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4页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一个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速度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D.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参考答案:2. 下图是某演员在表演时站立的四种姿势,其中上身对腿的作用力最大的是 ( )参考答案:D3. 如图所示,斜面体M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作用.设物块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斜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增大推力F,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则F1、F2一定增大 B.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则F1、F2一定不变 C.若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则F1、F2一定减小 D.若物块沿斜面相对静止,则F1、F2一定不变参考答案:B4. 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低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若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D5. 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
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 )A.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参考答案:A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某热机在工作中从高温热库吸收了8×106 kJ的热量,同时有2×106 kJ的热量排放给了低温热库(冷凝器或大气),则在工作中该热机对外做了 kJ的功,热机的效率%.参考答案: 6×106 ; 75 7. 一水平放置的水管,距地面高h=l.8m,管内横截面积S=2cm2有水从管口处以不变的速度v=2m/s源源不断地沿水平方向射出,则水流的水平射程为 ??? m,水流稳定后在空中有 ? m3的水g取10m/s2)参考答案:1.2、2.4×10-48.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________ m.能说明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验事实有________(举一例即可).在两分子间的距离由v0(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分子作用力为零 )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分子力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参考答案:(1)10-10 布朗运动(或扩散现象) 先增大后减小9. (4分)一带电量为q的小圆环A,可沿着长为2的光滑绝缘固定的细杆在竖直方向运动,小圆环直径远小于。
杆的下端固定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B平衡时,小圆环A恰好悬于细杆的正中间,如图所示这时杆对B小球的拉力为___________;若取B小球位置重力势能为零,当设法使B小球所带的电瞬间消失,则此后经过时间_____________A小环的动能恰等于其重力势能一切阻力均不计,静电力恒量用k表示)参考答案:; 10. 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在操场的直道上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 m、10 m、20 m、30 m……70 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运动距离s(m)0510203040506070运动时间t(s)02.44.26.37.89.010.011.012.0各段速度(m/s)2.08①4.766.678.33②10.010.0(1)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处的数据:① m/s;②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5N·s/m,则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m~4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 ;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 W 参考答案:(1)① 2.78 ② 10.0 (2) 1∶1.25(6.67∶8.33) 1500W 11. 某同学骑着自行车(可视为质点)从倾角一定的足够长斜坡滑下,AB为斜坡上一段,然后在水平地面BC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整个过程该同学始终未蹬脚踏板,如图甲所示自行车后架上固定一个装有墨水的容器,该容器距地面很近,每隔相等时间T=0.1s滴下一滴墨水该学生用最小刻度为cm的卷尺测得某次滑行数据如图乙所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由AB段数据可知,车做 运动,A点的速度v= m/s;(2)自行车在BC段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 m/s2参考答案:匀速 5 7.512. 如图所示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中,将弹簧压缩到最短。
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动量 ,机械能 (填“守恒”或“不守恒”) 参考答案:13. 如图甲,在xo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垂直xoy平面)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m)和S2(0,-2m),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所产生的两列横波的波速均为1.0m/s,则波源S1发出的波在介质中的波长为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A(8m,-2m)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选填加强、减弱或不能形成干涉)参考答案: (1). 2m; (2). 加强波源S1振动的周期为T1=2s,则波源S1发出的波在介质中的波长为;同理可知;因,则,可知两列波引起的点A(8m,-2m)处质点的振动相互加强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6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器材: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量.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 力的影响应采取什么做法?(2)在“探究加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用计算机绘制出图象如图乙所示: 通过对图象(图乙)的观察,可猜想在拉车F一定的情况下a与m的关系可能是:、、等等,为了验证猜想,请在图丙中作出最能直观反映a与m之间关系的图象.(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力F图线如图丁,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答案: 15. 如题10-1 图所示的黑箱中有三只完全相同的电学元件,小明使用多用电表对其进行探测.(1)在使用多用电表前,发现指针不在左边“0冶刻度线处,应先调整题10-2 图中多用电表的 _________(选填“A"、“B"或“C").(2)在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探测黑箱a、b 接点间是否存在电源时,一表笔接a,另一表笔应 _________(选填“短暂冶或“持续冶)接b,同时观察指针偏转情况.(3)在判定黑箱中无电源后,将选择开关旋至“伊1冶挡,调节好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阻值. 测量中发现,每对接点间正反向阻值均相等,测量记录如下表. 两表笔分别接a、b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题10-2 图所示.请将记录表补充完整,并在答题卡的黑箱图中画出一种可能的电路.参考答案: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为了向同学展示自己神奇的“魔力”,小明将一小块条形磁铁藏在自己的袖子里,然后对着一悬挂的金属小球指手画脚,结果小球在他神奇的功力下飘动起来,同学们都惊呆了!假设当隐藏的小磁铁位于小球的左上方某一位置C(∠QCS=30°)时,金属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也是30°,如上图所示。
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小明(含磁铁)的质量为M,求:(1)此时悬挂小球的细线的拉力大小为多少?(2)小明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各为多少?参考答案:(1)mg (2)Mg+mg mg17. 一在隧道中行驶的汽车A以vA=4m/s的速度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方相距x0=7m处、以vB=10m/s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正开始匀减速刹车,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2m/s2,从此刻开始计时,若汽车A不采取刹车措施,汽车B刹车直到静止后保持不动,求:(1)汽车A追上汽车B前,A、B两汽车间的最远距离;(2)汽车A恰好追上汽车B需要的时间.参考答案:解:(1)当A、B两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远,即v=vB﹣at=vA得t===3 s此时汽车A的位移xA=vAt=12 m汽车B的位移xB=vBt﹣at2=21 mA、B两汽车间的最远距离△xm=xB+x0﹣xA=16 m(2)汽车B从开始减速直到静止经历的时间t1==5 s运动的位移x′B═25 m汽车A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x′A=vAt1=20 m此时相距△x=x′B+x0﹣x′A=12 m汽车A需要再运动的时间t2==3 s故汽车A追上汽车B所用时间t=t1+t2=8 s答:(1)汽车A追上汽车B前,A、B两汽车间的最远距离为16m;(2)汽车A恰好追上汽车B需要的时间为8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远;(2)先判断前车静止时,后车是否追上,然后再进一步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18. 如图所示装置中,区域Ⅰ和Ⅲ中分别有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分别为E和;Ⅱ区域内有垂直向外的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不计重力)从左边界O点正上方的M点以速度v0水平射入电场,经水平分界线OP上的A点与OP成60°角射入Ⅱ区域的磁场,并垂直竖直边界CD进入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