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复习--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6页专题复习 中国的对外交往一、专题解读 提高认识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取得辉煌外交成就,也曾经经历过饱经沧桑的屈辱外交,时过境迁,当今的中国已经重回世界,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展示大国形象,发出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传播着正能量! 本专题回顾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对外交往,感悟中国的对外交往,相信中国外交的未来会朝着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所说的,“中国有信心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不同在什么地方?集中体现在中国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搞恃强凌弱;中国追求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 二、紧扣大纲 指导复习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3、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4、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5、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6、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7、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8、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辛丑条约》分析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9、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10、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1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三、总结历史 梳理知识(一)古代辉煌外交 1、汉朝:(1)陆上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路线:张骞出使西域后,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的重要商路,即丝绸之路2)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促进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3)商路的主要贸易货物: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2)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汉朝时,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也初步形成2、宋朝: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3、明朝: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2)简况: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②促进南洋的开发③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远航早半个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时世界杰出的航海家4、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1)表现:①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②统一台湾后,“海禁”政策一度放宽,松江、泉州、广州、宁波等地成为对外开放的港口③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加强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布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形成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2)影响:①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②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二)近代屈辱外交(1)清政府后期: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①、《南京条约》(1)内容:(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赔款2100万元;(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议税)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2)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列强暴行:(1)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2)1858年——19世纪80年代沙俄共侵占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③《马关条约》 (1)内容: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三岛)②赔款:白银二亿两赔款白银二亿两)③通商: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四口通商)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一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影响: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④《辛丑条约》(1)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2)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中华民国(1912——1949)①北洋政府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爆发,揭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南京国民政府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也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3)二战中雅尔塔会议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有条件参加对日作战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作出决定)(三)当代特色大国外交1、20世纪50年代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同印度政府代表进行谈判时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影响:开拓中国外交新局面,成为处理国际关系准则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表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中国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贡献2、20世纪70年代(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①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中美建交:(1)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2)正式建交:1979年1月(3)中日建交: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3、改革开放后(1)1984年底,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1987年4月,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意义: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三、感悟历史 得到启示1、从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能得到启示:(1)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充分说明弱国无外交我们要维护祖国的统一,主权独立;大力发展经济,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2)“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活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展望未来,今后我们应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继续推进大国关系,构筑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4)积极参与多边合作等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1)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2)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3)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4)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四、课后巩固 延伸拓展1、2015年被视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战略决策落地实施的关键年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经此通道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C.其路线是从西汉的首都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D.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政府A.发行交子 B.设中书省 C.设立市舶司 D.设宣政院3、右图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4、清朝前期的统治措施中,妨碍了正常和海外贸易与交往的是 A.七下西洋 B.设置台湾府C.设置伊犁将军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5、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
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在2014年8月初海峡两岸合办的“甲午风云 宝岛悲歌”展览上,展出一幅手稿它是1895年由三名台籍举人联合两名清朝官员上书给光绪皇帝,痛陈“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的呈文他们上书的背景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7、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8、“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9、“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指A.西藏和平解放 B.新中国成立C.民族区域自治 D.香港、澳门回归10、“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意思是“和谐但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1955年,周恩来总理巧妙运用这一智慧,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和平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