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六章~第十章精编.docx
9页姜安《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六章~第十章 第六章政治参与 6.1 复习笔记 一、政治参与的特征、类型 1.政治参与的含义 政治参与是指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和政策制定、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公民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政治参与的特征 政治参与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参与主体的公民化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不包括政府官员以及职业政治活动家的活动,只有公民才能成为政治参与的主体 (2)参与的实质是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化 民主政治时代是主权在民的时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既有服从的义务,也有参与的权利,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特征同时,政治参与过程也是一种责任过程它首先是建立在对民主价值承诺的基础之上的,其次也是由于对国家、民族或某种政治团体的忠减所采取的行动政治参与应当是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和政治责任的统一。
(3)参与目标与对象的公共化 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局限于政府决策,还应当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 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3.政治参与的类型 由于参与主体的类别、活动的积极程度、行为方式及参与途径等方面的种种差异,政治参与的类型主要包括: (1)以社会形态的性质来分类,可分为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参与 ①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参与本质上是少数有产阶级的参与,其又可以细分为奴隶社会的政治参与、封建社会的政治参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参与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参与,为广大劳动人民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实质性的保障 (2)以参与主体的特征来分类,可分为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 ①个别参与它是指公民以个体的身份进行政治参与的活动公民参与各类政治选举是个别参与中的常见式个别参与的形式主要有:政治投票、投诉信访、与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接触、捐赠政治资金等 ②组织参与它是指公民与他人合作以特定的团体形式参与政治的活动。
它在引导其成员关心政治、动员其成员参与政治活动、培养其成员的政治参与热情,控制政治活动渠道等方面具有优势 (3)以参与者的主观态度来分类,可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①主动参与是在自愿基础上影响政府的活动 ②被动参与则并非出于参与者的自愿,是通过他人的引导、劝说、威胁等方式产生的影响政府的活动 (4)以参与主体的行为方式来分类,可以将政治参与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①直接参与是参与者不通过任何中介直接介入政治过程的行为 ②间接参与是参与者通过一定的中介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 (5)以政治参与和政治法律规范的关系来分类,可分为常态参与和非常态参与 ①常态参与是指按照政治法律规范所开展的政治参与活动,由于这种参与活动一般都不危及政治统治秩序,故称常态参与 ②非常态参与是指那些超越了政治法律规范的政治参与行为,由于这种参与行为常常危及统治秩序,而且往往表现为暴力活动,故称非常态政治参与 根据其他标准,将政治参与区分为定期政治参与和不定期政治参与、正式的政治参与和非正式的政治参与等 二、政治参与的方式 1.政治参与的条件和因素 政治参与作为公民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一种行为,是与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和人们自身的条件和因素相关的。
政治参与条件和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是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 ①经济的充分发展,提高了国民的财富和教育程度,为人们提供了在社会地位较高就业的机会,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致各种组织和协会成倍地增加,并吸引大量的人参加这些团体,增强和提高了这些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 ③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群体之间造成了某种紧张关系,使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加又反过 来强化着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又促使该群体采取集体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利益矛盾最终将引向政治参与 ④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扩大职能,这就必然影响公民的政治生活政府活动越影响公民及其群体,这些公民及其群体就越觉得政府与自己的目的相关,就越会积极影响政府的构成和决策 ⑤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日趋重要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是通过国家的发展来实现的,这就在无形之中使个人逐渐形成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增加了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感和义务感,从而奠定了大众性政治参与的广泛基础。
(2)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反映公民的社会身份人们通常是根据教育、职业、收入、权力和威望等因素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这些指标的结合,确定了公民的社会分层地位由于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人们的政治影响力强弱相关,从而也与人们的利益能否实现相关在社会分层中处于较高层次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的程度就高些;而在社会分层中处于较低地位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程度就弱些 (3)政治制度 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必然要受到政治自身的因素的影响从本质上看,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阶级统治性质对政治参与有重大影响就政治运行机制来说,直接对政治参与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是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等 (4)政治心理 从行为主义研究的角度看,任何政治行为都是在某种心理动机的驱使下展开的同样政治参与行为也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的驱动力心理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利益的估量,对政治选择的判断,政治效能感,对结局的满意感四个方面 (5)社会机会 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要受到经济的、制度的、心理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由这些因素和每个人的先天条件相结合所形成的社会机会的影响。
社会机会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包括上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2.政治参与的原则 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发展的普遍要求,但是政治参与的程度越高,则政治参与主体就愈加具有多元化的趋势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的政治参与主体进入政治过程,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得政治形势的发展产生多种倾向,从而极易造成政治的无序状态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原则,对整个政治参与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保持正确方向和有序状态政治参与的原则主要包括: (1)政治参与必须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相适应 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发展,作为与政治统治相联系的政治参与,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它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相适应 (2)政治参与活动必须以维护现实社会的根本秩序为前提 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国家的政治统治是互为目的的政治行为前者的目的在于影响国家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特别是影响国家的政治决策过程;后者的目的则在于加强对公民的政治统治和管理,以维护现存的统治秩序 (3)政治参与必须与人民群众的素质相适应 一个国家政治参与的程度与水平的高低,与其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有着紧密的关系。
公民素质高的国家,其政治参与的水平就比较高;而公民素质比较低的国家,其政治参与的水平相应就比较低要想使公民的政治参与达到理想的目标,就必须使之与人 民群众的素质相适应 (4)政治参与必须适应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水平和需要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公民自主性参与的比例就越大,其政治参与的水平也越高超越经济政治发展水平和需要的政治参与极易导致经济失序和政治动荡 3.政治参与的方式 根据各国的政治实践,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接触、政治结社、政治表达和政治冷漠等 (1)政治投票 政治投票是指现代政治参与中参加人数最多的政治活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态度或政治偏好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作为一种政治参与的方式,政治投票的目的主要包括选举政治官员和进行全民公决以决定重大国事两个方面 (2)政治选举 政治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体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国家或该组织的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在各种政治参与行为当中,选举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政治活动政治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之分直接选举是由选民按照选区直接投票产生公职人员,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代表来进行投票选举 (3)政治接触 政治接触是指公民为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谋求自己的特殊利益或少部分人的利益而主动与政府官员进行接触,陈述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并试图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行为这种参与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