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工艺工法,机械回填土工艺标准(105-1996).docx
6页施工工艺工法,机械回填土工艺标准(105-1996) 机械回填土工艺标准(105-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大面积平整场地、大型基坑和管沟等回填土 施工筹备 2.l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砂、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它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动碾时),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1.2 粘性土应检验其含水率,务必达到设计掌握范围,方可使用 2.1.3 盐渍土一般不行使用但填料中不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并符合《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表1.8的规定的盐渍土则可以使用 2.1.4 主要机具: 2.1.4.1 装运土方机械有: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 2.1.4.2 碾压机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等 2.1.4.3 一般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平头或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施工前应依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笃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掌握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经过压实试验来笃定。
2.2.2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藏检查和验收手续 2.2.3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橛或在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必定距离钉上水平桩 2.2.4 笃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筹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计划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 → 检验土质 → 分层铺土 → 分层碾压密实 → 检验密实度 →修整找平验收 3.1 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窟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洁净 3.2 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掌握范围内; 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纳翻松、晾晒或匀称掺入干土等措施; 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纳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3 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依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笃定或按表1-8选用 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表1-8 压 实 机 具 每层铺土厚度 (mm) 每层压实遍数 (遍) 平 碾 羊 足 碾 振 动 平 碾 蛙式 柴油式 打夯机 200~300 200~350 600~1500 200~250 6~8 8~16 6~8 3~4 3.4 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掌握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 平 碾:2km/h 羊足碾:3kW/h 振动碾:2km/h 3.5 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
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重叠0.5~l.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3.6 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 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3.7 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协作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3.8 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9 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准时依线铲平; 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3.10 雨、冬期施工: 3.10.1 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分段逐片进行重要或特别的土方回填,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 3.10.2 雨施时,应有防雨措施或计划,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3.10.3 填方工程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务必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笃定。
3.10.4 冬期填方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 距离边坡表层1m以内不得用冻土填筑; 填方上层应用未冻、不冻胀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筑,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10.5 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填方高度不受限制; 平均温度在-5℃以下时,填方高度不宜超过表1-9的规定但用石块和不含冰块的砂土(不包括粉砂)、碎石类土填筑时,可不受表内填方高度的限制 冬期填方高度限制 表1-9 平均气温 (℃) 填方高度 (m) -5~-10 -11~-15 -16~-20 4.5 3.5 2.5 3.10.6 冬期回填土方,每层铺筑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削减20%~25%,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方总体积的15%; 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冻土块要匀称分布,逐层压(夯)实回填土方的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ffff或已填方土层受冻并且要准时实行防冻措施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基底处理务必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回填的土料,务必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3 回填土务必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 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l-10 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 表1-10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 验 方 法 1 2 顶面标高 表面平整度 +0,-50 20 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尺量检查 成品庇护 5.1 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掌握极、标准水准点及龙门板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5.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支配施工挨次,要有有余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槽)内但大型地坪不受限制 5.3 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必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 应留意的质量问题 6.1 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6.2 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个彻底等缘由,造成回填土下沉为此,应在施工中严谨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觉问题准时订正 6.3 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 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压实 6.4 在地形、工程地质繁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实行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匀称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6.5 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当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以及暗塘等 6.6 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四周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状况下,方可采纳机械回填和压实 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四周,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6.7 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依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状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笃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地基处理记录 7.2 地基钎探记录 7.3 地基隐藏验收记录 7.4 回填土的试验报告 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