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亚概况缅甸教材.ppt
28页东南亚国家概况 缅甸、泰国、越南 缅 甸 v一、国土与人民 v二、历史概况 v三、政治经济概况 v四、对外关系概况 国名全称 缅缅甸联联邦国歌 世界不灭灭 英文国名 The Union of Myanmar 主要宗教 佛教 国土面积积676581平方公里 官方语语言 缅语缅语 人口5000多万(2006 ) 货币货币 缅币缅币 首都内比都 与美元的汇汇率 1USD=6.43MMK 主要民族缅缅族 与中国的时时差 晚一个半小时时 国家元首 吴登盛总统总统 与中国建交的 时间时间1950年6月8日 政治体制总统总统 共和制 独立时间时间1948年1月4日 备注:缅甸于2010年10月21日,启用新国旗、新国徽 v一、国土与人民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比邻国:中、泰、老、印度、孟加拉国 边境线:中缅2185km,滇缅1997km 面 积:676581平方公里,局世界第39位 2、行政区划:14个省(7邦7省)、两个直辖市 7省:石皆省、曼德勒省、马圭省、勃固省、 仰光省、伊洛瓦底省、德林达依省 7邦:克钦邦、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孟邦、 钦邦、若开邦 备注:1989年Burma更名为Myanmar(缅甸) Rangoon更名为Yangon(仰光) 仰光省:面积最小的一个省 海拔160m—330m,南部海拔低于20m 气候:湿度较大,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差不大 仰光市:(前首都)是缅甸最大的城市 交通枢纽、政府机构、大学院校、工业企业 经济:农业(农作物、养殖业) 工业(国营企业) 交通(海、路、空、铁路) 曼德勒省:位于缅甸中部 地形:高原山区、平原、丘陵 气候:东部高原为温带潮湿气候、南部为热带沙漠 气候、其余地区为准热带气候,温度最高达40℃ 曼德勒市:(瓦城)缅甸第二大城市 矿藏:北部莫谷(红宝石和蓝宝石)、彬乌伦(铁 矿)、南部(钨矿)、玛达雅色金山(汉白玉石)、西部( 石油和石膏石) 经济:农业:农作物、植物 工业:工业园区 掸邦:位于东部高原 面积最大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邦 主要河流:萨尔温江 茵莱湖:缅甸第二大湖泊 矿藏:西部(钨)、北部(银、铅、锌)、 其它地区(铁、锰、钻石、宝石矿) 经济:农业:农作物、捕鱼业、林业 3、地形特点 地势北高南低,东、北、西部均为高山或平原,中央为平原 境内三条平行山脉:西部山脉、勃固山脉、东部山脉 西部山区中的卡格博亚济峰,海拔5881m,为东南亚最高峰 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 山脉与河流把缅甸分为四部分:西部山地 东部的高原地区 若开沿海区 中部的伊洛瓦底江河谷地区 (东部的山区有较丰富的矿藏 ) 4、湖泊河流 伊洛瓦底江:最长最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是缅甸的“母亲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察隅地区, 称(吉太曲), 在云南称独龙江 伊洛瓦底江分:上游(山区) 中游(河谷平原) 下游(三角洲平原) 萨尔温江:缅甸第二大江,发源于西藏东部唐古拉山山脉 (那曲),在云南境内是怒江 萨尔温江河段易形成瀑布,景色壮观,但绝大部分河 段不能航行,仅能漂放木材,萨尔温江上的支流与渡口较多 5、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多山,气温不太高 伊洛瓦底江上游以及掸邦高原“四季如春” 西北部高山地区,寒带气候,全年冬天 中部降雨量少,夏季酷热 南部潮湿,气候闷热 季节:凉季(12月—2月) 热季(3月—7月) 雨季(8月—11月) 6个气候区域 (二)自然资源 1、矿物 缅甸是中南半岛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质、多样的气候和土壤) 主要矿藏:石油、天然气、玉石、红宝石、蓝宝石、钻石 、 铜、钨、铅、锌、锡、锑、金、银、锰、镍、 铁、钠 掸邦西部的铅、锌、银、重晶石矿带 缅甸中部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油气带 2、植物 缅甸是中南半岛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 常绿林、落叶林、荆棘和干燥林、高原草地和山地林、 潮水滩涂林、柚木(国树)、橡胶、藤竹、木柴、果树、植 物药材、香料植物、油料植物、豆类等 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50% 柚木储量为世界总储量的85%—90% 3、动物 300多种哺乳动物,1000多种鸟类,370种两栖动物 绿孔雀为国鸟 1879年《大象保护法》 1912年制定了第一部《野生动物保护法》 v(三)居民与宗教 1、人口:5284万(2004年) 50多个民族,135个支系,缅族人口占65% 城镇化最高的是仰光省 2、民族:135个民族(1983年,缅甸政府宣布) 8大族群:缅族族群(9个民族) 克伦族族群(11个民族) 掸族族群(33个民族) 若开族族群(7个民族) 孟族族群(1个民族) 克钦族族群(53个民族) 克耶族族群(9个民族) v二、历史概况 早期国家(由骠、掸、孟等不同民族建立了国家政权) ↓ 蒲甘时期(1044—1287) ↓ 分裂时期(1287—1531) ↓ 东吁王朝(1531—1752) ↓ 贡榜王朝前期(1752—1823) ↓ 贡榜王朝后期(1823—1885)(三次英缅战争) ↓ 被殖民时期、独立运动时期、建国时期、军政府时期 v第一次英缅战争(1824—1826) v第二次英缅战争(1852—1885) v第三次英缅战争(1885) v 昂山(1947) ↓ 吴努政府(1947—1962) ↓ 奈温(1962—1988) ↓ 苏貌将军(1988—1992) ↓ 丹瑞大将(1992—2010) ↓ 吴登盛总统(2010—今) v三、政治经济概况 (一)政治 1948年独立后,政治上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变化 1948—1962:由吴努领导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和 联邦党政的、模仿西方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 1962—1974:以奈温将军为首的军人组成的缅甸联邦 革命委员会及其创立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的统治 1974—1988:《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下的 实质上是以奈温为首的退伍军人和军人为核心的缅甸社会主 义纲领党的一党制政治 1988—2010:新的军人政府的统治 v这段时期经历了: 两度政党统治:1948—1962的多党政治 1974年的新宪法颁布后的纲领党一党政治 一度军人临时政府:1958—1960 两次军人政变:1962年3月奈温发动的政变 1988年的军人政变 两次为时较长的军政府直接统治:1962—1974 1988—2010 两部宪法:1948—1974《缅甸联邦宪法》 1974—1988《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国名的变更:1948“缅甸联邦” 1974“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88“缅甸联邦” 2010“缅甸联邦共和国” 1、政治制度的演变 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君主政体) ↓ 殖民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印治缅和分而治之 二元政制 印缅分治 ↓ 1948—1962年,议会民主时期的政治制度 ↓ 1962—1988年,革命委员会和社会主义纲领党时期的政治制度 ↓ 1988年,全国实行军管 2、政治体制 1948—1962 多党议会民主的政治体制 1962—1974 军人集权式政治体制 1974—1988 人民议会一院制体制 1988—2010 军政府统治 (二)经济 1、古代经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 2、殖民时期经济:以水稻为主的单一种植经济 铁路修筑 大米、石油、矿业的输出居世界前列 3、1948—1988年的经济 积极发展民族工业;解决土地问题;积极发展 对外经济关系;政府制定发展经济的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发展国有经济、严格限制私人经济的发展;实行由中央政府 统制的计划经济;在对外经济方面,采取“闭关自守” 4、1988年以来的经济 废除“缅甸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实行以市场经济为 导向的经济体制;鼓励和扶植私人经济发展;实行对外开放 政策;进行金融系统的改革,允许私人设立金融机构;调整 农业政策,鼓励垦殖空地、荒地、闲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
5、农牧渔林业 农业:出产热带和温带的多种农产品 稻谷、豆类、小麦、玉米、栗子、花生、芝麻、向日葵 、棉花、黄麻、油棕、橡胶、烟叶、咖啡、香料、甘蔗、辣 椒、洋葱头、大蒜、马铃薯等 畜牧业:主要是养牛、养羊和养猪业 渔业:缅甸渔业特别是海洋渔业的潜力很大 林业:森林覆盖面积为全国土地面积的50. 8 %可供采伐的柚 木面积约6 1 0万公顷:缅甸还盛产多种质硬木,如紫檀木、 铁力木、龙脑香木、月季木、松木等 缅甸已耕地面积2500万英亩,仅占国土面积的1 6%, 而缅甸的可耕地达4500万英亩,因此,至少还有2000万英 亩待开发的土地缅甸农业丰富,农业发畏有着f更大自? 潜力,无论是种植业还是林、牧、捶渔业,无:兰是壬蚕长 生立还是经济作物,都可以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从长远看, 缅甸将戎为东南亚重要的农业国和农产品出口国 6、加工制造业 加工制造业主要有纺织和成衣、食品加工(包括碾米、 、制糖、制酒、制冰,加工饼干、面包、面条、咖啡等)、 建筑材料(包括水泥、砖、玻璃等)、制药、日用化工产品 (包括卫生用品、洗涤用品、肥皂、香皂、工业用油、塑料 制品、电池、油漆等)、普通机械制造与维修(包括自行车 、水泵、电表、手电筒、少量摩托车、发电机、拖拉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