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 (含答案和解析).doc
20页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2分)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1970年的这一天,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它的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000米,将43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0.439106 B.4.39106 C.4.39105 D.439103【解答】解:将43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4.39105.故选:C.2.(2分)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3.(2分)正十边形的外角和为( )A.180 B.360 C.720 D.1440【解答】解:因为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所以正十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故选:B.4.(2分)在数轴上,点A,B在原点O的两侧,分别表示数a,2,将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若CO=BO,则a的值为( )A.﹣3 B.﹣2 C.﹣1 D.1【解答】解:∵点C在原点的左侧,且CO=BO,∴点C表示的数为﹣2,∴a=﹣2﹣1=﹣3.故选:A.5.(2分)已知锐角∠AOB,如图,(1)在射线OA上取一点C,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交射线OB于点D,连接CD;(2)分别以点C,D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M,N;(3)连接OM,MN.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COM=∠COD B.若OM=MN.则∠AOB=20 C.MN∥CD D.MN=3CD【解答】解:由作图知CM=CD=DN,∴∠COM=∠COD,故A选项正确;∵OM=ON=MN,∴△OMN是等边三角形,∴∠MON=60,∵CM=CD=DN,∴∠MOA=∠AOB=∠BON=∠MON=20,故B选项正确;设∠MOA=∠AOB=∠BON=α,则∠OCD=∠OCM=,∴∠MCD=180﹣α,又∵∠CMN=∠CON=α,∴∠MCD+∠CMN=180,∴MN∥CD,故C选项正确;∵MC+CD+DN>MN,且CM=CD=DN,∴3CD>MN,故D选项错误;故选:D.6.(2分)如果m+n=1,那么代数式(+)•(m2﹣n2)的值为( )A.﹣3 B.﹣1 C.1 D.3【解答】解:原式=•(m+n)(m﹣n)=•(m+n)(m﹣n)=3(m+n),当m+n=1时,原式=3.故选:D.7.(2分)用三个不等式a>b,ab>0,<中的两个不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 )A.0 B.1 C.2 D.3【解答】解:①若a>b,ab>0,则<;真命题:理由:∵a>b,ab>0,∴a>b>0,∴<;②若ab>0,<,则a>b,真命题;理由:∵ab>0,∴a、b同号,∵<,∴a>b;③若a>b,<,则ab>0,真命题;理由:∵a>b,<,∴a、b同号,∴ab>0∴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3个;故选:D.8.(2分)某校共有200名学生,为了解本学期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收集了他们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单位:小时)等数据,以下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 时间t人数学生类型0≤t<1010≤t<2020≤t<3030≤t<40t≥40性别男73125304女82926328学段初中25364411高中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24.5﹣25.5之间②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30之间③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30之间④这200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30之间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答】解:①解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①(24.597+25.5103)200=25.015,一定在24.5﹣25.5之间,正确;②由统计表类别栏计算可得,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 15,60,51,62,12,则中位数在20﹣30 之间,故②正确.③由统计表计算可得,初中学段栏0≤t<10 的人数在 0﹣15 之间,当人数为 0 时中位数在 20﹣30 之间;当人数为 15 时,中位数在 20﹣30 之间,故③正确.④由统计表计算可得,高中学段栏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 0﹣15,35,15,18,1,当0≤t<10时间段人数为 0 时,中位数在 10﹣20 之间;当 0≤t<10时间段人数为 15 时,中位数在 10﹣20 之间,故④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2分)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 1 .【解答】解:∵分式的值为0,∴x﹣1=0且x≠0,∴x=1.故答案为1.10.(2分)如图,已知△ABC,通过测量、计算得△ABC的面积约为 1.9 cm2.(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答】解:过点C作CD⊥AB的延长线于点D,如图所示.经过测量,AB=2.2cm,CD=1.7cm,∴S△ABC=AB•CD=2.21.7≈1.9(cm2).故答案为:1.9.11.(2分)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其三视图中有矩形的是 ①② .(写出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解答】解:长方体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是矩形,圆柱体的主视图是矩形,左视图是矩形,俯视图是圆,圆锥的主视图、左视图是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带有圆心的圆,故答案为:①②.12.(2分)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PAB+∠PBA= 45 (点A,B,P是网格线交点).【解答】解:延长AP交格点于D,连接BD,则PD2=BD2=1+22=5,PB2=12+32=10,∴PD2+DB2=PB2,∴∠PDB=90,∴∠DPB=∠PAB+∠PBA=45,故答案为:45.13.(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a,b)(a>0,b>0)在双曲线y=上,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在双曲线y=,则k1+k2的值为 0 .【解答】解:∵点A(a,b)(a>0,b>0)在双曲线y=上,∴k1=ab;又∵点A与点B关于x轴的对称,∴B(a,﹣b)∵点B在双曲线y=上,∴k2=﹣ab;∴k1+k2=ab+(﹣ab)=0;故答案为:0.14.(2分)把图1中的菱形沿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将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如图2,图3所示的正方形,则图1中菱形的面积为 12 .【解答】解: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OA=OC,OB=OD,AC⊥BD,设OA=x,OB=y,由题意得:,解得:,∴AC=2OA=6,BD=2OB=4,∴菱形ABCD的面积=ACBD=64=12;故答案为:12.15.(2分)小天想要计算一组数据92,90,94,86,99,85的方差s02,在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减去90,得到一组新数据2,0,4,﹣4,9,﹣5,记这组新数据的方差为s12,则s12 = s02(填“>”,“=”或”<”)【解答】解:∵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常数后,它的平均数都加上(或都减去)这一个常数,两数进行相减,方差不变,∴则s12=S02.故答案为=.16.(2分)在矩形ABCD中,M,N,P,Q分别为边AB,BC,CD,DA上的点(不与端点重合),对于任意矩形ABCD,下面四个结论中,①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②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矩形;③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菱形;④至少存在一个四边形MNPQ是正方形.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①②③ .【解答】解:①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连接AC,BD交于O,过点O直线MP和QN,分别交AB,BC,CD,AD于M,N,P,Q,则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故当MQ∥PN,PQ∥MN,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故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故正确;②如图,当PM=QN时,四边形MNPQ是矩形,故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矩形;故正确;③如图,当PM⊥QN时,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菱形;故正确;④当四边形MNPQ是正方形时,MQ=PQ,则△AMQ≌△DQP,∴AM=QD,AQ=PD,∵PD=BM,∴AB=A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与任意矩形ABCD矛盾,故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二、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1题,每小题5分,第22-24题,每小题5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28题,每小题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5分)计算:|﹣|﹣(4﹣π)0+2sin60+()﹣1.【解答】解:原式=﹣1+2+4=﹣1++4=3+.18.(5分)解不等式组:【解答】解:,解①得:x<2,解②得x<,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19.(5分)关于x的方程x2﹣2x+2m﹣1=0有实数根,且m为正整数,求m的值及此时方程的根.【解答】解:∵关于x的方程x2﹣2x+2m﹣1=0有实数根,∴b2﹣4ac=4﹣4(2m﹣1)≥0,解得:m≤1,∵m为正整数,∴m=1,∴x2﹣2x+1=0,则(x﹣1)2=0,解得:x1=x2=1.20.(5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为对角线,点E,F分别在AB,AD上,BE=DF,连接EF.(1)求证:AC⊥EF;(2)延长EF交CD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BD交AC于点O.若BD=4,tanG=,求AO的长.【解答】(1)证明:连接BD,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AC⊥BD,OB=OD,∵BE=DF,∴AB:BE=AD:DF,∴EF∥BD,∴AC⊥EF;(2)解:如图2所示:∵由(1)得:EF∥BD,∴∠G=∠ADO,∴tanG=tan∠ADO==,∴OA=OD,∵BD=4,∴OD=2,∴OA=1.21.(5分)国家创新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创新竞争力的综合指数.对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前40的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国家创新指数得分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分成7组:30≤x<40,40≤x<50,50≤x<60,60≤x<70,70≤x<80,80≤x<90,90≤x≤100);b.国家创新指数得分在60≤x<70这一组的是:61.7 62.4 63.6 65.9 66.4 68.5 69.1 69.3 69.5c.40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情况统计图:d.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69.5.(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8)》)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