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编》工业工程的定义.ppt

178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1
  • 文档编号:133037018
  • 上传时间:2020-05-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13MB
  • / 17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工业工程的定义 工业工程 IndustrialEngineering 是以人员 技术 物料 设备 能源和信息构成的复杂的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 综合运用工程技术 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及方法 对其进行规划 设计 实施 控制 改进和创新 以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率 IE是建立在工程数据之上的管理科学IE是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科学70 技术 30 管理 IE的目标 目标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简言之 IE就是做改善的 IE七大手法 IE七大手法简介 五五法防错法流程法人机法动改法双手法抽查法 IE七大手法简介 五五法概念 手法名称5 5W1H法又称5 5何法 又称质疑创意法 简称五五法 目的熟习有系统的质问的技巧 以发掘出问題的真正根源所在以及可能的创造改善途径 意义5WIH是一个探讨问題质疑的技巧 是告诉我们最好要 问5次以上 才好 才能将问題的症结所在发掘出来 类似我们的 打破砂锅问到底 之精神 五五法概念 4 应用范围 改善的前提 发现问題 怀疑的态度 怀疑为改善之母 怀疑应是有系统的 循序渐进的 而且是有具体的方向 5WIH是一种找寻问題之根源及寻求改善的系统化的质问工具 防止疏漏了某些值得去改善的地方 5 功用 5WIH功力无限大 可适用于任何行业不同地点的任何工作上 对某些特別的问題可使用某些特定的质疑的方法就可以了 丰田五五法发问 为什么机器停了 因为超负荷 保险丝断了 为什么超负荷运转 因为軸承部分的润滑不夠 为什么润滑不夠 因为润滑泵汲不上油来 为什么汲不上油来 因为油泵磨損 松动了 为什么磨損了 因为沒有安装节检程式 混进了铁屑 六大提问技術分析表 逐級提问 五五法原则表 五五法列表 IE手法制程改善 方法研究 1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 在哪里做 3 为什么要这样做 采用硬式保护膜有什么好处 4 由谁去做 5 什么时间做 6 怎样執行 效果如何 5W1H 魔鬼藏在細节里 五五法发问实例 打破常规 追根究底 5Why 更换保护膜 PanelAssembly Hi Pot AssemblyTest AgingTest FD FV 更换保护膜 OQC 1 为什么要更换保护膜 2 为什么要用硬式保护膜 3 为什么要这样设計呢 4 为什么不用別的呢 5 为什么不试一试偏光片自帶的保护膜 五五法发问实例 有什么问題 五五法发问实例 1 问 为什么流程中有两次换保护膜 答 有软式保护膜 硬式保护膜 硬式保护膜 软式保护膜两次更换交替 Aging制程须用硬保护膜 2 问 为什么必须用硬保护膜 答 因为制程中有一道工序 Aging 原来的软保护膜不能经受老化 3 问 为什么原来的保护膜不能经受老化试验 答 因为原来的保护膜厚度不夠 老化时易捲曲 4 问 为什么原来的软保护膜不能修改厚度 答 增加厚度将增加成本 次保护膜作用仅仅是保护制程中panel減少損傷 5 问 为什么不使用其他的不增加成本又保證制程的保护膜 答 能 使用cell段貼偏光片时撕下废弃的保护膜 正确的提问方式 改善前 改善后 撕起保护膜 检验 换保护膜 Hi Pot PanelAssembly 揭下软式保护膜 换上硬式保护膜 软式保护膜 AgingTest AssemblyTest FD 揭下保护膜 FV PanelAssembly Hi Pot AssemblyTest OQC 硬式保护膜 变更为 流程再造 五五法发问实例 IE七大手法 流程法 IE七大手法简介 流程程式法概念 手法名称流程程式法 简称为 流程法 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制造全过程为物件 把加工工艺流程划分为加工 检查 搬运 等待和贮存等五种状态加以记录和分析 工具流程程式图目的 1 取消不必要的程式 2 合并一些过于細分或重复的工作 3 改变部分操作程式 以避免重复 4 调整布局 以节省搬运 5 重排和简化剩餘的程式 重新组织一个效率內更高的程式 程式分析常用记号 流程程式分析的工具介紹 在标准表格上繪制用一型材制作L型零件的流程程式图 表头 工作名称 開始状态 结束状态 研究者 審核者 日期等 图形 统計 流程程式分析技巧 1个不忘 动作经济原则4大原则 ECRS5个方面 操作 运输 儲存 检验 等待5W1H技術 What Where When Who How Why6大步骤 选择 记录 分析 建立 实施 維持 实际运用案例 1 将整个制程繪制成流程程式图 2 繪制现状图示 3 4 IE七大手法 人机法 IE七大手法简介 一 人机配合法概念 1 手法名称人机配合法 简称为 人机法 通过对以人为主工序的详細研究 使操作者 操作对象 操作工具三者科学的组合 合理的布置和安排 达到工序结构合理 減轻劳动強度 減少作业的工时消耗 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做的分析 2 目的学习如何记录人与机器配合工作时的过程 一 人机配合法概念 3 意义 以图表的方式 记录操作者与一部机器或多部机器之操作关系 并以此记录来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改善 4 应用范围 1 1人操作1部机器或多部机器 2 数人操作1部机器或多部机器 3 数人操作一共同之工作 5 分类分人机操作分析及联合操作分析 一 人机配合法概念 6 工具介紹 人机作业分析工具 人机操作图 联合操作图人机作业图的组成 表头 图表 统計 人机作业图的记录符号 表示工作 表示空閒 二 人机操作分析 在机器工作过程中 调查了解在一个操作周期內机器操作和人员操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充分利用机器于工人的能量及平衡操作时间 人机操作分析是利用人机操作图 人机操作分析图的构成 表头 图表 统計 范例 图表 表头 统計 二 人机操作分析 改善着眼点 作业者有等待现象缩短自动运转时间 使机械高速化 对机械进行改善 寻找可以在机械自动运转时同时进行的作业 机械有闲置现象时缩短作业者单独作业的时间改善手工作业时间或使手工作业自动化 作业者和机械都有等待现象考虑改变作业顺序 前两项改善着眼点也可考虑 作业者和机械几乎没有等待现象是否有缩短各段作业时间的可能 例1 人机操作程序图分析 在立式铣床上精铣铸铁件平面的操作分析及改进 人机操作程序图 基本操作流程 准备 装夹 加工 卸夹 移开准备工作 用压缩空气清洗机器 取新铸件 去毛刺等 装上工件 将铸件装入夹具 开动机器 机器加工 机器精铣铸件平面 卸下工件 松开夹具 移开铣成件 移开工件 用压缩空气清洗铣成件 用模板测量铣削深度 将铣成件放入箱内 一般方法 总周期时间 10个时间单位人的利用率 6 10 60 机器的利用率 6 10 60 改良方法一 总周期时间 8个时间单位人的利用率 6 8 75 机器的利用率 6 8 75 改良方法二 理想情况 总周期时间 6个时间单位人的利用率 6 6 100 机器的利用率 6 6 100 IE七大手法 双手法 IE七大手法简介 一 双手操作法概念 1 手法名称双手操作法 简称为 双手法 2 目的学习有系统的记录人体双手 足 动作的过程 3 意义以图表的方式 以双手为物件 记录其动作 表示其关系 并可指导操作者如何有效运用双手从事生产性的工作 提供一种新的动作观念 找出一种新的改善途径 4 应用范围 4 1适用于以人为主的工作 4 2專注于某一固定工作地点之研究 4 3该件工作有高度重复性 一 双手操作法概念 5 双手作业分析的特徵主要研究物件是操作者的双手借助于双手作业图进行分析6 双手作业分析的目的研究操作者双手的动作使其平衡发掘 独臂式 的操作发现拌手 找寻笨拙而无效的动作 二 双手操作图概念 作业步骤及要点 決定起始点 必须深入生产现场 仔細观察操作全过程 決定操作中的迴圈週期 起点和終点 记录基本资料 作图时 先在左上角记录有关资料 如工作名称 现行方法 研究日期 操作者等等 画平面布置图 在右上角画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图 描述操作物件 操作工具的名称 左右手作业简图 图的中间分別记录左右手的动作 边观察 边记录 一次只观察一双手的动作 左右手的同时动作应画在同一水平位置 数据统計 记录完成后 对左右手的动作数量分別进行统計 统計结果寫在右下方 二 双手操作图概念 画法 一般画法 O 表示操作 即握取 放置 使用 放手的动作 表示搬运 手移动的动作 D 表示等待 即手的延遲 停頓 表示持住 即手握住物件的动作 表示检查 三 教案示例 现状 三 分析改善要点 分析 改善操作的要点 尽量減少操作中的动作 排列成最佳順序 合适时合并动作 尽可能简化各动作 平衡双手的动作 避免用手持物 工作设备应合乎工作者的身材 三 分析改善要点 采用5W1H提问技術 有无操作可剔除 改变动作順序 改变工具及设备 改变工作场所的布置 合并所用的工具 改变所用的材料 改变产品设計 夹具动作迅速等 有无等待可避免 因动作的改变 因身体各部动作的平衡 双手同时动作等 有无动作可简化 使用较好的工具 改变物件放置位置 改变工作台高度等 有无运送可简化 因改变布置而缩短距离 因改变方向 因动作路线变化等 三 教案示例 改良方法 IE七大手法 动改法 IE七大手法简介 一 动作改善法概念 1 手法名称动作改善法 简称为 动改法 是 省力动作原则 省时动作原则 动作舒适原则 动作简化原则2 目的学习有关动作经济的22个基本原则 应用这些原则来进行个人 家庭及公司內的工作改善 以达到舒适 省力 省时 有效率的境界 3 意义为配合人体及手之动作 将有关之事物 归納出最省力又省时的动作原则 用以检視工作场所及操作效率是否有否改善之处 以減少工作人员的疲劳并提高工作效率 4 吉尔布雷斯首创 后经过多位学者研究改进 美国巴恩斯将此原则分为22条 归纳为三大类 关于人体的运用 8条 1 8条 关于工作地的布置 8条 9 16 关于工具设备 6条 17 22 5 功用1 減少操作人员的疲劳 2 缩短操作人员的操作时间 3 提高工作的效率 一 动作改善法概念 1 关于人体的运用 8条 双手应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 除规定的休息时间外 双手不应同时空闲 双臂的动作应该对称 反向并同时进行 手的动作应以最低的等级而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物体的运动量应尽可能地利用 但如果需要肌力制止时则应将其减少至最小的程度 连续的曲线运动 比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 弹道式的运动 较受限制或受控制的运动轻快自如 动作应尽可能地运用轻快的自然节奏 因节奏能使动作流利及自发 2 关于工作地的布置 8条 工具物料应放置在固定的地方 工具物料及装置应布置在工作者前面近处 零件物料的供给 应利用其重量坠送至工作者的手边 坠落应尽量利用重力实现 工具物料应依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 应有适当的照明 使视觉舒适 工作台及座椅的高度 应保证工作者坐立适宜 工作椅式样及高度 应能使工作者保持良好姿势 3 关于工具设备 6条 尽量解除手的工作 而以夹具或脚踏工具代替 可能时 应将两种工具合并使用 工具物料应尽可能预放在工作位置上 手指分别工作时 其各指负荷应按照其本能予以分配 设计手柄时 应尽可能增大与手的接触面 机器上的杠杆 十字杆及手轮的位置 应能使工作者极少变动姿势 且能最大地利用机械力 上述原则可进一步归纳合并为以下10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 1 2 3 双手的动作应同时而对称 第二条原则 4 人体的动作应以尽量应用最低级而能得到满意结果为妥 第三条原则 5 6 7 8 尽可能利用物体的动能 曲线运动较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 弹道式运动较受控制的运动轻快 动作尽可能使之有轻松的节奏 第四条原则 9 10 13 工具 物料应置于固定处所及工作者前面近处 并依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 第五条原则 11 13 零件 物料应尽量利用其重量坠送至工作者前面近处 第六条原则 14 15 16 应有适当的照明设备 工作台及座椅式样和高度应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及坐立适宜 第七条原则 17 尽量解除手的工作 而以夹具或足踏工具代替 第八条原则 18 可能时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工具合并为一 第九条原则 20 21 22 手指分别工作时 各指负荷应按其本能予以分配 手柄的设计应尽可能与手接触面大 机器上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