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257679
  • 上传时间:2017-08-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 《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是南北内战中为纪念在葛底斯堡战役中阵亡战士所做的一篇演讲是林肯最出名的演讲,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漂亮、最富有诗意的文章之一,用时不到 2 分钟 1863 年 7 月 3 日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最为残酷的一战,这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这场战役交战双方共死了 51000 人,而当时美国只有几百万人口四个月后林肯总统到葛底斯堡战场访问,为这场伟大战役的阵亡将士墓举行落成仪式 这篇演说是在 1863 年 11 月 19 日发表的这篇演讲被认为是英语演讲中的最高典范,尤其重要的是,林肯在演讲中表达了一个政府存在的目的——民有、民治、民享其演讲手稿被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其演说辞被铸成金文,长存于牛津大学至今,人们也常在许多重要场合提起或朗诵它 虽然这是一篇庆祝军事胜利的演说,但它没有好战之气相反,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颂辞,赞美那些作出最后牺牲的人们,以及他们为之献身的那些理想 全文如下:主讲:亚伯拉罕·林肯  时间:1863 年 11 月 19 日  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葛底斯堡  八十七年前,我们先辈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 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吸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历 史 背 景林 肯 , 姓 氏 , 男 子 名 。

      常 指 亚 伯 拉 罕 ·林 肯 , 美 国 第 16 任 总 统 他 领导 了 美 国 南 北 战 争 , 颁 布 了 《 解 放 黑 人 奴 隶 宣 言 》 , 维 护 了 美 联 邦 统 一 ,为 美 国 在 19 世 纪 跃 居 世 界 头 号 工 业 强 国 开 辟 了 道 路 , 使 美 国 进 入 经 济 发 展的 黄 金 时 代 , 被 称 为 “伟 大 的 解 放 者 ”   联 邦 军 阵 亡 者 , 提 摩 西 ·欧 苏 利 文 摄葛 底 斯 堡 之 役 ( 1863 年 7 月 1 日 至 3 日 ) , 彻 底 改 变 了 葛 底 斯 堡 这 个 小 镇 战 场 上 , 联 邦 波 多 马 克 军 团 与 联 盟 国 北 维 吉 尼 亚 军 团 双 方 留 下 超 过 七 千 具的 战 士 遗 骸 、 数 以 千 具 战 马 尸 骨 , 庄 严 有 序 地 埋 葬 死 者 成 为 当 地 数 千 居 民 的首 要 之 务 尸 体 腐 烂 的 恶 臭 在 战 事 结 束 后 一 周 内 , 使 许 多 小 镇 居 民 剧 烈 作 呕 终 于 , 在 32 岁 富 有 检 查 官 大 卫 ·威 尔 斯 ( David Wills) 的 指 示 下 , 宾 夕法 尼 亚 州 购 下 17 英 亩 ( 69,000 平 方 公 尺 ) 的 土 地 作 为 墓 园 之 用 , 以 为 这 些葬 送 于 烈 日 沙 场 的 英 灵 善 后 。

      威 尔 斯 最 初 计 划 于 1863 年 9 月 23 日 星 期 三 题 献 这 座 墓 园 , 并 邀 请 时任 国 务 卿 的 爱 德 华 ·艾 佛 瑞 特 、 多 名 联 邦 参 众 议 员 、 麻 萨 诸 塞 州 州 长 、 以 及哈 佛 大 学 校 长 作 为 主 讲 人 艾 佛 瑞 特 时 为 全 国 最 知 名 的 演 说 家 , 声 名 远 播 他 回 复 威 尔 斯 及 治 丧 委 员 会 , 因 时 间 仓 促 , 无 从 备 妥 合 适 的 演 说 , 要 求 将 日期 延 后 经 委 员 会 同 意 , 揭 幕 式 顺 延 至 11 月 19 日 星 期 四 威 尔 斯 及 治 丧 委 员 会 几 乎 是 事 后 才 想 起 邀 请 林 肯 参 与 揭 幕 式 威 尔 斯的 信 中 写 道 , ‘敢 请 屈 驾 , 于 演 说 之 后 , 以 全 国 行 政 首 长 之 尊 , 赐 以 适 切之 短 评 , 使 此 土 此 地 因 蒙 官 式 对 待 , 得 添 神 圣 庄 严 ’林 肯 于 演 说 顺 序 中排 名 第 二 , 类 似 于 现 今 邀 请 贵 宾 于 开 幕 式 剪 彩 的 传 统 。

      林 肯 搭 乘 火 车 于 11 月 18 日 到 达 葛 底 斯 堡 , 当 夜 作 客 于 威 尔 斯 位 于 葛 底斯 堡 市 镇 广 场 的 住 宅 中 , 并 为 其 于 华 盛 顿 写 就 的 演 说 稿 作 最 后 的 润 色 与市 井 传 说 不 同 的 是 , 林 肯 既 未 在 火 车 上 准 备 讲 词 , 也 未 写 就 于 信 封 背 面 11 月 19 日 早 晨 9:30, 林 肯 于 骑 着 一 匹 枣 栗 色 马 , 加 入 排 成 一 长 列 的 达 官 显要 、 市 井 小 民 、 与 战 士 遗 孀 中 出 场 , 位 置 在 国 务 卿 威 廉 ·亨 利 ·西 华 德 与财 政 部 长 萨 蒙 ·波 特 兰 ·蔡 斯 之 间 据 估 计 , 约 有 一 万 五 千 至 两 万 人 参 与 仪 式 , 入 席 者 包 括 当 时 廿 四 个 联 邦州 中 的 六 位 州 长 : 宾 夕 法 尼 州 的 安 德 鲁 ·格 雷 格 ·柯 廷 ( Andrew Gregg Curtin) 、 马 里 兰 州 的 奥 古 斯 都 ·布 莱 德 福 ( Augustus Bradford) 、 印 地安 那 州 的 奥 利 佛 ·摩 顿 ( Oliver P. Morton) 、 纽 约 州 的 候 霍 拉 肖 ·西 摩( Horatio Seymour) 、 纽 泽 西 州 的 乔 ·帕 克 ( Joel Parker) 、 以 及 俄 亥俄 州 的 大 卫 ·陶 德 ( David Tod) 。

      [6]确 切 之 出 场 序 仍 有 争 议 [7]将 掩 埋在 战 场 内 各 墓 穴 的 尸 体 掘 出 重 葬 于 墓 园 的 工 作 , 于 战 役 结 束 后 数 月 内 即 开 始进 行 , 至 揭 幕 日 仅 完 成 不 到 一 半 这篇演说既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阐明了富有民主精神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观点全文言简意赅,铿锵有力,气贯长虹,是演说辞的经典之作当天致词的主宾是当时颇负盛名的演说家,哈佛大学校长,爱德华·埃弗雷特(Edward Everett),他先作了两个小时的演说,当时反响强烈林肯的演讲短得连摄影师都没来得及拍一张照片然而听罢林肯演讲后的第二天,埃弗雷特便写信给林肯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如果我在两个小时内所讲的东西能稍微触及你在两分钟内所讲的中心思想的话,那么就感到十分欣慰了”果然,今天埃弗雷特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已无人记得,而林肯这篇只花两分钟的演说,不仅是美国学生必读的名作,而且广为世界各国传诵,被视为演说艺术领域里不可多得的杰作演说应具有布局严密、律动强劲、文词创新、目的突显、主题明确、表达生动等基本条件显然,这些要素《葛底斯堡演说》似乎全都具备了。

      虽然这是一篇庆祝军事胜利的演说,但它没有好战之气;相反地,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颂辞,赞美那些作出牺牲的人,以及他们为之献身的那些理想这篇演讲辞最突出的特点有三个:思想深刻,感情真挚,语言精炼全篇演讲只有 10 个句子,译文不到 600 字,却把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次集会的目的、对烈士的缅怀、对今人的激励四层含义作了精辟的阐述,所讲内容如此博大,所以语言如此精炼,真可谓惜言如金 演讲首重煽动性,林肯在演说中,要说服全美国的国民,跟他一起打赢一场南北战争他很技巧将“dedicate”一字贯穿全文意旨林肯纯熟运用重复法,使此字充分流露其威力,第一段用了一次,第二段二次,第三段三次,每次使用时此字上下文句法都能进一步增强其意涵,因此非但不因重复而显得累赘迟滞,反而助使主题的展现愈来愈现得更有感动力演说开头出现此字时偏向精神或宗教层面的抽象含义,指出美国奉献于人类生而平等的主张到了第二段,则取其偏向具体事物的含义,指出政府决定把战场的一部分土地奉献给为国牺牲的烈士们进入第三段,话锋一转,将此字与“consecrate”和“hallow”两个意谓神圣的字眼并列,不但赋与“dedicate”更丰富的联想,而且将烈士们为国所作的奉献放在更圣洁崇高的精神地位来加以颂扬。

      Dedicate 和 consecrate 既押韵、同为三音节、也都是奉献的意思,可见林肯用字的心思最后,林肯吁请美国同胞同心协力奉献于烈士们未竟的志业,使得“dedicate”的字义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重复法和层递法运用成功的范例这个字在绵密的生死意象配合下,为全篇布局的确立、语调的连贯、乃至主题的强化都带来明显的助益它最明显的成功因素乃在于林肯的文字洗炼无比,全文简洁到没有任何冗词赘字的地步他的遣词造句像诗一般丰美精准,充满张力,借着对照法、重复法、对仗法,以及层递法等修辞技巧的灵活运用,经由一连串生死相关意象的交错影射,铺陈民主价值至为崇高的主题,从国家孕育于自由平等的理想之中开场,最后以「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推崇民主立国理想的名句收场,全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节奏明快,意象鲜活,同时主题突出,如此环环相扣,很自然地导致有如史诗一般庄严动人的效果在主题呈现的过程中,林肯以严肃的语调处理他对烈士们的悼念情怀他没有使用任何哀伤的字眼,他似乎刻意压抑内心的情感,同时极力转化为思想的力量,以彰显烈士们的功迹,同时激励美国同胞为追求国家「自由的新生」而努力,以期烈士们不致「白白牺牲」。

      林肯藉由这种内敛沉潜的情感处理方式,似乎有效地进一步增强演说主题的深度与张力林肯这篇演讲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最后一句∶“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is earth”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孙中山先生将“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转化成其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从而使中国的三民主义在海外深入人心,赢得了国际社会和爱国侨胞的支持,加速了满清王朝的覆灭这些英文翻译成中文不容易,赵元任,胡适,梁启超都尝试过,深感不易,但英文本身却是如此浅白,以致美国人一听即难以忘怀徐邦道称赞道:“其论民主政治之真谛,以三介词阐发无剩文,尤为神来之笔他人千言万语徒为词矣当年的《纽约论坛报》和其他许多报纸在报道总统演说时有五处用了“鼓掌”字样,在结尾用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字样《芝加哥论坛报》的一名采访记者的电文只有一句话:“林肯总统的献词将永垂青史《辛辛那提新闻》记者在演说词全文后面加上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