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重点.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381358185
  • 上传时间:2023-11-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9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1 、名词解释:① “中国现代文学”指 1917—— 1949 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 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② “双簧戏” 文学革命提出后,漠然无应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刘半农:《复 王敬轩书》史称“双簧信”③ 文学研究会 时间:成立于1921年 1 月 ,持续时间最长地点:北京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 刊物:《小说月报》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共同点: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倾向于现实 主义,借鉴自然主义,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④ 创造社 时间:1921年6 月 地点:日本东京 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留日学生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刊物 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炮轰 创作: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侧重表现自我,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 后期: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1925 年的“五卅运动”是分界2、文学革命的实绩(1) 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 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文学社团蜂起,呈现思想大解放的局面(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4)文学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实绩3、胡适与周作人初期的文学理论(一)胡适:对新文学理论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在《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 命论》中提出“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二)周作人:1、提出新文学应该是“人的文学”的主张2、提出“平民文学” 的口号3、提出文学革命不仅要实行“文学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实行“思想改革”4、总之,是以人道主义为指导,适合了“五四”个性解放的热潮,推进文学革命4、第一个十年的创作的总特征1、理性精神的显现; 2、感伤情调的流行; 3、个性化的追求; 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第二章:1、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体现(一)表现的深切:① 题材的更新“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为什么特别注意表现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生活?(一是熟悉,二是启蒙的需要:知识分子是先导,农民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 (二)格式的特别:1、突破中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建立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

      每篇小说一个新样式日记体、手记体,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人称交错使用,正叙、倒叙, 选取一个生活场景,选取生活的横断面,几场景的拼接„„2、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3、追求表达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4、融诗歌、散文、戏剧、音乐、美术等手法于一炉,进行小说文体实验2、 《阿Q正传》的接受史第一阶段:20 年代至 40 年代,批判国民劣根性,强调作品的启蒙色彩第二阶段: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强调主人公的阶级特性和落后农民的特征第三阶段:80 年代初,主人公仍然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再一次强调作品对落后的国民性的 批判第四阶段:研究作品的人类学内涵研究其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3、 《野草》的内涵1. 一种孤独个体的生存体验哲学 2. 颓废基调第一,绝境中的独语 第一,充满着死亡、空虚和绝望的气息第二,超越绝境的冲动 第二,迷幻唯美的梦境描写3.拒斥读者的艺术方法 第一,联想、象征、变形的荒诞手法 第二,散文的诗化、小说化和戏剧化 第三,具有绘画美、音乐美的语言第三章1、 叶圣陶的创作1、问题小说《这也是一个人?》 “爱”与“美”2、 人生派写实小说:表现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冷静批判的立场。

      《隔膜》《火灾》教育界腐败现象《潘先生在难中》 小市民典型暴露中内蕴讽刺喜剧手法,经社会心理透视人物心理3、 30 年代创作《倪焕之》 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五四”理想主义者的典型形象2、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作品1 王鲁彦:对国民性的批判《柚子》 暴露社会黑暗,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菊英的出嫁》 环境描写的新范式,民俗学价值《宴会》 讽刺官僚,刻写复杂性格的尝试《黄金》《童年的悲哀》开掘浙江乡镇市民的社会心理状态,坚持批判态度,对丑恶的深 入体验2 彭家煌:含泪的微笑《怂恿》 闭塞乡村的世态人情,讽刺性,冷静风趣,地方色彩 《隔壁人家》《我们的犯罪》 悲剧故事的喜剧色彩《莫校长》《皮克的情书》 对知识分子、小市民的嘲讽3、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总体特色与主人公形象特征 不论用何种人称,都有“自叙传”特点自叙传”并非真自传,而是写内心情感 不追求情节曲折和构思周密,只求抒情的真切,因此形成情感的结构 直抒胸臆的手法,与五四后知识青年的苦闷合拍郁达夫小说主人公形象特征: 零余者形象:小说的自我形象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零余者的日记》)笔下的“零余者”有 密切关系时代病患者:祖国贫困与社会黑暗造成的浓烈的苦闷情怀,以及生理与心理的病态。

      第四章跳过第五、六章1、《女神》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郭沫若是使新诗的翅膀飞腾起来的第一人1、《女神》的艺术想象力A、 泛神论的思想基础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B、 《女神》 的奇特想象: 大自然被人化(地球有生命,雷雨是其血液) 人与自然合一(地球是我的母亲,我是天狗) 人的自我有创造的神力2、 《女神》的形象特征 壮阔性、奇异性和飞动性,雄奇的艺术风格3、 《女神》的诗歌形式:A、 主张自由诗既要极端自由,又要有节奏B、 有两种类型:① 有外在格律,押韵、诗节与诗行大致整齐② 讲求情绪自然消长的内在节奏,在自由律动中大致取得某种外在的整齐与和谐2、郭沫若历史剧的共同点①全部取材于战国时代抗战时期历史剧《虎符》《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孔雀胆》,都表达了志士仁人求解 放,求进步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反对当时国民党的法西斯专政,去推进民 主而 “五四”时期写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也有强烈的政治性与时 代性② “失事求似”的 “史剧观念”,突出浪漫主义 不违背历史的真实,但为主题需要可以自由虚构2、 历史剧的写作特点 强烈的主观性与抒情性A、 大量的自我倾诉B、 浓郁的诗歌意味3、 新月派新诗的理论主张与代表作家A、 美学原则:“理性节制情感”。

      艺术上克制,纠正直抒胸臆和极端的感伤主义,追求诗的蕴藉含蓄和非个人化倾向B、 形式格律化主张和谐”与“均齐”的诗美追求,和以“三美”为标准的“新诗格律化”主张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A、 思想特色:集中体现了中西文学冲突所引起的心理、情感和思想上的矛盾和痛苦东 方主义”文化观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感受,复杂地交织涌现于诗中B、 艺术特色:巨大而深刻的思想矛盾压缩在凝练的形式中,造就了特有的“沉郁”之风徐志摩诗歌创作及其贡献特点: “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活泼潇洒的个性,不羁的才华,以及对爱、美与自由的热烈追求,形成了诗歌中特有的飞动 飘逸的风格贡献:总在不拘一格的不断试验与创造中追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朱湘诗歌创作及其贡献最认真地实践了新月派“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主张《草莽集》表现了诗人向中国古典诗词汲取养料的独特眼光 沈从文评论朱湘:“《采莲曲》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4、 早期象征诗派的“纯诗”概念和李金发的创作1、 什么是“纯诗”?穆木天:A、 诗与散文应当有不同的领域,B、 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王独清:“作者要为感觉而作,读者要为感觉而读”总之,他们的诗歌观念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表现感觉的表现功能。

      李金发诗歌特点 用“多远取喻”,意象跳跃、暗示和感官呈像等手法强调表现人的内心感觉大量地、自觉地选用了文言词语 如《弃妇》 第七八章1、名词解释:A、 “语丝文体” 短小犀利的杂感,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除了议论性的杂感之外,也有抒情的小品 佳作B、 “爱美剧”“爱美”是Amateur即“业余”之意20 年代初,北京高校学生纷纷成立业余剧社,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引起的弊端, 因而形成业余演剧的高潮这些演剧活动在艺术实践上多采取“小剧场”形式,使话剧走向正规化与专门化2、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1.平和恬淡的抒情 凡人的悲哀:淡而深的寂寞之苦,淡淡的喜悦 闲适风:“喝龙井茶”如《故乡的野菜》 2.广征博引,庄谐并出,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 3.徐舒自如的语言 没有雕琢的痕迹,却耐人回味,极力追求“平淡自然” 、含蓄3、丁西林话剧的艺术特色A、 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并转化为剧作中的喜剧趣味B、 独幕剧的戏剧冲突基本模式(欺骗)C、 智慧与幽默的戏剧语言第九章:1、名词解释:“左联”“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 3月2日上海成立。

      鲁迅、冯雪峰、沈端先、柔石、蒋光慈、、田汉等四十余人出席纲领:“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 的倾向,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 刊物《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1936 年左联解散左联”的主要工作:( 1 )翻译、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2)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3)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4)提倡推行能体现革命的“新现实主义”普罗文学”的新写实主义—批判“革命罗曼蒂克”—批判“自由人”(胡秋原)和“第三 种人”(苏汶) —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 代表作家: 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等主要观点:1、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抱着严肃创作的信念2、与民族、人民及社会现实生活保持联系,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着社会人生,探求民族复兴 的道路3、强调文艺的超功利性与独立性 “超脱现实”,不介入政治,创作要自由文学可以再造民族灵魂4、不合时宜 把思想启蒙与政治斗争、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造相对立3、第二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社会的巨大变动的重大的影响:30 年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现代都市与传统农村的对立、冲突与渗透,激化了知识分子在 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东西方文明间选择的矛盾与困惑。

      在文学与审美层次上,便形成了 “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流)间的对 峙与互渗但总体上有以下趋向:1、文学创作的题材空前的开拓和表现角度的新开掘 由表现个人走向社会历程围绕“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展开 中国城乡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社会各阶层(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小市民、民族资 本家等)的历史命运及心理、道德、情感变迁2、文学形式:叙事的时代 中长篇小说:《子夜》《家》《骆驼祥子》《边城》 多幕剧:《雷雨》《日出》3、 艺术表现 “左翼”作家辩证地把握了时代、环境与个人的关系,描写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 “京派”作家强调文学的独立与个性,表现有关“人性”的普遍性主题以及文化变迁与转型 “海派”作家描写人的异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