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钼酸钴也叫氧化钼钴.doc
8页在金属氧酸盐中,钼酸盐在科技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已报道的铜酸 盐纳米材料的性能研究显示,其许多性质强烈地依赖于它们的尺寸和形貌因此, 由于性质特征与形貌密切相关,纳米结构钼酸盐以及其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功能探 究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论文采用微乳液法以及沉淀法制备出钼酸盐纳米材 料,通过改变反应物条件研究其结构和形貌,探讨了一维钼酸盐材料形成机理 在此基础上构筑钼酸锰/钼酸钴三维分级异质结构,并测试电化学性能,认识钔 酸锰和钼酸钴在各向异性、异质复合和纳米尺度环境下的特殊效应,并通过与一 维钼酸锰、铜酸钴材料的性能对比,探索该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规 律,为钼酸盐在电化学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采用微乳液法,分别在三元和四元体系中合成了 MnMoO4 纳米材料通过XRD 和 SEM 表征,证明在不同微乳液体系下可得到不同形貌的 MnMoO4 纳米材料 在三元微乳液体系中,温度和pH值对产物的物相影响较大,MnMoO4只能在pH 值为6〜8时得到,并且纳米棒的生成机制可以用晶体的熟化理论进行解释,四 元微乳液体系中所得到的产物形貌为纳米管,此反应属于典型的卷曲机制。
在同 样四元微乳液体系中制备CoMo04材料,得到表面粗糙直径约为300 nm的纳米棒, 研究其反应过程,结果表明该材料是由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沉淀法得到直径约 为 100nm CoMoO4 纳米棒,通过调节模板剂用量可以控制产物的生长方向通过 简单的冷凝回流方法合成了 MnMoO4/CoMoO4 三维分级异质结构,通过各种测试手 段,证明了异质结构的成功构筑,并研究其形貌变化提出了“自组装”与“取向 搭接机制”将 MnMoO4/CoMoO4 三维分级异质结构作为电极材料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在2M的NaOH中,在-0.6V〜0.4V(VS.SCE)的电位窗口下,表现出良好的电容性能 在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其首次放电容量为204 F/g,对比复合前MnMoO4、 CoMoO4 和简单复合的 MnMoO4/CoMoO4 材料均有很大提高,在 20A/g 的电流密度 下,电极经过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 98%作者: 2杨帆学科专业: 材料学授予学位: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导师姓名:麦立强学位年度: 2011chi语 种:分类号:TB383 TQ136.12关键词: 一维纳米材料色 钼酸盐自 可控制备创 异质结构斜 电化学性能自出版日期: 2011年 8月 24 日钼酸盐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0 推荐査看全文下载全文 导出 ^331创添加到引用通知 分享到| § §下载PDF阅读器 doi :10.7666/d.yl841515论文研究了负热膨胀材料Y2MO3012、发光材料SrMo04: Eu3+和Y2Mo3012: Eu3+ 制备工艺和性能。
采用化学沉淀法和高温能量球磨法进行粉体制备,采用X-射 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镜(SEM)测试方法对粉体的结构、 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荧光光谱分析仪对粉体的发光性能进行了分 析制备负热膨胀材料Y2Mo3O12,研究了 pH值、煅烧温度及反应物比例对产 物钼酸钇粉体性能的影响,将化学沉淀法和高温能量球磨法两种工艺方法进行了 比较确定了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粉体的最佳工艺为:pH值为7, Y3+与Mo6+的摩 尔比为5:7,粉体锻烧温度为1100°C结果表明,用高温能量球磨法可以使粉体 的煅烧温度降低到600C,比化学沉淀法降低了 500C采用化学沉淀法和高能球磨法合成了红色荧光粉SrMoO4: Eu3+和 Y2Mo3O12: Eu3+,并对它们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它们的激发光谱为双峰结构, 两主峰分别位于394 nm的近紫外区和464 nm的蓝色可见光区发射光谱为线状 光谱,主峰峰值为616 nm,是5D0-7F2跃迁用化学沉淀法合成SrMoO4:5%Eu3+ 的最佳温度为800C,而用高能球磨法所需的温度为700C用化学沉淀法合成 Y2Mo3012:5%Eu3+的最佳温度为900C,用高温能量球磨法所需的温度仅为 600°C。
SrMoO4: Eu3+和 Y2Mo3O12: Eu3+的临界猝灭浓度分别为 12%和 20%化学沉淀法和高温能量球磨法比较发现:高温能量球磨法不仅大大降低了 煅烧温度,节省了能源,制得的粉体较纯且粒度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并且粉体的发光性能优于化学沉淀法制备粉体的发光性能作者:学科专业:物理化学授予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导师姓名:学位年度:2008语 种:chi分类号:TH142.4 TF123.7关键词:负热膨胀材料凰 发光材料自 高温能量球磨法仙 化学沉淀法自出版日期:2011年 6月 30 日钼系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孔育梅【摘要】:钼系材料以其丰富资源和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工、军事、电子、生物医药、农 业等领域钼系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磁和机械性能,在纳米器件和功能材料等领域 具有广阔的潜在技术应用前景大量文献调研显示,钼系纳米材料的研究相对滞后,如何合理 利用钼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钼系纳米材料是贯穿本论文的宗旨本论文采用软化学途径和 水(溶剂)热制备技术,成功地合成出了钼氧化物、多钼金属氧酸盐、钼酸盐等钼系纳米结构材 料,实现了对其形貌的调控,发现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功能特性。
1.采用温和的 水(溶剂)热条件,利用钼过氧前驱体溶液和适度的还原剂,成功地制备了 MoO2纳米粒子和Mo 02纳米须,首次实现了在温和液相条件下MoO2形貌控制传统的MoO2制备都是通过高温 固相、电化学、Y射线照射等方法,因此,此方法是一条新的温和液相合成MoO2路线,具有简 单易行的特点 2.利用微乳法,结合溶剂热技术,首次成功地合成了 3 种氨基酸钼磷酸盐纳米 结构材料采用相同的方法,还制备了其他6种氨基酸多金属氧酸盐纳米材料并利用层接 层自组装技术,将氨基酸多钼金属氧酸盐纳米粒子/纳米棒组装成膜,此方法为具有功能特性 纳米粒子/纳米棒的使用找到了一条较好的途径3•采用微乳液体系,首次成功地制备了 Co Mo04 纳米棒/纳米须,与块体 CoMo04 材料的性质相比, CoMo04 纳米结构材料具有新奇的 电化学性质,有望应用于电化学分析等领域4•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一种大孔结晶材料[(CH 3)4N]2Mo6O19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了 (CTA)2[MoO2(O2)2]多孔簇材料,初步推测,该孔状晶体 可能具有更好的催化等性能,实验测试在进行中5•采用牛津杯测试、自制测试滤纸片的方 法,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所制备纳米结构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
首次发现所制备纳米材 料显著的抗菌活性此方法为钼系纳米结构材料的性质研究、应用开发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具有潜在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关键词】:钼系纳米结构材料 合成 性能 抗菌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TB383.1【目录】•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10• 第1章绪论10-52• 1.1我国钼资源概况10• 1.2纳米材料的特征10-13• 量子尺寸效应11-12• 小尺寸效应12• 表面效应12-13•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13• 1.3纳米材料的制备13-20• 低维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13-16• 层接层自组装膜的制作16-18• 孔材料的合成18-20• 1.4钼系纳米材料20-33• 1.4.1 概述 20-21•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展望21-33• 钼金属纳米材料及掺杂21-22• 钼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22-24• 1.423杂多钼酸盐纳米材料24-28• 1.4.2.4 MoX_2 ( X = S, Se, Si )纳米材料 28-30• 钼酸盐纳米材料30-31• 钼系无机抗菌剂简介31-33• 1.5论文选题和主要内容33-36• 本论文选题依据33-3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34-36• 主要研究内容34• 主要研究成果34-36• 参考文献36-52• 第2章二氧化钼纳米材料的软化学途径合成及其表征52-69• 2.1 引言 52-53• 2.2晶体二氧化钼纳米粒子(nano-MoO_2)的水热合成53-58• 实验部分53• 试剂与仪器53• 2.2.1.2 nano-MoO_2 的合成 53• 结果与讨论53-58• 2.2.2.1 合成讨论 53-54• 2.2.2.2 XRD 粉末衍射 54• 产品形貌分析54-56• 磁性和电导率的测定56• 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56-58• 2.3晶体二氧化钼纳米须(whisker-MoO_2)的溶剂热合成58-64• 实验部分58-59• 试剂与仪器58• 2.3.1.2 whisker-MoO_2 的合成 58-59• 结果与讨论59-64• 合成讨论59• 2.3.2.2 XRD 粉末衍射 59-60• 产品形貌分析60-62• 电化学分析62-64• 2.4本章小结64-65• 参考文献65-69• 第3章氨基酸多金属氧酸盐纳米材料的合成、自组装多层膜及抗菌活性测试69-91• 3.1 引言 69-70• 3.2九种氨基酸多金属氧酸盐纳米材料的合成70-80• 实验部分70• 结果与讨论70-80• 3.221氨基酸十二钼磷酸盐纳米棒和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70-73• 3.2.2.2 nano-1 和 NPOMs-1 中 CTAB 掺杂量的确定 73-77• 3.2.2.3 nano-1 与 smr-1 的比较 77-78• 3.224氨基酸十二钨磷(钨硅)酸盐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78-80• 3.3甘氨酸十二钼磷酸盐纳米材料的自组装多层膜80-83• 实验部分80-81• 结果与讨论81-83• 3.4抗菌测试83-88• 实验部分83• 结果与讨论83-88• 九种氨基酸多金属氧酸盐纳米材料的抗菌测试83-84• 3.4.2.2 nano-1的抗菌活性探究84-86• 3.4.2.3 nano-1自组装膜的抗菌活性86-87• 3.4.2.4 NPOMs-1自组装膜的抗菌活性87-88• 3.5本章小结88-89• 参考文献89-91• 第4章钼酸盐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91-103• 4.1 引言 91-92• 4.2 结晶 rod-CoMoO_4 / whisker-CoMoO_4 的选择合成 92-94• 实验部分92• 结果与讨论92-94• 4.3 rod-CoMoO_4 的电化学行为 94-98• 实验部分94• 结果与讨论94-98• 4.3.2.1 rod-CoMoO_4 电化学性质 94-96• 与rod-CoWO_4的电化学性质比较96-98• 4.4 rod-CoMoO_4 的磁性质 98• 4.5 rod-CoMoO_4 抗菌测试 98-99• 4.6本章小结99-100• 参考文献100-103• 第5章 钼系大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103-113• 5.1 引言 103-104• 5.2化合物(1)大孔材料104-108• 实验部分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