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伴教育及研究分析.docx
6页同伴教育及研究分析发展历史及应用范围据Wagner考证[4],同伴教育的历史可 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历史上众多的同伴教育 事例中,值得一提的有:18世纪初在伦敦由 Lancaster创立的“班长制度” [5]:老师先 教育“班长”,然后由“班长”教育其他学 生;1957年美国Nebraska大学学生流感免疫 的教学[6]后来,它被应用于减少青少年吸 烟和药物滥用的健康项目1988年,澳大利 亚生殖健康专家Short教授首先将其应用于 医学生安全性行为的教育[1]现在,它已被 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7] WHCE经确认它是改变人们行为特别是青少 年行为的有效方式,是全世界预防HIV/AIDS 的主要措施之一1991年,WHOB动了一项 全球预防HIV同伴教育的评价工作1998年 在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澳大利亚、美 国等国介绍了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方面 的研究经验[1]应用依据同伴教育得到普遍应用的依据[7]如 下:①比其他方法成本低,效果更好;②同伴 是信息的可靠来源:③能使受教育者获得进 步;④它应用人们习以为常的分享知识和技 能的方法,非常自然;⑤同伴在传授信息方 面比专业人员更有优势,因为人们更认同他 们的同伴;⑥同伴能充当正确行为的典范, 影响受教育者;⑦也会使同伴教育者自身受 益;⑧能实现其他一些教育方法难以被接受 的教育;⑨用来教育那些运用传统教育方法 难以接近的人群;⑩同伴与受教育者的持续 接触能强化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支持理论同伴教育较为普遍利用的理论有社会 学习理论、亚文化理论和革新沟通理论等 1?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8]认为示范 是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主体亲身 观察到示范的行为后,就会效仿;但要成功 地效仿,学习主体还必须有机会去实践这种 行为,而且得到正强化示范影响个体学习 效果的程度依赖于模范和学习者的特征以及学习者能体察到的模仿行为的后果 ,包括模范的可信度和行为的强化 该理论与上述同伴教育应用依据中的第 2、3、6、10项相 关:同伴必须可信,这样才能有影响力;受教 育者学习示范者-同伴有益健康的彳为,然 后需要一定的训I练,即行为的正强化;受教 育者成功地运用学到的行为技能的过程也 是他们获得进步的过程2?亚文化理论 Cohen[8]认为世俗的反叛者沿袭着一套反 映自己价值观和行为的亚文化;特定的群体 会拥有特殊的亚文化因此,某些健康促进 项目可以在某些亚文化圈内开展 ,应用其独 特的人际网络和信息传播途径,例如在同性 恋群体中开展的HIV预防项目[9]该理论 与上述同伴教育应用依据中的第 2、4、8、9项有关3?革新沟通理论该理论认为团体革 新的关键力量是团体中思想观点的主导者 ,团体的革新需要通过他们与团体一般成员 的交流而更好地实现;这些主导者通常与团 体一般成员有相似的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 如地位较高、教育程度较好、性格宽宏大量、 更富于创造精神。
团体成员之所以承认他们并受他们影响,是因为觉得他们更具竞争力、 影响力、更可信革新沟通理论由 Tones和Til-ford[10] 引入健康促进领域King[9]通过研究同性恋群体中的同伴教育过程,证 明了这一理论所阐述的团体革新的方式应用环境同伴教育可应用于各种环境,包括中小 学、大学、青年活动中心、社区等应用环 境的选择依赖于特定的教育对象中小学、 大学、青年活动中心适合于青少年的教育 ;而社区则适合教育某些危险人群,例如,在 男同性恋者集聚的酒吧进行男同性恋者预 防HIV的教育国内的同伴教育项目大多在 学校内开展,但有少数在某些特殊场所开展 如在建筑工地对流动人口和在娱乐场所对 服务小姐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同伴教育的形式同伴教育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1]:① 从某一群体中选择一部分人加以培养 ,然后回到目标人群中进行教育,国内外多采取这 种形式,因其能保证同伴教育者的培训;② 目标人群自由讨论信息和观念;③两人或多人间交流信息、观念和技能一些项目采取 正规教学的方式,例如面向全班同学讲授或 进行小组讨论;另一些则在非正规的环境里 采取非正规的教学方式,如一对一的讨论和 咨询同伴教育形式的选择取决于项目的目 的,即它是要传授知识、提高技能还是改变 行为,同时也呈现出与受教育人群的生活与 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特点。
一些同伴教育项目 同时采用多种形式,而有一些则只采用一种 形式:如云南省减少毒品需求和预防 HIV/AIDS的同伴教育,利用了小组讨论、游 戏、角色扮演、辩论、示教等多种形式 ;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性同伴教育采用了 “主 题班会”形式;王克利、王作振等人在上海 市徐汇区初中生性教育中采取了小组活动 的形式与其他教育方式的结合很多健康教育项目中的同伴教育都与 其他教育方式相结合,如对HIV感染者和 AID S患者的同伴教育大多与 HIV检测与咨询、 妥善的病例管理、关怀与支持等干预措施结 合[11]云南省减少毒品需求和预防HIV/AIDS的同伴教育项目、1996年的北京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项目和 1999年在广东省的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 预试点研究不仅包括同伴教育,也伴有其他 教育或咨询活动同伴教育及研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