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半岛自然环境.ppt
92页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第一章 自然环境 第二章 悠久历史 第三章 政治制度 第四章 教育科技 第五章 文学艺术 第六章 旅游业 第七章 民俗文化 第八章 中朝与中韩关系,第一章 朝鲜半岛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气候特征 第三节 地形地势 第四节 河流与海洋 第五节 物产与动植物资源 第六节 交通运输 第七节 行政区域与人口分布,第一节 地理位置,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背靠大陆,三面环海 西北及北部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与中国为邻,东北隔图们江与俄罗斯相连,东南隔朝鲜海峡同日本相望;东临日本海,西邻黄海中 国,俄罗斯,黄 海,日 本 海,日本,韩国,朝鲜海峡,首尔,面积、时区,朝鲜半岛总面积约为22.2万平方公里朝鲜约12.2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韩国约9.9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 东端——日本海(东海)的独岛; 西端——平安北道龙川郡的马安岛; 南端——济州岛西南海域的马罗岛; 北端——咸镜北道温城郡风西里 韩国标准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 朝鲜标准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半小时问题与答疑,一、为什么叫三千里锦绣江山 二、海洋名称的争议(日本海、东海) 三、独岛(竹岛)问题 四、苏岩礁 五、对马海峡,朝鲜海峡-大韩海峡 六、图们江-豆满江 七、长白山-白头山 八、为什么汉城该称首尔,一、三千里锦绣江山,朝鲜半岛人民常用“三千里锦绣江山”来赞誉他们的家园,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1、朝鲜半岛南北直线距离840公里,约2,100朝鲜里;东西直线距离360公里,约900朝鲜里,东西加南北合计约3000里。
2、朝鲜半岛南北两点最长1,144公里(1朝鲜里约0.4公里),约三千朝鲜里 ***该文无权威出处,请提供更多说法二、海洋名称之争(日本海、东海),对紧邻韩国、朝鲜、俄罗斯、日本4国的海域,国际社会通用的名称为“日本海”历史曾称朝鲜海、东洋海 韩国、朝鲜现使用东海(동해、조선동해)名称此外还建议过韩国海、和平之海等名称《坤舆万国全图》中的日本海,,基本信息,1602年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第一次使用“日本海(Sea of Japan)”的称呼 1815年俄国航海家A·J·v·克鲁森斯特思沿用了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日本海(Sea of Japan)”的称呼 自17世纪开始,此海域在各国绘制的地图上开始被称为“日本海”,至今成为国际通用的名称二、海洋名称之争(日本海、东海),(1)朝、韩政府立场:朝鲜半岛东部海域称“日本海”是旧殖民地时代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起,韩国率先发起对该海域名称改名举动 (2)日本政府立场:“日本海” 是俄国航海家克鲁森斯特思1815年取名,与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没有任何关系 (3)其他立场联合国认定“日本海”是该海域唯一正式名称海域命名方法,命名大洋中分离出来的海域时,最常见的方法是以该海域从大洋分离出来的列岛或半岛的名字命名,所以根据太平洋日本列岛,将分离出的大海称为日本海是非常正常的。
加利福尼亚湾、安达曼海、爱尔兰海等都遵循了这个原则 给海洋命名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显示方位,以相邻的陆地或国家,或者城市名命名,以及以探险家或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等从大洋中分离出来的海域不用列岛或半岛名称命名的例子也非常多三、独岛(독도、日本称竹岛),位于北纬37°14′、东经131°51′的2个岛屿和礁岩群,韩国称独岛,日本称竹岛, 国际上称利扬库尔岩独岛(日本称竹岛)概况,独岛位于庆北蔚珍郡竹边东216.8km,距韩国郁陵岛东南约90千米左右,距离日本隐岐诸岛约161千米 独岛两岛面积狭小,四周悬崖峭壁,险峻多石,东岛南部有点滩涂;终年大风不断,且缺少淡水供应 独岛位于日本海寒流和暖流交会处,四周海域是丰饶的渔场,周围广大的专属经济区渔业权和海底资源(鱼类和贝类、海藻类水产)十分丰富海底还可能蕴藏着比较丰富的油气田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1、主权争议:韩国和日本都宣称对该岛拥有主权,自1417年以来各自表述 韩国方面的主张: 日本方面的主张: 2、问题由来: 3、现状综述:自二战结束以来,该岛实际由韩国管辖 我国官方媒体统一标记为“独岛(日本称竹岛)”,持中立态度问题由来,1905年1月28日,日本通过《竹岛阁议决定》,竹岛行政隶属岛根县管辖。
日本投降后,1946年1月29日,盟军发表有关从政治和行政上分离日本若干周遍区域的决定书,第3条明确规定独岛移送给驻韩美军政府管辖 韩国建国后,美军将其管辖区域移交韩国,但独岛(竹岛)归属没有明确 1951年缔结的《旧金山和平条约》日本宣布放弃韩国领土,但未包含竹岛问题由来,日本对竹岛实质统治一直延续到1952年,1953年5月日本派兵登岛,建立领土标志碑 韩国洪淳七(홍순칠)及一些渔民、退役军人组成独岛义勇守备队,1953年7月12日武力夺取竹岛,该岛目前由韩国实际控制,属庆尚北道郁陵郡郁陵邑 日本及朝鲜也宣称对其拥有主权,日本将其编入岛根县隐岐之岛町四、苏岩礁(Suyan Islet),苏岩礁位于北纬32°07′22.63″ 、 东经25°10′56.81″ ,是东海上的一个水下暗礁 苏岩礁为江苏外海岩石、海礁之意,中国官方译名为Suyan Islet,韩国称“离於岛”(이어도)或“波浪岛”(파랑도),国际上普遍则称之为“索科特拉岩”(Socotra Rock) 目前中国和韩国对该岛礁有争议韩国称“离於岛”(이어도),,苏岩礁,,苏岩礁以及东中国海大陆架分布,,争端起源,1952年,韩国政府提出所谓的“李承晚线”,将独岛(日本称竹岛)和苏岩礁划入韩国海域。
1970年,韩国国会通过《水下资源开发法》,将苏岩礁列入其“第四水下开发区 2000年下半年开始,韩国在苏岩礁最高峰南侧兴建一座巨大钢筋建筑物,并在附近海域进行各种资源勘探 2001年1月26日,韩国地理院将苏岩礁命名为离於岛韩国兴建苏岩礁建筑物,韩国1995年起在此兴筑建物,2003年高76米(水下40米,水上36米)、建设面积1320平方米的韩国离於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投入使用,基地包括灯塔、直升机停机坪、卫星雷达和小型港口,有8名常驻人员维持设施 目前韩国政府已将其视为国土延伸,在附近海域开始资源勘测,派出飞机和舰艇巡逻韩国兴建苏岩礁建筑物,,韩国兴建苏岩礁建筑物,中国的态度,苏岩礁是位于东海北部的水下暗礁,中国与韩国在此不存在领土争端苏岩礁所处海域位于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区 2000年和02年,中方两次就韩在苏岩礁修建海洋观测站提出交涉,反对韩方在此单方面活动韩方表示苏岩礁不影响两国专属经济区划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两国若有重叠之经济海域,应以协商解决中国希望采用与南海邻国多次召开的“南海会议”取得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范例对韩交涉,但韩国没有回应五、对马海峡,朝鲜海峡-大韩海峡,对马海峡广义指位于日本九州西北部对马岛和壹岐岛之间的东水道及对马岛与朝鲜半岛南岸间的西水道。
狭义指东水道 朝鲜海峡(韩国称大韩海峡)指朝鲜半岛南部海岸与日本九州岛西北海岸及本州西南端海岸之间的水道,即西水道六、图们江-豆满江(두만강),“图们”之名,古籍中有“统们、驰满、土门、豆满”之称,皆同音而异字,出自满语“图们色禽” “图们”意为“万”、“众”,“色禽”意为“源”、“河源”,“图们色禽”即“万水之源”之意,后来略去“色禽”,简称“图们” 朝鲜语、日语称“图们江”为“豆满江”,来自于满语(tumen)和汉语(gang)七、长白山-白头山,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和朝鲜两江道三池渊郡,是中国满族的圣山长白山”之名源自满语意译 “白头山” 源自女真人-据朝鲜《李朝肃宗实录》载:“长白山,胡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 今中国将“白头山”惯指其主峰,而韩、朝将“白头山”指代为整个长白山脉,认为是本民族的圣山八、为什么汉城该称首尔,历史称谓:高丽王朝前期称:南京(남경) 高丽王朝后期称:汉阳(한양) 朝鲜王朝时期称:汉城(한성) 日本统治时期称:京城(경성) 1945年~2005年1月17日称:서울(Seoul)华语圈使用旧称:汉城 2005年1月18日~现在称:首尔 (서울,Seoul),地名混乱,서울意为首都,没有对应汉字,光复后成了朝鲜半岛唯一没有汉字标记的城市。
从此西方国家用“Seoul”称呼该城市, 日本称ソウル,这也是日本唯一非汉字标记的韩国地名,华人则使用旧称“汉城” 例:韩国首都有国立서울大学、市立서울大学和私立汉城大学,然而用汉字表述这三所大学都被标记为“汉城”大学第二节 气候特征(기후특징),朝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0℃左右(丹东9℃),最热的8月份平均气温为24℃(丹东为22 ℃,韩国最高气温可达37℃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9℃(丹东为-5.4 ℃,朝鲜绝对最低气温可降至-43℃ ) 朝鲜半岛降雨充沛,平均降水量为1,19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份南部沿海地区降水量最多,而且夏秋两季多刮台风第三节 地形地势 (지형지세),朝鲜半岛地势东、北部偏高,沿西、南海岸逐渐变低地势平均高度为482米 山地占半岛总面积80%;平原占20%,主要在南部 山脉:狼林山脉 太白山脉朝鲜 地形地貌,朝鲜国土面积122,762平方公里(占半岛总面积55.44%)北部多为山区,东北地区多深狭的山谷,平原大部在西部海岸地区山地多,约占国土面积80%,耕地面积占13.9%朝鲜地形可分为三部分: (1)北部山地和高原。
(2)东部山地 (3)西部及南部丘陵平原韩国 地形地貌,韩国国土面积为9.96万平方公里,占半岛总面积的45%,山地面积约占国土的70% 韩国地形具多样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总的来说东北高,西部和南较为平缓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 韩国的平原主要分部在西海岸和南海岸的河川流域,多数为侵蚀平原和冲积平原 国土三面环海,海岸线较长,多岛屿和海湾太白山脉,亦称“大白山脉”在朝鲜半岛东部,从元山沿东海岸蜿蜒到釜山,组成半岛的脊梁,延长部分形成对马岛 大致呈南北走向,长500公里山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 最高峰雪岳山(1,708米)、次高峰金刚山(1,638米) 汉江、洛东江、锦江发源地狼林山脉,在朝鲜北部中央,咸镜南道、两江道、慈江道的交界处 大致呈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为关北(朝鲜半岛的东北部分)和关西(西北部分)的分界线,即朝鲜北部地形分界线和河流分水岭 是大同江和青川江的发源地朝鲜半岛主要山峰,白头山和汉拿山,白头山主峰海拔2,749米(将军峰),位于朝鲜境内,为半岛第一高峰 汉拿山位于济州岛的中心,海拔1950米,是韩国的第一高峰自古相传有神仙在汉拿山上生活,因此过去曾把汉拿山叫做瀛州山,并且同金刚山、智异山一起被誉为三座神山。
平原,平原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西部、南部的江河流域和沿海地带,面积韩国多三大平原是咸兴平原、载宁平原、罗州平原 (朝):输城平原、龙川平原、咸兴平原、安州平原、平壤平原、载宁平原、延白平原; (韩):金浦平原、安城平原、礼唐平原、论山平原、湖南平原、罗州平原、金海平原河流,由东、北向西、向南逐渐倾斜的地势,决定了朝鲜半岛大部分河流(除图们江外)流向西部和南部,以西部为主流入黄海 河流大都是雨水补给类型,水情变化几乎依靠降水控制 河网稠密,大多数是小的河流,独立水系有171个,河流密度为0.2-0.4千米/平方千米第四节 河流与海洋 (하천과 해양),鸭绿江—朝鲜半岛与中国的界河,源于长白山,流入黄海 图们江—朝鲜半岛与中国、俄罗斯的界河,源于长白山,流入日本海 洛东江与汉江—南部地区主要河流,汉江流经韩国首尔 大同江—流经朝鲜首都平壤鸭绿江-名称由来,鸭绿(lù)江,古称浿(pèi)水,汉称马訾水,唐始称鸭绿江(隋唐时期浿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