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水资源监测报告.doc
59页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水资源监测评价报告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6年11月2审 定: 杨贵林审 核: 李其江项目负责: 燕华云 侯希斌 编 写: 侯希斌 刘 弢 王灵军目 录第一章 基本情况 1一、自然地理概况 1二、主要河流 2三、湖泊与冰川 7四、水环境 8第二章 降 水 10一、资料系列代表性分析 11二、降水量年内分配 11三、降水量年际变化 13四、多年平均降水量 16第三章 蒸 发 17一、水面蒸发的年内分配 17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 18第四章 河流泥沙 21一、含沙量 21二、输沙 22第五章 地表水资源量 24一、年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25二、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 26三、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 27四、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 29第六章 地下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总量 30一、地下水的形成及运动规律 30二、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 31三、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35四、地下水资源量 37五、水资源总量 39第七章 水位与水量变化分析 41一、水位变化 41二、青海湖水量平衡分析 43三、水文气象要素及人类活动与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关系分析 45第八章 2005年水资源监测评价 48一、降水量 48二、地表水资源量 48三、地下水资源量 48四、水资源总量 49五、水位变化情况 49第九章 结 论 50一、降水量 50二、蒸发 50三、河流泥沙 50四、地表水资源量 51五、地下水资源量 51五、水资源总量 51六、水资源质量 51七、水位变化 52附:沙陀寺、下社水位站情况介绍 53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点,一直为世人所瞩目湖区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全球气候变化敏感、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湖水位下降、沙漠化加剧、草场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将影响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该问题已引起各级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第一章 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概况青海湖流域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了四周群山环抱的封闭式山间内陆盆地,湖南为青海南山,东为日月山,西为天峻山,北面为大通山,流域面积为29661 平方公里,山区面积约占总流域面积的68.6%;河谷与平原面积为总面积31.4%山势陡峻、沟谷密布并多有冰蚀地形流域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貌以高山滨湖平原为主,从低到高依次为滨湖平原、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在青海湖北部河漫滩、三角洲及河流堆积阶地发育;东北部分布有大面积风沙堆积地貌,有沙丘、沙堆、沙垄等,沙丘多为固定或半固定型山地类型以近湖中低山为主,远湖高山区仅分布于北部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布哈河上游的阳康曲和希格尔曲的源头一带青海湖湖泊水域位于流域的东南部,形似梨状,长轴走向为北西西向,东西长约109公里,南北宽约65 公里,周长约360公里。
湖水呈碱性,pH值为9.23,相对密度为1.0115,含盐量为14.15克/升湖中岛屿有两处:一为海心山,一为三块石;蛋岛、鸟岛已与陆地相连不成其为岛青海湖东面有四个子湖,由北而南分别是尕海、新尕海、海晏湾和耳海二、主要河流青海湖流域受地形地貌和降水的影响,河网呈明显不对称分布湖西北河网发育,河流源远流长,水量较为丰沛,是青海湖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地;湖东南部河网稀疏,多为季节性河流且比较短小,径流量亦小据统计,直接流入青海湖、流域面积大于5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8条,主要河流有:(一)布哈河布哈河是青海湖水系第一大河,大部分河段流经天峻县境内,下游河口段左右岸分属刚察县和共和县管辖它发源于疏勒南山余脉沙果林那吉木岭西南麓,海拔4513米,源流段自西北流向东南,称亚合陇贡玛,至多尔吉曲汇口偏转南流,继转东南接纳右岸支流亚合隆许玛,再纳右岸支流艾热盖后称阳康曲;继续东南流,纳左岸支流希格尔曲后始称布哈河与纳让沟汇后,河道偏转向南,过夏尔格曲汇口复东南流,到上唤仓水文站以上河段长148公里,集水面积784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75亿立方米,年输沙量32.4万吨过上唤仓水文站约10公里后,河流出山谷,河槽逐渐展宽,比降变缓,水流分散,至天峻县江河乡南部(距河源234公里)有最大支流江河自左岸汇入;又往下(距河源269公里)纳左岸支流吉尔孟河,向东流经布哈河口水文站,最后注入青海湖,河口高程3195米,流域集水面积14384平方公里,河长286.2公里。
布哈河流域河网形似高大的不对称树冠,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从上到下,主要的支流依次有多尔吉曲、折合乔合曲、亚合隆瓦玛、亚合隆许玛、艾热盖、戈尔沃尔公玛、哈吉尔、阔克赛曲、希格尔曲、色热瓦尔玛、夏尔格曲、江河和吉尔孟河等干支流河源区多为高山沼泽,河谷较开阔;干流中游(阳康曲河段)两岸高山,河谷狭窄,水流集中,河流沿山谷迂回穿行,坡降较陡,洪水暴涨暴落,属高原山溪性河流,砂卵石或石质河床干流下游(夏格尔曲汇口以下河段)两岸高山逐渐远离,河流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河槽宽浅,并沿流程不断扩展,最宽处达5公里以上,水流平缓,分散多汊,河道坡降较小,近似于平原型河流,河床由砂砾石和细沙组成,有渗漏现象,下游入湖地表径流量小于上游干支流水量之和河口附近水流分散,形若瓣状;洪水期,河中沙洲尽淹没由于河流夹带泥沙入湖,久经淤积,使河口处形成开阔平坦的三角洲至布哈河口水文站河长272.2公里,集水面积143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7.825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51.28%二)乌哈阿兰河又名巴哈乌兰河,泉吉河位于青海湖北岸刚察县境内,源出大通山察察贡麻,源头海拔4308米河源段为广阔的高原沼泽区,支流密布,呈树枝状;干流自北向南,流经中游的峡谷地带,砂卵石河床,水流集中,河宽约25米,水深约0.8米左右;下游为广阔的湖滨滩地,水流缓慢,渗漏严重。
据调查,河流出山口平水期流量2.25~3.01立方米/秒,而下游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已不到1立方米/秒,大部分河水潜入地下河流最后经泉吉乡,过沙陀寺水文站,河道分成两河注入青海湖,河口高程3195米,流域集水面积567平方公里,河长64.8公里流域内降水量由河口的300多毫米递增至上游山区近500毫米,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补给为次流域面上植被较好,上游为沼泽草地,中游山坡有灌木丛分布,下游滩地部分垦为农田至沙陀寺水文站河长63.4公里,集水面积56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546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3.58%三)沙柳河又名伊克乌兰河,位于青海湖北岸刚察县境内,发源于大通山西段南麓的克克赛尼哈,河源海拔4600米源流段自西北流向东南,穿行于峡谷之中,河宽10余米,河床为砂卵石组成;至瓦音(彦)曲汇入后,由北向南略偏东流,河谷渐宽,两岸为砂卵石台地,河道分流串沟,形成众多的河滩沙洲;其间左岸支流鄂乃曲、夏拉等河汇入,干流水量倍增,主流河宽30余米出山口后,流向东南,经刚察水文站,入青海湖湖滨平原到河口段河水漫流穿过湖滨沼泽区,最后汇入青海湖,河口高程3195米,河流全长105.8公里。
流域内年降水量由下游平原地区的300多毫米向上游山区递增至500毫米左右,径流主要以降水补给流域内牧草茂盛,沟谷坡地灌丛密集,植被良好,多年平均含沙量0.32公斤/立方米,河水清澈至刚察(二)水文站沙柳河长84.8公里,集水面积14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507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16.43%四)哈尔盖河又名哈里根河,位于青海湖北岸,流经刚察县和海晏县源出大通山脉赞宝化久山西南与更藏山西北之间的沼泽区,河源海拔4140米源流段自西北向东南,漫流于高山沼泽之中,泉流源源不断汇集河流,并有多处温泉涌出;两岸支沟较多,呈羽状分布,至海德尔曲汇口,河流偏向南流,经热水煤矿,河流逐渐进入宽谷带,至支流青达玛汇口,以上河段为上游区,长52公里,河道稳定,水流集中,河宽15米左右;河谷两岸为阶地,宽约700余米,最宽可达2公里之多自青达玛汇口到最大支流查那河汇口为中游段,长32公里,河道偏流域右侧,沿那仁山坡底流进,左岸为宽阔平坦的宗日盖大草滩(宽3~6公里,长30余公里);河道宽20余米,水深0.5米左右,砂卵石河床,水流平缓而分散,有渗漏现象查那河汇口以下到河口为下游段,长25公里,经哈尔盖水文站后,干流分成多股水流蜿蜒穿行于冲洪积扇及湖滨平原之中,砂砾石河床,汛期冲淤变化大,主槽摆动;河水渗漏严重,枯水季节,部分河段全部下潜,至湖滨复出地表,形成大片沼泽区,汇集成涓涓细流注入青海湖。
河口高程3195米,河长109.5公里,河道平均比降5.03‰至哈尔盖(二)水文站河长86.3公里,集水面积约14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4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15.86%五)甘子河位于青海湖东北岸海晏县境内,源出肯特达坂山的阿尼窝若,海拔4340米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流经上游山区,称折合玛日曲,两岸坡面为牧草和灌丛覆盖;中游流过查那塘大草滩和雪柔风积沙丘带,河名哈登曲,水流分散;下游始称甘子河,穿湖滨沼泽区,水流分散,汇入错褡裢(由青海湖分裂出的子湖),河口高程3207米甘子河长43.9公里,河道平均比降9.44‰;流域内年降水量300~400毫米,由河口向上游山区递增,河流主要以降水补给,其次为河流中游段的沼泽泉流和盖得尔山麓10余处露头温泉汇集河槽六)倒淌河位于青海湖东岸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乡境内源于野牛山西侧,河源海拔4782米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故名“倒淌河”源流段为季节性河;中游段流经干旱草原,平常水流很小,往往下渗成为潜流,河床干涸;下游段由于河槽两侧山前地下水涌出,水流不断,河岸滩地湿润,牧草丰茂河流汇入由青海湖分离出来的子湖措果(面积0.99平方公里),河口高程3199米。
七)黑马河原名大喇嘛河,1959年改名为黑马河位于青海湖西南岸海南州共和县黑马河乡境内上游分成两支,北支称日格尔河,源于橡皮山北麓,时令河;南支为正源,发源于橡皮山东南的亚勒岗,河源海拔4444米,自西南流向东北;两支于黑马河乡政府驻地以上1公里处汇合后经水文站,穿公路桥,过湖滨草原注入青海湖,河口高程3195米,流域集水面积112平方公里,河长20.0公里两支源流汇口以上山区坡度大,河道比降在50‰以上,砂卵石河床,河滩比降4‰左右,沿岸水草丰茂流域内年降水量河口附近400余毫米,山区降水量更为充沛河流汛期主要靠降水补给,暴涨暴落,属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枯季为地下水补给河口附近湖滨地带河床有渗漏现象,枯季经常断流至黑马河水文站河长17.2公里,集水面积1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109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0.71%表1 青海湖流域主要河流特征值表河流名称水文站名称集水面积(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占入湖 径流量河长(公里)备 注布哈河布哈河口143377.82551.28%272.2沙柳河刚察14422.50716.43%84.8又名依克乌兰河乌哈阿兰河沙陀寺5670.5463.5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