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顾城的诗.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5517940
  • 上传时间:2021-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顾城的诗XXX,文学院摘 要: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在短短三十多年的生命中,他创作了 两千多首诗歌他的诗歌根据精神风貌可分为两个阶段:“童话世界”的构建和 “天国花园”的坍塌顾城的诗自然简洁,未加刻意雕琢却独具艺术特色意象 在顾城的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众多的意象,通过作者丰富大胆地想象和崇尚自 然的纯真,巧妙地被组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幅幅或美丽,或阴暗的理想王国画 卷关键字:顾城;诗歌;朦胧诗The simple consideration of Gu Chengs poemsXXX, College of Liberal ArtsAbstract: Gu Cheng i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misty, in a short span of thirty years of life, he wrote more than 2000 poem.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his poem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H the construction of fairy tale”,” the collapse of the garden of paradiseH. Gu Chengs poetry, natural simplicity, without sedulous carve but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Images in Gu Chengs poem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numerous images, through the rich imagination and bold to advocate natural pure, has cleverly combined together, forming a picture or beautiful, or dark picture of ideal kingdom.Keywords: Gu Cheng; poetry; misty poetry— 引言中国诗歌历史悠久,而近现代诗歌则发展较为短暂,不过短短九十多年的历 史。

      在现代诗歌史上能起建构作用的亦是凤毛麟角早期有胡适、徐志摩、闻一 多等老一辈诗人,近现代当属顾城、海子、舒婷、北岛等新生代诗人建树最大80年代,朦胧诗盛行于中国文坛作为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顾城在中国诗 歌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顾城一生短暂,但却为我们留下大量有价值的诗作,顾 乡编辑的《顾城诗全集》中,收录了顾城的两千多首诗和近代以来活跃于诗坛 的许多诗人一样,他文采出众,诗歌语言华丽优美,简洁生动;他的诗作风格迥 异,体裁多样,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一席之地所不同的是,顾城是一位天才诗人, 有着善于发现自然和自我的眼睛,他仅接受过几年的正规教育,在诗歌方面自学 成才他想象力丰富,他用自然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许多美丽的画面最为重要 的是,作为我国诗歌史上唯一的“童话诗人”,他为自己,为广大的读者建构了 一个“童话世界”他纯真,简单但又脆弱和极端最终,随着天国花园的坍塌, 他也亲手毁掉了自己和妻子,毁掉了他精心建筑的童话二顾城诗歌分类对于顾城诗歌的分类,顾城本人曾有过精辟的见解1992年,顾城在德国波 恩接受《袖珍汉学》杂志的编辑采访时提到,自己的诗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自然阶段(1969-1974年)、文化阶段(1977-1982年)、反文化阶段(1982-1986年) 和无我阶段(1986年以后)。

      按顾城自己的表述,在“反文化阶段”,“我用反文 化的方式来对抗文化对我的统治,对抗世界这个时期我有一种破坏的心理,并 使用荒诞的语言”⑵,在■无我阶段”,“我对文化及反文化都失去了兴趣,放弃 了对’我’的寻求,进入了 ’无我’状态我开始做一种自然的诗歌,不再使用 文字技巧,也不再表达自己我不再有梦,不再有希望,不再有恐惧”气这 “反文化”和“无我”两个阶段,本质上具有共通的一面,都带有明显的反人类 与反人本倾向.顾城后期受西方西方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西方的哲学、诗学思想 的影响顾城创作后期,甚至生命的后期都在受着这种后"文化”的重要影响顾城一生作诗两千余首,其中更有不少脍炙人口、意义深远的佳作但纵观 总体,可发现其诗歌整体有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我们根据其诗歌的精神风貌, 将其分为两大阶段1) 第一阶段:对童话世界的构建从创作开始到1983年,是顾城诗歌创作的前期这一时期诗歌众多,虽然 也有关于死亡、伤痕等的作品,但总体格调也是昂扬上进的他热爱着自然,热 爱着生活,他自顾自的构建着美丽的王国,字里行间掩饰不住对世界、对未来的 好奇与憧憬1979年,顾城以一首《一代人》确立了他在新诗诗坛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黑 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短短的两句话被赋予“一代人”的 标题后,整首诗就变成了那个时代强烈的呼声:经历文革,伤痕累累后,人们重 新振作,对新时代的期盼和探索这首诗强烈地反映了文革后当时人们的精神风 貌顾城年少时就善于思考,对生活、自然有着敏感的感受力六岁即写下一首 《写在明信片上》八岁就有了创作的意识十岁那年,文革开始父亲顾工为 军队诗人,遭到了迫害顾城被牵连在内当时家里的书都被抄走,唯一漏下一 本《昆虫记》这是顾城早期的“心灵鸡汤”,也可以被称为是顾城的“圣经” 顾城就在这本书里开始了他人生最初的自觉之后又读了《昆虫世界漫游记》、 《趣味昆虫》等书1969年,13岁的顾城就随同父亲下放到山东潍河岸边的荒 滩上,他在那里度过了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难忘岁月这是一段特殊的日子,单调 的日子里,只有大自然与他相伴,他爱上了自然因为过着类似与世隔绝的日子 里他与自然为伴,与动物为伴,与自己为伴就是从这段时间开始,他开始 文学的自觉创作他开始用优美的语言表现自然,表现自己,开始构建他心中的 童话王国1971年,他用手指在沙滩上写下了《生命幻想曲》:“把我的幻影和梦/放 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 晨雾的帆/我开航了”⑵。

      这个世界里那么清晰美丽,这里朴素、自然、纯净, 没有外界的打扰,这里充满了理想主义情调和浪漫主义色彩这里是他生命的寄 托,是他理想的终点,有他一切美好的幻想这首诗成为顾城生命的写真,以后 的道路上,他就愿意活在这样为自己编织的世界里1974年,顾城不得不随父返 京,这个城市人,却对那儿的乡村生活恋恋不舍成年的顾城在回城后不得不面 对生活的压力,房子,工作……他要面对生存,面对人群这对于生存能力很差、 思维单纯的他来说,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情他怕了,累了,他不像一般人一样 选择去面对,他选择了寻找,寻找他少年时期的王国,那个自然的世界他拒绝 成熟,拒绝难以对抗的生存,固守在自己那片单纯的童年经验里,他拒绝成长, 这种情况伴随着他的一生顾城说自己不会超过八岁,他的心态永远是个小孩子 这种情况使得他与现实世界隔膜越来越深《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 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⑴诗中看遥远的云很近,看 眼前的我却很远这种对比与夸张的手法突出显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与人类 的疏远再看他的另外一首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写这首诗时,顾城已经 26岁了一个完全的成年人在诗中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梦想,自己是个孩子的 心理。

      顾城在这里描绘了他的梦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 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在他的世界里,一切丰富多彩,简单而又美好:“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都像水彩蜡笔那样美丽,,,“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他渴望这样的生活,他喜欢自然的 拥抱正如他所说,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固执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肯自拔顾城的这种心理情愫,心理学称之为“童年质情结:心理学认为,当一个 人的伤害被埋进了心底,极易产生这种“童年质情结”,进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成长顾城的一生都活在这种自己构造的世界里,使他成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 子,始终继续着他儿时的游戏在《幻想与梦》、《梦痕》、《水乡》等诗歌中,表 现了他追求梦想的无奈与痛苦而且,顾城的身上还有偏执的存在顾城自己也 承认,自己患有某种程度的人格偏执症,自己的心智在八岁以后一直没有成长 因为偏执,所以到后期,他是故意地在维持自己内心的童稚,他从一种无意变成 了自觉后来,他就与社会几乎脱离了,精心构造他斑斓的童话,理想中的女儿 国事实上,他也确实过了一段时间童话的生活,在隐居新西兰的激流岛后,他 与谢哗、英儿三个人在一起。

      这被顾城形容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总的来说,顾城在这一阶段的诗歌格调是积极乐观的语言简洁轻快、自然 明丽,想象遥远而丰富他用孩子明亮的的眼睛,冲破现实的黑暗,看到了一个 美丽的世界他用他美丽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炫丽的童话世界二)后期:天国花园的坍塌1983年,顾城写下了一首《静静的落马者》,诗中写道:“午夜的刀紧贴着陌 生的额角/在这土地上,迭放着芳香柔软的尸体/那芳香正一阵阵蓬勃地展开”, “黄麻制作的绳索越升越高/风在那吹了,在吹落轻轻的绳索/枯色的烟,像一枝 海草的叶子/我们在明亮的烟水中走动/我们手中的果子又变成了花朵/我们相互 微笑,为死亡感到惊异/许多年后还在困倦地回想”⑴尸体”,越升越高的“绳索”,死亡,“发凉的手”等意象组成了一组阴郁的画面,触目惊心这首 诗的出现,意味着顾城早期建筑童话的结束,一个新的创作时期一一阴郁、死亡 的到来顾城后期的作品中,“死亡”也成为他直接描述的一个重点例如《我把刀 给你们》:■爱/把鲜艳的死亡带来”,《灰鹊》:“死了,要把生命/交给名字”,《火 葬》:“即使整个世界把你欺骗/死亡总还是忠心的伴侣”⑴顾城早期就有关于 死亡的诗作,但将死亡置于一种欣赏的低位,则是到后期才出现的。

      再如《墓床》: 我知道永逝将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一点 点跟着我的是下午的阳光〃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走过的人说 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气诗中充满了对天国宁静生活的向往写到 死亡时,他又抵制不住的向往如“海〉“水池”,■阳光”等词语无不显示出勃 勃生机诗的最后两句,■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仿佛是 对其日后自缢于树的谶语,又仿佛是对自己死后的众说纷纭的预言诗人对此十 分冷静,仿佛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他累了,他渴望死亡,那将会为他带来宁静隐居新西兰岛上,顾城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远离人世的理想但这样的时光是 短暂的实际上,当时外界认为顾城在1985年以后,创作就没什么太大的发展, 顾城自己也有所察觉他是在乎别人的眼光的,他为之焦虑和苦恼1990年,顾 城帮助李英来到新西兰李英的到来完整地构成了他的女儿国,这个女儿国是他 天国花园的重要部分,谢埠与李英是他世界的支撑他不允许任何人来打扰他, 甚至是他的儿子小木耳,他残忍地把木耳送走女儿国的存在弥补了顾城创作贫 乏所带来的缺憾,他沉浸在这个世界里,完全意识不到潜在的危机一一李英的不 甘,谢炸的嫉妒,外来的诱惑。

      1991年,李英在顾城出国期间离开了激流岛,与 一个比他年龄大很多的英国人走了这对顾城的打击是巨大的,他的世界受到重 创,他一蹶不振,惴惴不安不久,谢哗变心了,她爱上了一个德国人,当她对 顾城说要离开他时,顾城的世界彻底垮了谢炸的离开带给顾城的的打击是致命 的,让顾城丧失了自己,丧失了理性终于,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他的新西 兰寓所杀死了妻子谢哗,随后因为自责和绝望而自尽1971年,顾城在《生命幻想曲》中就写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