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课件.ppt
23页第2课 王安石变法,预习导引,知识点一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1富国之举,财政收入,市易务,市场,利息,募人,户等,土地,赋税,2.强兵之策,兵将脱节,战斗力,军事训练,养兵费用,代养,军器监,3.育才之道,经义策论,太学,革新,名师点拨 王安石变法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 (1)士:改革科举制度 (2)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3)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4)商:市易法、均输法知识点二短暂的变法 1成效 (1)_、_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一定程度上抑制了_和_的势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3)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对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4)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结果:宋神宗去世后,_上任宰相,新法相继被废除青苗法,募役法,官僚,豪绅大地主,司马光,3失败原因 (1)变法指导思想的偏颇和操之过急:变法偏重于开辟_,有些措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的实行显得过于急进 (2)旧官僚的反对:随着变法的深入进行,诸多守旧官僚群起反对,不断向宋神宗施加压力 (3)最高统治者态度的摇摆不定:在旧官僚的压力下, _ _变法的决心逐渐动摇,对王安石失去信任。
财源,宋,神宗,归纳总结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 (4)改革的政策措施要体现百姓利益 (5)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注意用人主题一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史料探究】 1富国之法 史料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思考 (1)依据史料指出王安石的理财主张 (2)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体现这一“理财”主张?其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1)主张:国家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影响: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2强兵之法 史料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
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王安石 思考 史料涉及了哪项改革措施?当时推行这项改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保甲法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役法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3取士之法 史料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思考 史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答案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史论归纳】 1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结果,2王安石变法中增加社会财富的具体举措 (1)商业方面 均输法的实施减少了物品流通的环节,增加了采办物品的针对性,有效地衔接了供需环节,节省了资金,减轻了百姓负担,政府也从中获利 市易法则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平衡物价,打击不法商贩,稳定了市场秩序 (2)有关农业生产 募役法减轻了对劳动力的束缚,使更多的劳动者能投入到生产中去 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则为农民的农业生产创造了种种有利的条件主题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史料探究】 史料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史料二北宋诗人韦骧在钱塘集中写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危害百姓的现象 (2)史料二的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根据史料归纳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赞成态度 影响:解决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减轻了农民的差役和纳税负担;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打击了贪官污吏;稳定了边境秩序,巩固了统治;发展了经济,兴修了水利,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史论归纳】 客观评价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意义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使国力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3)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庆历新政”失败的情况下,王安石敢于变法,大胆探索,其“三不足”精神值得肯定和学习。
(4)王安石为了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敢于触犯和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顾及社会下层的利益,这种不畏权势的精神和做法值得赞扬2王安石变法的局限 (1)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2)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兼并问题,生产关系没有得到较好的调整,阶级矛盾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3)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4)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学习思考】 1你对王安石推行的富国政策怎么看?“富国”与“富民”相同吗?(教材第45页) 提示要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去观察这个问题,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富国”与“富民”是不相同的:“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2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教材第46页) 提示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 3你认为王安石变法前后的科举和教育制度有何异同?(教材第46页) 提示宋初诸科以试帖经、墨义为主帖经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墨义类似于简答题,考核应试者对经文及注疏的记诵功夫,没有丝毫供考生发挥己见的余地,这样的考试形式,扼杀了考生的创造性思维;改革后的科举以经义取士有重大进步。
太学在改革前为保守派把持,阻碍变法;改革后,以三经新义为教材,大大有利于变法革新思想的传播4你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教材第47页) 提示王安石变法的深入必然会触及到当权的地主官僚阶层的利益,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变法不可能对其做出超越,从统治阶级自身的整体利益出发,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5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你如何理解王安石的看法?(教材第47页) 提示王安石主张变法要坚持始终,不可忽冷忽热自我测评】(教材第48页) 1王安石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提示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2最能体现王安石变法“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想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募役法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48页) 王安石制定“免役法”的最初目的是什么?结合书中的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提示免役法减轻了对劳动力的束缚,使更多的劳动者能投入到生产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