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二条军规研究综述》.doc
4页关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研究综述10 文秘 2 肖陆彬摘要: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被认为是美国“ 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之作, 对欧美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近五年来(2009—2013)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黑色幽默特征,荒诞的悲剧美学内涵,存在主义表现,后现代性,解构主义等几方面本文就几个主要方面做一下陈述:一、作品中的黑色幽默特征黑色幽默”是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因当代美国作家兼文学评论家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在 1965 年编成的一本美国作家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和美国作家尼克贝对这本小说集的评论文章《致命一蜇的幽默》而得名海勒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无论从主题还是艺术形式上都最典型的体现了黑色幽默的文学特征国内学者对其“黑色幽默”的研究也多集中在这两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其思想主题具有黑色幽默,表现在荒诞的故事、荒诞的人物行为、扭曲的道德 《军规》中所描写的世界是荒诞和混乱的,但它给读者的印象却如此的真实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物是这般地痴愚可笑,但又使人觉得个个栩栩如生。
它的总体内涵耐人寻味作者描写这令人痛苦与迷惘的荒诞世界,暴露“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 ,意在抨击揶揄噩梦般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它的艺术成就也令人瞩目,突出地体现了“黑色幽默”文学的主要特征首先,作品具有“反小说”的叙事结构,《军规》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法,没有首尾相接的情节结构,没有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黑色幽默作家认为,现实世界是荒诞而不可理喻的,因此,反映荒诞世界的文学作品就应该是混乱不堪的表现形式正是这种结构,将一个乱哄哄的世界展示在读者面前,同时也营建了一种人物和事件的立体感其次,滑稽讽喻手法的运用与冷漠的行文风格,把那些合乎逻辑或不合乎逻辑的细节使读者在荒谬中看到严肃,在不可能中看到可能,即给读者以忧虑和恐惧而没有心理负担,也即是一种“把痛苦与欢乐,异想天开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形式第三,着力塑造“反英雄”式的人物小说中的反英雄形象怀疑和否定一切传统价值,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孤独感,又有一定的追求二,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分析关于人物的分析以主人公尤索林的为主,但是对于书中的一些其他人物也有所解读以高瑜 《第二十二条军规 》 中人物的象征意义 (广西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4 期)为例:作者认为,海勒通过对众多人物的描写与刻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国当代社会的众生相。
海勒描写人物的方式是讽刺式的,同时也是超现实主义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象征意义一类是以沙伊斯科普夫少尉、卡斯卡特上校、米洛等人为代表的美国社会统治阶层,由于个人的野心和私欲极度膨胀,他们被异化成彻底丧失人性的官僚制度的统治机器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米洛•明德宾德,明德宾德英文的含义是“头脑束缚者”他象征着资本与利润相应地,另一类是处于社会底层,受人摆布的小人物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主人公尤索林,他已经成为文学作品中“反英雄”形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向第二十二条军规“企图打开缺口的人”,对军规的惶惑和抗争成了这一形象的精神支点他的怕死心理和活命哲学既是环境逼迫的结果,又是跟环境对抗的手段一如存在主义哲学所宣扬的,他在无法超越所面临的荒谬的世界和人生困境之时,坚持自由意志的选择,一再追求那种避开别无选择的前提的自我选择三、荒诞中的悲剧内涵表现作为一种美学形式,“黑色幽默”属于喜剧范畴, 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黑色幽默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它的主要内容在于表现世界的荒谬所不同的是,黑色幽默作家更加消极悲观, 他们否定个人选择积极行动的可能性面对荒诞, 唯一可做的事仅仅是玩世不恭地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 以便暂时舒缓一下痛苦不堪的心情。
正因为他们以幽默的人生态度与惨淡的现实拉开了距离, 所以一改以往荒诞派文学作家的惊愕、困惑、愤懑的心态, 而是把荒诞当作一种合理的存在, 然后进行从容地描绘, 在绝境中保持心理平衡约瑟夫·海勒抛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原则, 刻意追求作家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审美距离”, 打破一般语法规则,采用夸张、悖论、反讽的手法和用冷漠克制、假装无所知的态度抒写人间的不幸, 涉猎严肃重大的问题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达悲剧内容的文学形式, 其思想基础是悲观主义的, 既然面对的是死亡、是荒诞,那只能痛极而笑, 化痛为笑, 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 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黑色幽默”是一种把痛苦和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不相称的反应、残忍和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作家在借用“喜剧性”创作手法抨击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一切权威的同时, 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采用荒诞的形式去表现荒诞的内容, 场景奇异超常、情节散乱怪诞、人物滑稽可笑、语言睿智尖刻以喜写悲,“黑色幽默”的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 反英雄 人物, 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 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 以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 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 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 变成畸形, 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 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因此, 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 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四、作品中存在主义的解读存在主义哲学论述的不是抽象的意识、概念、本质的传统哲学,而是注重存在,注重人生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认为,本质先于存在不是一种绝对的、普遍的规定,它只适用于物,而不适用于人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自由和选择,人生是荒诞的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严肃的,讽刺性极强的小说通过这部小说,海勒犀利地揭示和嘲讽美国社会阴暗面,将他眼中的美国社会在读者面前展现开来这个社会处于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一种制度化了的疯狂之中,这个社会的一切只服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逻辑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设计的特定的境遇中——第二十二条军规下的荒诞世界,在这个荒诞的境遇中,每一个人都在进行着选择,然后获得自己的本质,他们在获得自我本质的过程中享有足够的自由,然而他们的本质是在整个选择过程结束后才最终确定的,这也正是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五、其他研究观点1、结构特色:反小说的叙事视角,结构重排的迷宫特色,自由散漫的意识流活动2、创作特色:故事情节的逻辑荒谬性,叙事结构的散乱性,英雄形象的消解,荒诞的形式与反讽,话语无理性的游戏。
3、小说的后现代特征:不确定性的主题,“反英雄”的主人公,游戏化的语言4、解构特征:对“逻各斯”中心说的瓦解;通过对清晰/混乱二元对立的瓦解来表达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由于本综述覆盖面广,篇幅有限,介绍中难免挂一漏万另外,一些重要的论著因无法看到,而在综述中没有提及不妥之处,敬请学院同学批评指正附:参考文献[1]芦莎莎. 存在主义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体现[D].西北大学,2012.[2]闫晨. 荒谬中的真实—透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D].西北大学,2012.[3]杨燕.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异化主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4]潘亮. 从现代美学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D].西北大学,2010.[5]韩立朋.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题意识[D].河北大学,2011.[6]何福清.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1.[7]张芳芳.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人物形象看“黑色幽默”[J]. 科学时代,2009,02:103-104.[8]陈海燕. 从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特征[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174-175.[9]黄敏,热娜·买买提. 从不确定性解读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03:90-93.[10]赵萍. 黑色幽默的正典——论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87-89.[11]伍丹琼. 议《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3:74-75.[12]马娟娟. 黑色幽默文学作品中的反英雄人物的缘起及其特点分析——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39-40+43.[13]崔雅萍,陈蕾. 黑色幽默下的死亡阴影——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死亡主题[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65-167.[14]柏云彩. 痛极而笑 化痛为笑——评《第二十二条军规》与《等待戈多》中黑色幽默的警世意义[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92-96.[15]胡春丰.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世界[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4:82-83.[16]白桦. 试析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死亡意识”的美学价值[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133-135.[17]王月. 黑色幽默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67.[18]辛志娟.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后现代成分[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04:40-41.[19]倪方. 《第二十二条军规》悲剧内涵的解读[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25-26+29.[20]杨晓惠. 浅谈《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8:45-46.[21]郭红. 错乱的时序与荒谬的悖论构建的荒诞世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特征[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06:99-101.[22]李永学. 从现代主义荒诞美学的视角再读《第二十二条军规》[J]. 陇东学院学报,2010,06:67-69.[23]黄勇昌. 正义与理性的缺失──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01:109-110.[24]员艳萍. 战争中灵魂的自我救赎——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反英雄”约塞连[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2:68-70.[25]徐继忠. 以战争为背景的“黑色幽默”小说之意蕴——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5:39-40.[26]孙华华.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死亡叙述:荒诞中的悲剧真实[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101-102.[27]杨柳,邵莹莹.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1:124.[28]贺宇涛,李蓓. “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了什么?——评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 名作欣赏,2011,06:91-92+97.[29]杨燕.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的孤独与异化[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2:147-148.[30]张建宏. 黑色幽默和绝境的诗意——《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J]. 名作欣赏,2011,13:135-137.[31]胡宇.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97-98.[32]马菊玲. 错位的指称 游走的自我——《第二十二条军规》人物认知建构探微[J]. 外国语文,2011,02:42-47.[33]张记.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人物尤索林与奥尔[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03:31-32.[34]李军胜.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及其象征意义[J]. 价值工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