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doc
8页《敕勒歌》教学设计教材内容:二年级上册第—《敕勒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遇见经典”为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的低段课程学习中,诗文可以不求甚解,但求成诵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像,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阴 野 苍 茫”等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见”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借助课文插图,想像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学习,从中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遇见经典,喜欢经典的情感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教学难点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教学过程课前活动(PPT1封面)教学过程课前活动 同学们,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读诗、诵诗,相信你们现在也积累了不少,谁来展示一下?古诗不仅可以读、诵,还可以唱,谁会唱?一、 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草原的古诗,一首北朝民歌。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送到黑板上,(板书课题:敕勒歌)也不太好读,谁会读? 2.理解课题 什么意思呢?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过着放牧的生活这首诗就是敕勒族人创作的一首歌,至今已经流传了1600年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让我们到诗歌中寻找答案二、读正确、流利1.初读,随文识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诗歌,在读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提一点小要求:(PPT2诗歌原文加读书要求) 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自读圈画谁来说一下,你圈出了哪些生字词?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老师把你们圈的字都给请出来,(屏幕出示带红色生字的古诗)A: “阴”第一个谁来读?连起来读“阴山”,二小的后面有一座山谁知道叫什么山?(翼云山)四小附近也有一座山叫双山,诗中的山叫——阴山评价:准确,字正腔圆)B:“穹庐”这两个字不常见,谁会读?穹庐就是蒙古包,牧民们移动地家C:“四野”?诗歌中的野就是草原的意思D:“苍苍”“茫茫”这是一对叠词,谁想读?我们来看(图片)山上的松柏绿绿的我们说---松柏苍苍,草原的天空(蓝蓝的),我们说——天苍苍;接着看(图片)大海无边无际我们说——海茫茫,云雾无边无际,我们说——雾茫茫,草原(无边无际)我们说——野茫茫。
E:这里有一个特殊的读音给大家强调一下“见”,读两遍! 2.再读,正确流利1、生字没问题了,诗歌读的怎么样呢?还是先练练吧(1)学生自由练读可以了吗?我请你先读给你的同位听,如果他读对了,你就给他一个甜甜的微笑;如果读错了你就帮他订正一下2)同桌检查读看同学们笑的多开心呀!学习就应该这样互帮互助,那谁愿意展示给全班同学听呢?(3)全班展示读评价:正确、流利评价:不错、棒极啦评价:你把语速放慢一点,同学们听的就更清晰了评价:你把特殊读音都读准了评价:你的声音真好听二、 读出诗的节奏1.读出诗的节奏美同学们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读诗歌地时候我们除了关注标点符号,还要注意句间地停顿2.来,根据老师地提示练读一下(相机大屏显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老师范读5.齐读古诗6.趣味诵读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四、想象画面, 美读过渡: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节奏美,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看看敕勒川给我们展现怎样的景色之美。
1、轻声读这首诗,想一想,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预设1:描写了天空 诗中怎么说的?(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像一个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都盖住了,多么雄伟辽阔!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评价:好一个无边无际的天空(2)谁还能加上动作再让我们感受一下吗?还有那句诗也是写天空的?评价:你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景(3)“天苍苍”(板书天苍苍) 天苍苍让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评价:你用声音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预设2:描写了草原“野茫茫”我们知道野是草原,野茫茫呢?能用声音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吗?评价:好一个广阔无垠的草原评价:你的朗读已经把老师带到了大草原预设3:描写了阴山(出示阴山图片)这就是阴山,共有七十二座山头,绵延数百里,让我们读出这绵延起伏的阴山——齐读“敕勒川,阴山下” 预设4:描写了牛羊“牛羊在哪儿呢?读这句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谁愿意读出自己的理解?评价:表达的清晰流畅,你真棒!评价:老师一听出了你的惊喜评价:谢谢你让我让我看到了这么多牛羊2.创设情境读 (1) 诗歌虽短,却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大草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让我们想像着画面一起来读!(齐读)(2)一起到草原上看看吧,看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播放草原视频)3.配乐读在这天空高远,草原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地方,如果你是敕勒族牧民你会怎样朗诵这首诗歌 4.听吟诵、跟新唱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歌也曾这样传唱过(播放吟诵),时至今日你的同龄人是这样唱的(播放古诗新唱)五、拓展延伸,诵读升华情感1、听着你们清脆、甜美的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喜欢它,学习它。
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的你们,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了经典,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经典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孩子们传承经典,我们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