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pdf
9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材简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意识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情分析: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资源:挂图、小黑板、教学光盘等课时安排:共12 课时1. 等式和方程的含义1 课时2. 用等式性质解方程2 课时3. 练习一1 课时4.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 课时5. 整理与复习2 课时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上课时间:课时编号: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 页例 1、例 2, “练一练”和练习一第 1、2 题。
教学目标:1. 认识等式, 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 通过观察比较, 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直接写出得数:5x4x= 8y-y= 7x7x6x= 7aa= 15x+6x= 5b+4b-9b= 二、例题教学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口答2出示天平知道这是什么吗?你长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说说你的想法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 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3教学例 1,出示例 1 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说说等式有什么特征?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4教学例 2,出示例 2 图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学生自学(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X50100 X50=100 复备栏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主备人:朱军新审核人:X50100 XX=100 (3)把这 4 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第一种: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指名学生说, 教师板书: 像 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那 X50100 、X50100 为什么不是方程呢?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5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6教学“试一试”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指出: 像 5002=x、20-12=x 虽然也是方程, 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 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三、多层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 题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2完成“练一练”第2 题,第 3 题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怎么想的?5完成练习一第1、2 题四、课堂总结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复备栏等式方程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上课时间:课时编号: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 页例 3、例 4 及相应的“试一试” 、 “练一练”和 练习一第 35 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 使学生在观察、 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二、例题教学1. 教学例 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X=50 X20=5020 50a=50a 50 aa=50 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独立完成“试一试”2. 教学例 4 出示例 4 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x+10=50)谁知道 x 的值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汇报方法复备栏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主备人:朱军新审核人: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 之前, 要先写“解”,表示开始解方程了。
X+10=50 解: x+10-10=50-10 根据等式的性质 X=40化简等式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等号对齐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可以怎样检验呢?说说你的方法?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如果不想等呢?学生集体进行检验小结从刚才写“解” ,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写“解”,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学生自学, 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例 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 完成 “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三、多层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1、2、3 题四、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2 页内容复备栏教后笔记: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 -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上课时间:课时编号: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2)第 2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 页例 5、例 6 及相应的“试一试” 、 “练一练”和 练习一第 6、7 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 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 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性质教学资源: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 除以一个数时0 除外 ) ,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二、教学例5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5 图,并看图填空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4接下来,请大家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 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 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 关于乘除的 )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 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8试一试三、教学例6 1出示例 6 图片,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 图复备栏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 -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主备人:朱军新审核人: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
全班核对6计算出 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 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8练一练(1)出示 X0.2=0.8 (2)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6 题指明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正,讲解2练习一第7 题注意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列出相应的方程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又学习了等式的什么性质?六、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第3 页内容板书设计:复备栏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 - - - - - - - -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上课时间:课时编号: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7 页,练习一第813 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重点: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 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2017=37 12 Y=4 a12=35 21b14 x=14 2 4513x16 2当 x18 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18x18 18x0 x1533 X108 x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