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ppt

50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49207695
  • 上传时间:2018-07-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24.50K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 ●●本章学习要点本章学习要点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 1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和在农业发展中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和在农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的重要作用 (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 • • 劳动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劳动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 狭义的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狭义的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 体力与智力的总和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 • 广义的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或广义的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或 劳动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具有劳动能力的 人的数量和质量人的数量和质量 2• •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 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 • 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是指农村中符合劳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是指农村中符合劳 动年龄并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和不到动年龄并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和不到 劳动年龄或已超过劳动年龄但实际参加劳动年龄或已超过劳动年龄但实际参加 农业劳动的人的数量。

      农业劳动的人的数量 • • 农业劳动力的质量是指农业劳动力的体农业劳动力的质量是指农业劳动力的体 力强弱、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力强弱、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 平的高低平的高低 • • 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因受自然、社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因受自然、社 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3(二)农业劳动的特殊性(二)农业劳动的特殊性1 1.农业劳动在时间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农业劳动在时间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2 2.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域性 3 3.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4 4.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 4(三)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劳动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劳动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 • 任何社会的一切社会财富,都是人们从事生任何社会的一切社会财富,都是人们从事生 产活动的结果,是人类劳动与自然界相结合产活动的结果,是人类劳动与自然界相结合 的产物。

      的产物• • 没有农业劳动,就没有农业的存在与发展,没有农业劳动,就没有农业的存在与发展, 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存在与发展的 基础,因而农业劳动是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基础,因而农业劳动是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 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5• • 农业劳动力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农业劳动力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 农业劳动力具有能动性,即他是在农业生产农业劳动力具有能动性,即他是在农业生产 力各要素中,唯一具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力各要素中,唯一具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 • 从人类产生以来,自然界的变化可以说是很从人类产生以来,自然界的变化可以说是很 小的,而农业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却随着科小的,而农业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却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自然、经济规律认识的加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自然、经济规律认识的加 深,有了极大提高,而且正是农业劳动者劳深,有了极大提高,而且正是农业劳动者劳 动能力的不断提高,才使农业和国民经济得动能力的不断提高,才使农业和国民经济得 到了迅速发展,自然界为社会提供的物质财到了迅速发展,自然界为社会提供的物质财 富得到急剧增加。

      富得到急剧增加 6二、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二、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 农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进行农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及质量进行农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及质量• •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主要来自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主要来自农村人口资源• • 人口资源的状况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资源的状况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综合状况决定的历史传统等综合状况决定的 7(一)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一)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1 1.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动力 2 2.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3 3.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严重不足 8(二)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二)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1 1.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 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 2 2.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劳动 力实际供给的多少力实际供给的多少 3 3.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 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4 4.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同样是决定.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同样是决定 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 9三、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三、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包括对农业劳动力的数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包括对农业劳动力的数 量需求和质量需求两个方面。

      量需求和质量需求两个方面• • 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是指农业部门维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是指农业部门维 持再生产所必需的农业劳动力达到一定的持再生产所必需的农业劳动力达到一定的 数量;数量;• • 农业劳动力的质量需求,是指农业部门维农业劳动力的质量需求,是指农业部门维 持再生产对农业劳动力文化、技能及健康持再生产对农业劳动力文化、技能及健康 等达到一定的素质等达到一定的素质 10• •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形式,包括对农业劳动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形式,包括对农业劳动 力的微观需求和宏观需求力的微观需求和宏观需求• • 农业劳动力的微观需求,是指农业生产经农业劳动力的微观需求,是指农业生产经 营单位为了维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再营单位为了维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再 生产,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生产,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 • 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是指在现存的农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是指在现存的农 业自然资源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业自然资源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 为了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为了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 长的需要,整个社会对农业劳动力总量和长的需要,整个社会对农业劳动力总量和 质量的整体需求。

      质量的整体需求 11(二)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二)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1 1.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季节性 2 2.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3 3.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减少 12(二)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二)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 1 1.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 在需求的大小在需求的大小 2 2.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 宏观需求状况宏观需求状况 3 3.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 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1 1)政府的人口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政府的人口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 况的影响况的影响 ((2 2)政府的教育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政府的教育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 况的影响况的影响 13四、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四、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一)农业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一)农业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二)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二)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三)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三)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着较大差异14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 •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 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动。

      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动 • •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 • 一是部门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业部门一是部门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业部门 向非农产业部门的流动向非农产业部门的流动 • • 二是空间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向城二是空间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向城 市的流动市的流动1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是1 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步下降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步下降16具体表现为具体表现为((1 1)人均)人均GNPGNP在在300300美元以下,农业劳动力占美元以下,农业劳动力占 社会劳动力的比重缓慢下降,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缓慢下降,农业劳动力占 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一般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一般在2/32/3以上;以上; ((2 2)人均)人均GNPGNP在在800~2500800~2500美元之间,农业劳美元之间,农业劳 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在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在50%~1/350%~1/3之间;之间; ((3 3)人均)人均GNPGNP在在2500~50002500~5000美元之间,农业劳美元之间,农业劳 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在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在1/3~10%1/3~10%之间;之间; ((4 4)人均)人均GNPGNP在在50005000美元以上,农业劳动力美元以上,农业劳动力 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在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在10%10%以下。

      以下 172 2.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产业劳动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生产率的差距• • 即如果差距扩大,转移的拉力就强,转移即如果差距扩大,转移的拉力就强,转移的速度就快;的速度就快;• • 反之,如果差距缩小,转移的拉力就会减反之,如果差距缩小,转移的拉力就会减弱,转移速度就慢弱,转移速度就慢 183 3.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呈现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呈现出两个阶段的变化趋势两个阶段的变化趋势• • 第一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相第一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相对比重(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对比重(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 • 第二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第二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比重同时下降 19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一)刘易斯模式(一)刘易斯模式• • 19541954年,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年,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W.A.LewisW.A.Lewis)在)在《《曼彻斯特学派经济和社会研曼彻斯特学派经济和社会研究究》》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题为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题为“ “无限劳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 ”,提出了发展经济学关,提出了发展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第一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