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III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中美文化价值观中的对比分析.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42093732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01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III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中美文化价值观中的对比分析每个人,每个社会团体,每个社会阶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属于主观意识范畴,就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受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中美两国在政治、历史、地理风貌和经济形态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实际上反映的是各自文化渊源的差别也是可以对中美不同文化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的最大的依据3.1 中国文化和集体主义3.1.1 集体主义的起源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成果,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最深的莫过于儒家学说儒家认为天、地、人三者是和谐的统一体,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一定的关系之中;每个人都要从全局和整体上来看待一切事物;凡事首先要想到别人,关爱他人,要摒弃私心杂念,要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不仅如此,直接脱胎于血缘部落的中国社会民族成分比较单一,并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治制度,这样,泛家族主义伦理、血亲关系和紧密的社会组织形式使得“大一统”的集体观念根深蒂固中国自古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们习惯于群居、混居在漫长的集体生活中,邻里关系变得十分亲密,“远亲不如近邻”。

      像北方地区的“四合院”,众多人口居住在一片狭小的天地里,互相依赖,互相帮助,久而久之形成了人们强烈的集体归属意识在经济形态上,中国有着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发展史,具有强烈竞争特点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始终没有冲破封建社会的障碍而得到充分发展在自然经济形态下,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变得越来越深刻;再加上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约束人民,更好地实施统治,长期奉行“重农轻商”的政策,因此中国文化中的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个人放在集体中去衡量他的成就而在中国的传统的灌溉农业中,个人力量微不足道,个体生存只能依靠服从集体,并须适当压制个性以保持集体的力量;同时,中国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了人们对财产的追求,人们个人财产观淡漠在中国,天下为公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基石,儒家所至崇的“义”就是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利益;同时,在对待“自我”的问题上,儒家提倡“限我”,墨家“毁我”,道家“无我”,法家“鄙我”皆无一例外地倡导“自我抑制”,反映了传统道德对待集体和自我的反差性心理而且中国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提倡的集体主义原则进一步发展了国民心理中积淀的团体本位意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又赋予了集体主义以新的生命力。

      3.1.2 集体主义的特点及其核心思想所谓集体主义,简而言之,指的是一种强调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它认为,人是集体中的一员,离开集体,个人几乎无所作为或者作用很小,因此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重视合作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事情必须多为他人考虑,要珍视友谊和家庭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个人与集体、社会的联系很紧密,依赖性较强,集体超越个人可以说,在集体主义文化里,个人是作为社会或某集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在这一思想影响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的集体文化价值观,集体主义的核心是强调集体是价值的主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集体的权利,忽视个体的权利,个人意识服从集体意识,人的个性应该湮没于集体的行为模式儒家思想认为个人的存在是融于社会中的,通过将个人融合于集体之中来实现其自我的价值以及公共的目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获罪,罪诛九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均体现了集体对于个人存亡兴衰的重要性集体主义决定了中国人行为模式是“社会取向”。

      中国人往往以家庭、社会、国家为重中国是儒家文化,提倡谦虚谨慎,主张中庸之道,忌讳锋芒毕露3.1.3 集体主义在中国文化方面的体现在集体主义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变现出了自己的特点在中国文学中,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在这四部长篇小说中,没有一部是描写个人经历的,每一部都塑造了众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特定的个性和意义,没有一直独秀,更没有唱独角戏的武侠小说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载体,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美学取向作为新派武侠小说代表的金庸先生,在他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部小说《神雕侠侣》中,借大侠郭靖之口,道出了他对于“侠”的理解---“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个人的武功再高,如果不回到百姓之中,为国家为人民做善事,那么也不配称之为“侠”而“侠”的概念正反映了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多数安分守己,偏向于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定居在一个城市,力求家庭和睦,邻里融洽在中国,人们的问候方式上也受着集体主义的影响比如人们见面喜欢问:“吃了没?”“去哪儿?”如果对方家里有了特别的事,还要问及表示关系,如“你母亲的病怎么样了?”“你女儿考进哪所大学了?”等等。

      西方人社交有个规则:男不问工资,女不问年龄工资和年龄被认为是个人隐私,如涉及这些问题会显得不尊重然而在中国,谈论年龄和工资却会拉近距离或者表示艳羡如长辈问晚辈,特别是孩子“你今年多大了”表示关心和喜爱;晚辈问老人“您今年高龄”表示尊敬;同辈之间谈道:“你多大?”“我XX”“我们同龄!”或者“我比你大一岁”以拉近距离增加亲切感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家和万事兴”,所谓“和”即一家人和睦融洽,相互包容,有时需要牺牲个人以保证家庭和睦繁荣自古到今,为了家族利益牺牲个人幸福与名门望族或达官显贵联姻的比比皆是当家庭内部有矛盾纷争时,往往需要“顾全大局”,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四世同堂”、“儿孙绕膝”被视作家庭幸福美满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主张“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注重的是内在修养,强调内省和“悟”,所谓“枪打出头鸟”,中国人忌讳把自己的见解、立场即可表露出来,讲究“藏锋”,即使异于常人,也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是单向的,即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接受信息,很少参与讨论,更不敢提出质疑在中国课堂上,学生很少能主动非常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某一个人的观点和其他人都不相同,那他绝对不敢轻易提出自己的观点。

      许多在中国任教的美国教师经常因此而沮丧不已,觉得学生对自己的课不感兴趣其实,这只是价值观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的行为中国文化的模式注重的是内在世界,是内省和智慧所以中国人认为人不应该过多的把自己的智慧和聪明以及内心的情感表露出来甚至在中国的杂志上更愿意接收在传统科目下做精的论文在中国,人们多数情况下会围坐在一起,共享一席,饭菜大家分着吃,饭桌也多为圆桌,以制造一种和谐、团员、共趣之意这个习惯从某个角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大一统”,“和谐”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通常一桌饭由一个人请客,为了显示对对方的敬意与礼貌,结账的时候时常会发生“抢单”的现象3.2 美国文化与个人主义3.2.1 个人主义的起源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化历史根源可追溯到整个欧洲文化的基础—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古希腊哲学家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他认为,人是理想的个体,人的理性来自于对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中世纪后,伴随着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力图复古中世纪前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以人性为根本的精神,追求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全面自由解放,追求人的才智的全面发挥以及自我尊严、意识的培养。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文化思想史上光辉的一页,对于西方文化个人主义价值理念的形成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基督教作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形式,对于西方文化也给予了深刻的影响在近代新教与旧天主教斗争过程中,有一支教派教徒----清教徒为了躲避宗教迫害最后辗转逃到美国(美洲新大陆),他们不仅带来了欧洲文明和基督思想,清教自身的教义,同时也对后来美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清教徒生活俭朴,崇尚勤奋工作劳动他们认为自己是神选派来改造新世界的,因而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依赖自我力量,为早起新大陆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个人主义”这个术语最早来自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思想根源---启蒙运动思想的普遍反映,西方的个人主义源自于基督教精神的理性原则问题及对个人自主的追求,根植于以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美国总统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中提出,要维护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也反映了个人主义的要求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封建社会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以资本主义精神立国的,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追求个人成就和物质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美国历史上,众多出身寒微的成功人士的奋斗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年轻人来到美国创业、发展。

      他们期待着依靠个人不谢的努力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这些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广泛发展美国是多民族混居的移民国家,各民族的差异、薄弱的血缘纽带的松散的社会结构给美国人提供了自由的个人发展空间此外,美国的地理概貌特点是地广人稀驱车行驶在美国广袤的土地上,除了大片相连的田野和土地之外,很难看到像中国“四合院”式的热热闹闹聚族而居的村落作为西方文化包括美国文化源头的古希腊,其海上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就已促成了西方个性精神的萌芽,启蒙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在美国,发达的工商业更进一步培养了人们的商品意识,刺激人们追求私有财产美国实行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它继承了西方的价值观,讲究公平竞争,追求个人权利,尊重私有财产在美国,其源头希腊文化追求个人权利、崇尚自主;其先祖欧洲文化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一系列运动进一步发扬了个性精神;而在美国本土,从最初的早期移民到西部牛仔到后来的新移民,自理自信、自强奋斗的个人主义精神一直贯穿着美国的发展,是美国精神的体现3.2.2 个人主义的特点及其核心思想所谓个人主义,认为个人虽然离不开社会集体,但是正是由于个人对自我利益和幸福的不断追求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此在社会事务中应首先考虑个人的幸福和需要。

      个人主义也认为人离不开社会,它也看中人际关系,但是它强调的是一种松散的社会人际关系及结构个人主义,常被翻译为“个体主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个人主义有两个定义,一是the quality of being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 and doing things in your own way, 中文即个性、独特的气质;二是the belief that individual people in society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etc., rather than be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 对应的中文为“个人主义,个人至上”然而值得斟酌的是,“个人主义”一词在中文语境中有自私的含义,是一个贬义词,而individualism是一个中性词,甚至带有褒义,若将in-dividusliam译为“个人主义”所传达出的含义与感情色彩都有偏差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自我和个人的成就,与集体的相互依赖性较弱;个人利益为主,集体利益为次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社会是独立的个人的集合。

      因此,在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中,每个人应该拥有独立的人格、权利、思想、个性和自由等,包括行为的独立和思想的独立个人成就也被看做是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标准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自由美国人的一个重要的观念是一切靠个人奋斗因此,美国人表现出重视竞争,敢于冒险的行为模式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的主体性,认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辨别真假水果》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spell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 我的好朋友》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isten and say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单词讲解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一课时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Fun time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3教参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2 涂涂画画》精品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 美好的事物》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课时 1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 我跟别人不一样》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esson 1 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esson 1教参课件.pptx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感官的本领》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