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09554905
  • 上传时间:2024-01-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5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1 总则1.2.1.1 适用范围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 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 料进行强夯置换,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 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 1.2.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2—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2.2 术语1. 强夯法:用大吨位(10〜40t)夯锤,反复起吊至高处(6〜30m)使其自由下落, 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2. 强夯地基:利用重锤自由下落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 为均匀的硬土层来承受上部荷载的地基1.2.3 基本规定1. 强夯施工前,应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 验性施工,以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 筑类型确定2. 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3. 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4. 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1.2.4 施工准备1.2.4.1 技术准备1. 应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2. 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3. 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4. 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5. 其他技术准备工作1.2.4.2 劳动力准备起重司机1 名、起重工2 名;辅助工4 名(单机单班考虑)1.2.4.3 主要机具1. 夯锤:可用钢材制作,或用钢板为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锤 底面为方形或圆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OkPa,对 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夯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 孔,孔径可取250〜300mm2. 起重机械:宜选用起重能力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起重设备,但必 须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均需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 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 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度、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1. 2. 4. 4作业条件1. 场地已整平,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已修好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 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2. 现场积水已排除,满足机械行走作业1. 2. 5施工工艺1. 2. 5. 1工艺流程场地平整一布置夯点一机械就位一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一夯锤自由下落一按设 计要求重复夯击一低能量夯实表层松土1. 2. 5. 2 设计1.有效加固深度: ,H~a \-'雹吶式中 a——修正系数,一般黏性土取0.5,砂性土到0.7,黄土取0.35〜0.5;H 有效加固深度(m);M——夯锺重(t);h 落距(m)实际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锤重和落距外,还有地基土层的性质、不 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密切相 关在缺少经验或试验资料时,可按表1. 2. 5. 2预估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m)表 表1. 2. 5. 2单击夯击能(kN • m)碎石土、砂土等 粗颗粒土粉土、黏性十、湿陷性黄土等 细颗粒土10005.0 〜6.04.0 〜5.010005.0 〜6.04.0 〜5.020006.0 〜7.05.0 〜6.030007.0 〜8.06.0 〜7.040008.0 〜9.07.0 〜8.050009.0 〜9.58.0 〜8.560009.5 〜10.08.5 〜9.0800010.0 〜10.59.0 〜9.5注: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2.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量小于4000kN • m时 为50mm; 当单击夯击能量为4000〜6000kN • m 时为100mm; 当单击夯击能量大于 6000kN • m 时为 200mm;(2)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3.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 遍, 对于渗透性较差的 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 2 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 落距多次夯击,锤印搭接4.两遍夯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 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 间不应少于 3〜4 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5.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 2.5〜3.5 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 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 距宜适当增大。

      6.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 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m7.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 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 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8.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根据夯后原位 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有关规 定确定9.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有关规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或土 工试验确定1.2.5.3 操作工艺1 .强夯工艺要点(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识第一遍强夯点位置,并测量原地面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标高;(5)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落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标高;若发 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 重复步骤(5),按设计要求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 换夯点,重复(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度;(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以上步骤逐次完成强夯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 将功赎罪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标高。

      2. 施工操作要点(1) 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荷载,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障碍物及地 下管线 2)强夯机械必须符合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防止夯击 时起重机臂杆在突然卸重时发生后倾和减少臂杆的振动安全装置一般采用在臂杆的顶部用 两根钢丝绳锚系到起重机前方的推土机上不进行强夯施工时,推土机可作平整场地用3) 强夯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夯击深度应用水准仪 测量控制4) 每夯击一遍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将夯坑平,方可进行下一遍 夯实,施工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强夯时,首先应检验夯锤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 增减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6)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度过大,应及时用砂 土将坑整平,予以补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7)淤泥及淤泥质土地基强夯,通常采用开挖排水盲沟(盲沟的开挖深度、间距、 方向等技术参数应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或在夯坑内回填粗骨料,进行置换强夯8) 强夯时, 会对地基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一定的振动,夯击点宜距现有建筑物 15m 以上,如间距不足,可在夯点与建筑物之间开挖隔振沟带,其沟深要超过建筑物的基 础深度,并有足够的长度,或把强夯场地包围起来。

      3.雨期强夯施工措施(1)强夯施工宜在干旱季节进行在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 质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2)根据总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明沟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明沟,以确保施工 质量3)对强夯的区域及时进行表面碾压4)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5)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虚土上或低洼处作业,同时应 进行试吊,将夯锤吊离地面 lm 左右往返起落数次,确定稳妥后,方可正式强夯6)使用轮胎式起重机在强夯和移机过程中都应铺设垫板1.2.6 质量标准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 1.2.6 的规定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表 1.2.6项目序 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地基强度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2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项目序 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 数值1夯锤落距mm±300钢索设标志2锤重Kg±100称 重一般项目3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计数法4夯点间距mm±500用钢尺量5夯击范围(超过基础范围距 内 离设计要求用钢尺量6前后两遍间歇时间设计要求1.2.7 成品保护1.做好现场测量控制桩、控制网的保护工作。

      2.做好现场夯击位置布点的保护工作3.做好现场排水设施的保护工作1.2.8 安全环保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保证体系,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 学习安全技术规范及施工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2.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整改3.进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4.吊机起重臂活动范围内严禁站人,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强夯区域5. 夯机驾驶室前应安装安全防护网,测量仪器应架设在距夯机 30m 以外的地方, 夯锤下落位置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距离为 20m6•汽车吊行走时应铺放4mX2mX0.02m钢板7.施工时应随时观察机械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8.施工应按计划有序进行,保持现场安全文明施工9.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定期清理,以免污染环境1.2.9 质量记录1.强夯施工纪录;2.强夯地基质量检验评定;3.强夯地基承载力检验记录;4.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和记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