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之基本原理概念.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9470833
  • 上传时间:2017-10-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4M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序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它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科学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1. 不同角度做出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定义(1)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 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 从狭义、广义两个方面解释马克思主义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马克思主义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客观条件、现实需求)(1)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结论:经济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桎梏(2)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结论:三大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利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2.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实践基础、思想渊源)(1) 德国古典哲学A.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

      但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认为,思想先于事物产生,这是不对的B.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由于他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不能真正理解人的本质,坚持形而上学,在社会历史领域也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注:形而上学与辩证法互为对立面黑格尔哲学体系图见笔记(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亚当斯密、大为李嘉图为代表人物,他们提出劳动价值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劳动创造各种商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但是,他们一方面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另一方面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过,他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一个直接的理论来源(3)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人物,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做了深刻的批判,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但是,他们虽然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却不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述这些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他们虽然预见到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却不能理解这一历史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行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2) 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不同,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准绳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理论的本质属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2) 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3) 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总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握和孙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然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实际行动,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1.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2)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联系社会实践,去观察和分析问题B.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一方面,要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3)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2.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1) 在思想上自觉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2)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3)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3)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4)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作用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1) 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A.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a. 主观唯心主义:慧能、陆九渊、贝克莱b. 客观唯心主义:朱熹、黑格尔(2)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 世 界 是 可 以 为 人 所 认 识 的 , 世 界 上 只 有 尚 未 被 认 识 的 事 物 , 不 存 在 不 能 认 识 的 事 物不可知论:休谟、庄子(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康德(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总结: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A.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2)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A. 可知论: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可知论B. 不可知论:彻底的可知论、不彻底的可知论2.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2)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3.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1) 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承认矛盾(2) 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禁止的观点、否认矛盾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 物质观(1) 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A.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B. 中国的朴素唯物论:五行说(金木水火土)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来确定和解释世界的物质本源,其中较典型的是把原子确定为世界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原子论:物质 元素 原子)(2) 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注:物质范畴: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 意识的起源与本质(1)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B. 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a.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b. 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2) 意识的本质A.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 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唐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1)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A.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 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B.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1.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2.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2.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 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A.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B.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2) 时间与空间的关系A.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B. 时间、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C. 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D.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3.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承认物质 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2)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A.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总结:1.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