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docx
9页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1、西周时期的官学制度:朱熹注:“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 为义,皆乡学也说明夏、商已有“序”“庠”“瞽(gu)宗”这样一些学校2、 西周的学校形成了组织比较完备的学制系统: 一类是国学,国学按儿童年龄和程度分为大学与小学两级,有五学之称(辟雍、 成均、上庠、东序、瞽(gu)宗),诸侯所设大学为泮宫一类是乡学,“乡学”有庠、序、校、塾3、 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1)“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① 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 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② 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③ 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2)“六艺”教育的特征① 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4、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管理的特点,指的是官学机构设于官府之中,即政教一 体奴隶社会这种宫廷学校典章做教材、官吏兼教师的情况,就是后人称谓的“学 术官守”或“学在官府”。
唯官有书而民无书、唯官有器而民无器、唯官有学 而民无学)5、 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是战国时期学术上“百家争 鸣”的场所,也是当时私学空前发展的一个标志同时,它又意味着封建制官学 的萌芽)的性质:(1)稷下学宫位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它是一所官方主办但又具有私学特点的 特殊形式的学校;( 2)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3)是一个咨政、议政的场所6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实施:( 1)建立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的学校;( 2)建立以儒家思想为标准的贡举制度;( 3)召开大型儒家思想学术讨论会来研究儒家五经,进一步使儒家著作经 典化、规范化和统一化;( 4)整理古籍,厘定文字,广收诸子传说;( 5 )尊孔崇儒;7、太学:公元前124 年,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 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 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是中国教育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由官府统一设立的 正规官立大学)8、 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 书学和广文馆9、 唐代官学管理制度:(1)成立了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2)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3)教育等级性加强;(4)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教学管理制度;(5)教育、研究、行政三者一体;第二章1、庆历兴学:北宋第一次兴学由范仲淹领导的一次教育改革运动。
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 方法,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 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胡媛实施的“分斋教学”制度也受到范仲淹 的赞赏2、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限制言论3、明清中央官学——国子监:分为北京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主要管理国子学、 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实行监生历事制可视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 实习制度第三章1、汉代私学按其程度分为书馆和经馆2、经汉人改编的《仓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广泛使用的统一的识字课本3、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 三字经 》、《 百家姓》、《 千字 文 》,俗称“三、百、千”4、北宋著名的六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朱熹)、 岳麓书院 、 石鼓书院 、 应 天府书院 、嵩阳书院和茅山书院5、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院和象山书院6、元代书院官学化7、书院教学上的特点(1)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2)书院重视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来院讲学3)书院讲学不受地域限制4)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重视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方 法上多采用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
5)书院师生关系融洽,师生间的感情相当深厚 第四章1、汉代察举制的主要科目是贤良方正和孝廉2、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两汉时期的察举 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直至清末的科举制3、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八股文作文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 《五经》第五章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由洋务派于1862 年创建它最初 是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目的是培养清政府所需要的外事专业人才 1867 年以 后陆续增设近代学科,包括算学、天文、地理、矿学等,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 学校1901 年并入京师大学堂2、1897 年经元善、梁启超在上海设立的经正女学(国人自办的第一所正规女子学校)3、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中颁布的,位于北京4、壬寅学制第一个正式颁布但并没有实施(仿日学制)1912〜1913年公布的中华民国新学制用干支纪年法可称为“壬子癸丑学 制 ”其中规定初等教育分为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 7 年;中学校年 限为 4 年,不分级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由于采用了美国式的分段方法,所以又称“六三三 学制”近代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制定的学制是壬 戌学制,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制定的学制壬子学制 ,中国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 系统的学校制度是壬寅学制 。
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提出以“战时须作平时看”为抗战 时期的教育方针第七章1、 论教育对象和办学方针 有教无类(解释):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 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 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扩大了受教育的对 象范围,使平民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开发了人才来源,打破少数贵族对文化教育 的垄断,打破贫富、贵贱的界限,对文化下移起了重要作用,是顺应社会历史进 步潮流,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趋势的2、 论教育的目的:培养修己治人的“士”和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3、论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4、论教学原则:(1)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 则不复也”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主动学习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 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的方向,教师举一学生应能反三,否则,表 明学生尚未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当然就不要勉强他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掌握学 生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适时施教;(2)学思并重;(3)好学乐学;(4)因材施教;5、 孔子的德育原则有(1) 立志乐道:立志就是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乐道就是立志为实 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政治信念,心甘情愿为之献身死而无憾。
2) 自省自克: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 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3) 身体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 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 改过迁善: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 正的错误6、 简要评价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 认识到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2) 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和对象3) 编订“六经”,奠定了古代学校教育的教材基础4) 总结出了“启发式”“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等教学原则和方法5)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创办私学者之一,是最早系统探索教育理论的教育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教育遗产7、墨子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8、实施多样的教育内容:1.自然科学技术教育 2.文史知识教育 3.思维能力的培 养 4. 道德教育9、孟子:性善论,内发说;荀子:性恶论,外铄说,化性其伪10、《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文,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 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11、教育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自反自强(2)正业居学,藏息相辅(3)禁于未发,及时施教(4)循序渐进,学不躐等(5)相观而善,切磋琢磨(6)循循善诱,启发教学(7)因人施教,长善救失第八章1、南宋朱熹的教育作用是“变化气质”目的在于“明人伦”2、论小学和大学教育朱熹第一个从理论上划分了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两个阶段1)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为理论依据,提出了小学教育内容以“教事为主” 的思想;(2)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因此,对学生道德、学问和能 力方面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教育内容也应以“明理”为主3 、朱子读书法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 法,是我国古代读书治学经验的最好概括和总结.共有六条: (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2)熟读精思,即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 解其真谛;(3)虚心涵泳,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 (4 )切已体察,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5)着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4、论道德教育教育目的:明人伦5、王守仁论儿童教育:首先他主张儿童教育须顺其童性,使思想、情感、体魄 和谐发展。
其次,他主张儿童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歌诗”“习礼”“读书”再 次,以“教约”规范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最后,他提出了“随人分限所及”的施 教原则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是颜李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别具特色,自成一家他的 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实学”上第九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在哪里体现?——《劝学篇》(1) “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首先必须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 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足中学的不足2) 关于学制改革的思想主张广设各级学校;设立工农兵商各类专科学校和 开展留学教育;设想建立新的学校制度 关于师范教育思想强调师范要有独 立的地位,要在学制中自成体系3) 重视实业教育主张建立完善的各级各类实业教育机构张之洞的教育思 想对我国近代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癸卯学制”基本上是张之洞思想 的具体体现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张之洞在1898 年发表的《劝学篇》中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 的纲领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 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张之洞把 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 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他 所理解的西政,并非西方政治,只不过是一些具体的政治设施,如学校制度、武 备制度等等他在维新变法前夕再次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强化 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政治改革,因而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 但是,这一教育主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① 它从理论上论证了西学的有用,为近代西学名正言。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