4份该从哪边取,往往会搞错方向,就会标在-1/5的地方比较负数的大小,脱离数轴后同学们也都会比较,只有个别同学对负分数的大小比较还有困难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1、圆 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0——1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教具、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各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如罐头盒、茶叶筒、药盒、药瓶、纸盒等)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除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立体图形?板书:圆柱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二、新知探索:1、操作感知——认识各部分名称1)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怎么样?(2)交流,教师在立体图上标明名称,学生闭起眼睛摸手中的圆柱,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3)猜一猜,做一做 哪两个面是一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并说出自己的做法4)教师小结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观察、猜想、操作、发现2、认识圆柱的高:(1)指着图中高、低两个圆柱问:哪个圆柱比较高,哪个比较低,为什么?(2)测量圆柱的高①师出示圆柱纵切模型图,引导学生观察,感知两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②演示:圆柱的高可以在圆柱的侧面上来表示。
师在立体图上表示出高,学生在自己的圆柱上画高3)学生讨论发现:①圆柱可以有无数个纵切面,每个纵切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对边平行②侧面上可以作无数条高;③在两底面之间只要量出垂直于底面的线段的长度都是圆柱体的高3、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1)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两个底面与侧面相交的线是底面的什么?(2)侧面是一个曲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你能想象出侧面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吗?(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展开图)(3)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4)画一画、议一议:展开图可以是一个其它图形吗?如果不沿着高展开,侧面剪开可能是什么形状?4、结合板书组织学生回顾、议论,总结学到的知识三、强化练习、巩固新知:1、第11页做一做2、口答:(1)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如果把它围成圆柱状,围成后的圆柱侧面与长方形底有什么关系?这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2)一张正方形纸,边长20厘米,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的?五、作业:1、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2、作业本P4八、板书设计:圆 柱教学反思: 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用学习材料做圆柱,所以同学们对圆柱的特点已基本掌握,也知道了圆柱和圆、长方形的关系,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形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关系,有同学不是很理解,通过练习才慢慢明白过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教材第13——14页的例3、例4及做一做)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圆柱、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小黑板教 学 过 程一、复习1、指名说出圆柱的特征2、口答:(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二、新课:1、圆柱的侧面积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1)学生审题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