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文学讲述篇目《子夜》.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woxinch****an2018
  • 文档编号:42314093
  • 上传时间:2018-06-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浪漫·海派·左翼:《子夜》浪漫和颓废:《子夜》中的两个元素 《子夜》解读中的两个问题 左翼立场:海派文学的另一个传统 《子夜》的创作思维模式一、浪漫和颓废:《子夜》中两个主要元素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 1930 年代左翼文学运动的重要收获这 部小说是在共产党的干部瞿秋白的参与下完成的,瞿秋白非常重视这部作品, 评价它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并且断言“1933 年在将 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子夜》的出版为中国半 个多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当时叫“写诗主义” )确定了一个经典的写作模式 茅盾早年曾提倡过自然主义,当时说的自然主义与写实主义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作家应该从文本中隐退,对生活细节要非常冷静的态度去 如实的描写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左拉,严格按照现实生活的模样来写作的 典范茅盾也一直标榜自己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许多地方的描写与自然主义 小说有点相象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但我认为这是表面的看法,茅盾在骨子 里还是一个带有颓废色彩的浪漫主义作家 茅盾在 1921 年主编的《小说月报》的时候,最初提倡的也不是写实主义, 他本来学西方最时髦的文学思潮,想要介绍和推广外来的表象主义的文学思潮。

      表象主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征主义” 在五四的时候有一个统称,叫“新 浪漫主义”文学, “新浪漫主义”是指现实主义以后的各种各样的文学思潮,即 现代主义表象主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所以 1921 年的《小说月报》几乎 每期刊登的都是西方象征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的戏剧、小说、诗歌但 不久以后,胡适来考察商务印务馆,茅盾把《小说月报》给他看,胡适后来在 日记里记着:“我劝他们要慎重,不可滥收创作不是空泛的滥作,须有经验 作底子我又劝雁冰不可滥唱什么‘新浪漫主义’ 现代西洋的新浪漫主义的文 学所以能立脚,全靠经过一番写实主义的洗礼有写实主义作手段,故不致堕 落到空虚的坏处 ”胡适和茅盾都是接受文学进化的思想,认为世界文学发展和 社会发展一样,都有个规律,西方文学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新浪漫主义(就是现代主义思潮) ,所以中国文学的发展也要遵循这个规律茅 盾认为应该学最时髦的文学浪漫主义,而胡适则觉得中国文学仍然处在现实主 义的阶段,你不能跳过现实主义去搞象征主义茅盾恐怕是听了胡适的劝告又 回过来提倡现实主义那个时候胡适名扬天下,茅盾还是个文学青年 茅盾的小说在细节描写方面接受过自然主义的影响,但在创作的总体上却 是浪漫主义的, 《子夜》表现得尤其明显。

      《子夜》初版本内封的题签下反复衬 写着的英文是:The Twilight:a Romance of China in 1930意思是“夕阳:1930 年中国的浪漫史” , “夕阳”是茅盾最初设计的书名,后面这个话则点出了这个 故事是一个传奇/一段浪漫史从小说的写作特点来看,茅盾在塑造人物上用的 也是浪漫主义的笔法比如主人公吴荪甫,虽然茅盾也写了他的缺点,但这是 英雄的缺点,不是五四一代作家那样居高临下地去评判他的人物,挖掘人物内 心的缺陷和国民性的问题,这样才是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手法茅盾对吴荪甫却不是这样,与其说像左拉,还不如说象雨果笔下的冉·阿让的那种写法, 写一个英雄,各个人物都围绕他,为他服务书中写吴荪甫的狂躁性格完全像 一头狮子在咆哮,是无往而不胜的,气势很大的那种吴荪甫在他的太太的眼 里,一开始“就是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 (第 3 章) ,王子, 是童话里面的白马王子;英雄,当然是女孩子想象当中的一个成功人士;还有 骑士,更带有浪漫主义的味道实际上, 《子夜》这个故事,是写一个 20 世纪 现代的王子、骑士、英雄,一个工业界的神话人物以及这个人物在上海的传奇 故事。

      所以,这样的故事和写作动机,很难说它是写实主义的,我们过去都说 茅盾是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写这个故事的,从茅盾个人的阐述和作品的表面来 看,这当然是对的,但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有谁写出过这么栩栩如生的资本家? 包括后来的《上海的早晨》也没有啊 其实,吴荪甫这个人物一出现,根本不是现实主义的写法,他是一个英雄, 到最后失败了,要拿枪自杀也是一个英雄的举动整个故事写的是一个英雄如 何进入困境,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境遇为什么进入到困境?是他想要实现 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经济上大搞建设,他幻想在平原上烟囱林立,火 车在奔跑十几条公路,这是个比较符合中国现代化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 想,小说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浪漫的事件,吴荪甫一下子并吞了八个濒于破产 的工厂,成立一个类似于今天的企业集团这很有魄力的接着他要抗衡西方 资本对中国民族资本的竞争和压迫,民族资本家跟外国势力要展开较量,较量 本身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后面一路下来是在公债市场上跟赵伯韬斗,斗 不过了,就在股市上拚,最后股票市场也失败了,那么他就全完蛋了在他跟 赵伯韬的斗争里面,充满了一种紧张感,包括互相用间谍刺探情报,用美人计 等整个故事里面有一点像历险记,就是一个人为了实现一个理想,进入到一 种状态,就碰到一个魔鬼,这个每个不断地砍他,他不断地冲破他,这样不断 地交往。

      但这个交往的结局,他是失败的 失败的结局不是茅盾的最初构想,在他最初的构想里,吴荪甫跟赵伯韬两 个人斗到最后,因为有工农红军打到长沙,赵伯韬和吴荪甫两派的资本家就握 手言和了,他们联手合作起来,跑到庐山去狂欢在一个豪华的别墅里互相交 换自己的情人,是以非常颓废、非常荒淫无耻的这样一个场面来结局的这又 暴露了《子夜》颓废的一面作者后来跟瞿秋白讨论过创作细节,瞿秋白建议 他“改变吴荪甫、赵伯韬两大集团最后握手言和的结尾,改为一胜一败这样 更强烈地突出工业资本家斗不过金融买办资本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没有出 路的 ”这就成了现在的结局,吴荪甫失败想自杀却没有成功如果这个故事在 过去,就是一个王子,为了一个心爱的姑娘(理想) ,一路上妖魔鬼怪斩过去, 最后悲壮地失败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把这个英雄故事放在 20 世纪的工业化社会 的背景中,这个传奇就有了现代化的悲剧感它成了一个人怎么去跟一个带了 魔鬼力量的人抗衡和斗争 这个作品中,还有另外一种元素,那就是颓废性在茅盾的作品里,颓废 性在茅盾的作品里,颓废性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蚀》三部曲到《虹》 , 都有这种颓废性 《子夜》里的颓废性有着海派传统的那种繁华和腐化同在的特 点。

      这种颓废文化是怎么产生的?从 19 世纪工业革命发展以后,人们都在追求 物质生产,追求物质消费人的那种主观性、人文精神受到了普遍的压抑,心 灵被物质享受所异化,这种压抑很快就带来了一种精神危机,标志就是时代的 颓废性这种时代的颓废性反映到文学创作和文化上面,就出现了颓废主义思潮颓废思潮一方面是把生命追求停留在声色犬马、疯狂的感官享受上,另一 方面又是作为机械化时代的反叛力量、异端力量而存在这种情绪蔓延到 20 世 纪,逐渐转化成现代主义的思潮 所以,茅盾的《子夜》一开始就写出了一个金壁辉煌的时代和场景,还有 高度的物质文明带来的现代都市的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子夜》的第一段: (略) 这就是 1930 年代的上海的场景,在这里面,那些繁华的、最现代化的景观 都表现出来了,另外,很明显还有一种香风阵阵的颓废,一种感官放逐的糜烂 由此也不难看出,弥漫在《子夜》种的是浪漫和颓废相互交织的气息 随着故事的展开,这两种因素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吴老太爷是一个封建的 象征,他坐了小火轮从农村到上海在农村他太太平平地呆着,不会死的,可 是一到上海,看到那么多霓虹灯,汽车,听到喇叭声音,还有看到他的女儿, 马路上的小姐都穿了很短的衣服,半裸体的,特别是看到他精心培养的接班人, 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接触这些花花世界马上都走样了,他又气又急,一下 子就痰迷心窍,中风死掉了。

      他的死象征了一个封建的传统的中国,这在殖民 地化的、现代化的欧风美雨中风化和终结而茅盾在《子夜》的一开头,就通 过一个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的乡下地主的眼光,将一个现代化都市的繁华和糜烂 都写出来了,这段文字非常精彩,这是两种反差很大的观念在冲突,这种冲突 强化了现代化都市的某些特性吴老太爷的丧事,本来是很悲哀的气氛,可是 来吴府吊丧的人却嘻嘻哈哈,不失时机在享乐、狂欢、玩“新奇的刺激” 交际 花徐曼丽在一群男人围绕下在台上跳舞:(326 页略) 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气氛,人家办丧事怎么可能这样?可是茅盾渲染的就是 这种颓废的东西,而且,在这个作品中,你看不出茅盾对这种颓废现象太多的 批判,他是在尽情地展示,甚至不乏欣赏的态度,至少那些语调都特别暧昧 每个作家都有他所擅长刻画的人物,有的人适合写农民,有的人适合写小市民, 而茅盾则善于写小资,特别是女性小资从《蚀》三部曲到《虹》 ,到《子夜》 , 是一路下来的茅盾一离开这样的人物,他的小说就不好看了,他有几篇《路》 、 《三人行》 、写男性的,都写得一塌糊涂 《子夜》写资本家的斗争,都是男性 间的斗争,可是,这个男性的斗争的过程中有一条线连的是一批女性,是吴荪 甫的太太林佩瑶,是他的小姨子林佩珊。

      然后,以他太太和小姨子为中心的, 有一批大学生、艺术家、诗人等等,这么一批人,整天在一起写诗,送玫瑰花, 被茅盾写得有声有色这批人在时代的变化中,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流人物,不 能成为英雄但是,他们又不甘心,他们一方面享受了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方面又满腹牢骚,不满足这样一种平庸的物质生活,还希望有一种精神的追 求但是,这个精神追求又往往以得不到现实而告终,所以,它必然带来了一 种颓废的气息 《子夜》里的颓废气息,茅盾是通过这样一批小资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浪 漫则是寄托在吴荪甫这样的形象上,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框架而所谓的现实主 义因素,在这个作品里,更多的是表现在细节描写上,并且是那种细节的真实, 在茅盾的创作中也始终不能坚持到底二、 《子夜》解读当中的两个问题: (一)现代英雄:吴荪甫的人格魅力《子夜》里面,茅盾通过林佩瑶的嘴,说了一个基本观念,吴荪甫是她心 当中“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第 3 章) 这就涉及到如何 认识吴荪甫这个艺术形象的问题在《子夜》以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像 叶圣陶那样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的有很多,写理想英雄的则很少中国古代不 去说它,从西方传统来说,文学作品主要描写的是英雄的故事,那是因为西方 文学传统中有史诗的成分。

      但是到了 19 世纪,写实主义盛行以后,作家描写的 对象慢慢地从英雄变成了小人物什么叫英雄?大家一定都看过雨果的小说 《悲惨世界》 ,冉·阿让本来是一个囚犯,可是越狱以后,因为做好事,最后成 为一个英雄,还当了市长,他一生都是按照他的仁慈和爱去工作的这样的人 物是一个英雄,但这个英雄不是现实当中的英雄而当作家一进入到现实生活, 把眼光转到普通人的时候,小人物就出现了小人物就是没有什么理想的,他 们依附于日常生活,为生存而斗争,挣扎,这种人物通常是最后以悲剧性命运 而结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 19 世纪达到了高峰茅盾的另一部小说 《邻家铺子》就是典型的写小人物的故事,写一个小老板的故事,酸甜苦辣, 里面叶写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样一个社会 《子夜》其实也是这样 的,吴荪甫一方面欺负比他小的企业,可是比他背景更大的,像赵伯韬,他就 斗不过他们,所以后来吴荪甫就想:“他自己知道从前套在朱吟秋头上的圈子, 现在被赵伯韬拿去放大了来套在那益中公司了”(第 17 章),这也是“大鱼吃小 鱼,小鱼吃虾米” ,无情的残酷的商业竞争社会, 但为什么大家会感觉《子夜》 与《林家铺子》不同?仅仅吴荪甫比林老板更高大,不仅仅是因为场景和篇幅 不同,更主要的是一种创作方法,描写吴荪甫的时候语调充满了激情:“荪甫 的野心是大的。

      他又富于冒险的精神,硬干的胆力;他喜欢和同他一样的人共 事,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