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虚词用法归纳.docx
19页常用虚词用法归纳一、常用虚词“以"的用法:(一)、介词: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对象,一般译为“用、拿、把”等① 以刀劈狼首《狼》)② 因以为号《五柳先生》)③ 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④ 将以攻宋(《公输》)⑤ 今诚以吾众诈自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⑥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2、 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和方法,一般译为“凭借”、“依靠”、“按照”①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 今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③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曹刿论战》)⑤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3、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一般译为“因为、由于”①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②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④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二) 、连词:1、 表目的,一般译为来、用来①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② 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③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④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 表结果,一般译为“以致”① 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② 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3、 连词相当于“而”①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隆中对》)②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③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④ 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三) 、动词:可以和“为”连用,一般译为“认为”①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③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一试身手:解释下列句中“以”的含义或用法1、屠惧,投以骨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4、策之,不以其道)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6、固国不以封疆之界)7、固以怪之矣 ()8、微笑,默叹,以为妙绝)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10、必以分人)1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12、以光先帝遗德 ()13、以塞忠谏之路也 ()14、先帝不以臣卑鄙)15遂许先帝以驱驰 ()16、以伤先帝之明)17、杀之以应陈涉 ()18、以刀劈狼首)19、以天下之所顺 ()20、属了作文以记之)21、虽乘风奔御风,不以疾也 )22、因以为号焉)23、何以战 ()24、必以情()25、可以一战 ()2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7、是以先带简拔以遗陛下)28、故临崩寄臣以大事)29、以告先帝之灵 ()30、以彰其咎)成就测试:1. 下面四个选项中,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以弱为强者 B、因以为号焉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计日以还2. 下面句子中,与“不以千里称也”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B、全石以为底 C、嘱予作文以记之 D、牺牲玉帛 必以信答案:1.把2.来3.凭4.按照5.因为6.依靠7.通“已” 8.认为9.用来10.把11.认为12.来13.以致14.因为15.来16.以致17.来18.用19.凭20.来21.认为22.把23.凭24.按 照25.凭26.来27.因为28.把29.来30.来成就测试:1.D 2. A二、常用虚词“于”的用法:“于”在文言文中多做介词使用1. 表处所,可译为“在” “从” “到”等① 舜发于耿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 今有人于此③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④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2. 表对象,可译为“对”“向”“给”“和”等①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②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⑤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⑥ 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3. 表时间,可译为“在”①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4. 表被动,可译为“被"① 受制于人5. 表比较,可译为“比"① 所欲有甚于生(《鱼我所欲》)②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③ 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6. 表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①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③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一试身手:1、何有于我哉? ()2、其一犬坐于前 ()3、达于汉阴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告之于帝 ()6、舜发于猷亩之中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困于心,衡于虑 ()9.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0、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11、有泉翼然临于泉上者 ()12、欲报之于陛下也 ()1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4.又留蚊于素帐中 ()15.休衩(jin)降于天 ()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7.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8.万钟于我何加焉?( )1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0.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成就测试:1. 下面四个选项中,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 其一犬坐于前C、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D、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 找出下面选项中意思相同的两项(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告之于帝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战于长勺答案:一、1.对2.在3.至U 4.至U 5.向6.在7.给8.在9.至U 10.和11.在12.向13.对14.在15.从 16.在17.在18.对19.到20.到成就测试:1.C 2. A C三、常用虚词“之”的用法1. 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译为“他”、“他们”、“它”、“这”①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② 委而去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 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④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⑤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⑥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⑦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2. 结构助词,译为“的”① 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②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③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公输》)4.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不译。
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陋室铭②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矣《公输》)③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两则〉)④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助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① 马之千里者(《马说》)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6.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① 何陋之有?(《陋室铭》)② 何罪之有? (《公输》)7. 凑音节,不译① 久之,目似瞑 (《狼》)② 鸣之而不能通意(《马说》)③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④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⑤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8、动词,译为“去”、“往”、“到”①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③ 多助之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 寡助之至(《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试身手:1、学而时习之(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君之疾在肌肤( )4、久之,目似瞑 )5、忘路之远近 )6、右月轸之 (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8、得之则生,弗得则死()9、何陋之有?( )10、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2、悉以咨之 ( )13、怅恨久之。
( )14、公将鼓之 ()15、先天下之忧而忧 )1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1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1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19、而物狼之并驱如故 )20、渔人甚异之 )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2、处处志之 ( )2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4、长跪而谢之日 ()25、无丝竹之乱耳 ()2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28、甚矣,汝之小惠 ()29、虽我;之死,有于存焉3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31、以天下之所顺 ()32、而小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3、或置酒而招之 (36、公将驰之 ()37、辍耕之垄上 ( )成就测试:1. 下面四个选项中,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怅恨久之 C、公将鼓之 D、鸣之而不能通意2. 找出下面选项中意思相同的两项(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长跪而谢之曰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答案:1.代所学的知识2.取独3.的4.协调音节5.的6.代字7.取独8.它9.宾语前置的标志 10.至叭他11.的、它12.他13.协调音节14.协调音节15.取独16.取独17.的18.他19.取独20.代桃林的景色21.这22.协调音节23.取独24.他25.取独26.取独27.到28.取独29.取独30.的31.取独32.取独33.他36.代齐军37.往、去、到成就测试:1. A 2. A D四、常用虚词“则”的用法“则”在文言文中常做连词使用。
1. 表示承接关系译为“于是”"就”"便” “那么”等.①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②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③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④ 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2. 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 “如果”①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表示转折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①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4.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气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一试身手:①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②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③ 战则请从 ( )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⑤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⑥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⑦ 徒步则汗出i*背 ( )成就测试:1. 下面四个选项中,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入则无法家拂士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得之则生,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