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高考真题热力学专题复习试题.pdf
2页热学热学1.对一定量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气体温度就越高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C.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D.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4.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 它与外界的热交热忽略不计.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此上升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A.体积减小,温度降低B.体积减小,温度不变C.体积增大,温度降低D.体积增大,温度不变 5.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 (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6、如图 3 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 P 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 B,B 的两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乙现将活塞 P 缓慢地向 B 移动一段距离,已知气体的温度 随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在移动 P 的过程中() A.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 B.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 C.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 D.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全部变成内能是不可能的 B.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C.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D.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是可能的8.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势能,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两分子间的势能为零设分子 a 固定不动,分子 b 以某一初速度从无穷远处向 a 运动,直至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在此过程中, a、b 之间的势能()A.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小于零B.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大于零C.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小于零D.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大于零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开始,经过系列变化后又回一开始的状态,用 W1表示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2表示气体对外界做的功,Q1表示气体吸收的热量,Q2表示气体放出的热量,则在整个过程中一定有()A.Q1—Q2=W2—W1B.Q1=Q2C.W1=W2D.Q1>Q210.如图所示,绝热隔板 K 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 与气缸壁的接触 是光滑的。
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 a 和 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 可忽略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 a 加热一段时间后,a、b 各自达到新的平衡() A.a 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 B.b 的温度升高了 C.加热后 a 的分子热运动比 b 的分热运动更激烈 D.a 增加的内能大于 b 增加的内能11.右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 Ep与两分子间距离 r 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 r 大于 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 r 小于 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 r 等于 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在 r 由 r1变到 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12.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A.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C.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D.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13.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 K K 隔开 a 、 b 两部分已知 a 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 内为 真空,抽开隔板 K K 后,a 内气体进入 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在此过程中 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 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 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1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15.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16.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 0.6J 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 0.1J 的功,同时吸收了 0.3J 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J。
17.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请补充实验步骤 C 的内容及实验步 骤 E 中的计算式: A.用滴管将浓度为 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滴人量筒中,记下滴入 1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 的滴数 N; B.将痱子粉末均匀地撒在浅盘内的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 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 向水面上滴入,直到油酸薄膜表面足够大,且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 n; C. D.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 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 出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 m; E.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以估算出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 d=cm 18.在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的实验中, 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 104mL 溶液中有纯油酸 5mL. 用注射器测得 1mL 上述溶液有液滴 50 滴.把 1 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 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描 出油膜轮廓,再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 图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 1cm.则: ①油膜的面积约为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多少? ③根据上述数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保留一 位有效数字)19.已知地球半径约为 6.4×106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 29×10-3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4×1016m3B.4×1018m3C. 4×1020m3D. 4×1022m320.假如全世界 60 亿人同时数 1 g 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 5000 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 NA取 6×1023mol-1)A.10 年B.1 千年C.10 万年D.1 千万年21.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甲E、乙E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A)甲E不变,乙E减(B)甲E增大,乙E不变(C)甲E增大,乙E减小(D)甲E不变,乙E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