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文考点课件.ppt
50页中考备考 说 明 文 阅 读考点· 知识· 方法应城市实验初中 刘虹明确新教材对说明文阅读和考查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中说明文阅读和考查有明确的要求,综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理清说明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3、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4、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等 一、考点梳理:常规题:1、看文题读信息、明确说明的对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2、指出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3、辩析说明顺序划分文章或段落中的层次4、理解说明文中重点词语、体会语言的准 确性5、谈文章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一、考点梳理开放题: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二、知识回顾1、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说明文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内容的科学性第二,结构的条理性第三,语言的准确性二、知识回顾2、把握说明的对象,区别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知识回顾3、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来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筛选法:摘录标题或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综合概括法:综合全文的内容,小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概括概括要抓住主要内容,做到准确完整、简明扼要二、知识回顾答题方式: 1、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如: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 、事理说明文:介绍××的原理(原因、方法等) 如:《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生态环境破坏、形成生物入侵的原因、世界各国对它采取的措施)二、知识回顾4、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进行详细的说明,结尾作总结说明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总)式、分总式、递进式、并列式二、知识回顾5、分析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词句。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介绍抽象事物或事理,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表现为在介绍事物、事理时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特征的过程二、知识回顾6、分析说明方法的类型及作用对说明方法的考查,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辨析说明方法要能分辨出全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辨出指定段落或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注意:有时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特征,兼用几种说明方法,答题时要考虑周全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对各类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有大致的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二、知识回顾答题方式: 让学生记住这样几个词: 条理清楚、具体直观、 深入浅出、鲜明突出、 科学准确二、知识回顾①列数字:以具体的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人们对所说明的事物有具体的了解② 举例子:运用恰当的××例子说明了××,使说明事物的特点更清楚,内容更充实、具体二、知识回顾③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了××(对象的特征或某一方面)或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突出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④打比方:运用通俗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或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二、知识回顾⑤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总的格式为: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的内容),使读者××⑥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说明的对象),使读者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或者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简炼概括周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二、知识回顾⑦作诠释: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清楚明白简单概括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⑧画图表:运用的画图表说明方法,精确直观的反映……(事物)的……特点 二、知识回顾⑨)摹状貌: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更形象生动的说明……(事物)的……特点 ⑩引用: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更形象生动的说明……(事物)的……特点具有说服力,诗歌古文还具有增加文章文采的特点二、知识回顾7、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抓住关键性语句的中心语,如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境中要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2)抓住文中使用的修饰限制性词语如文中使用的数量词、副词、形容词等是怎样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的。
考查类型主要有两种:A型:文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B型:文中加点的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二、知识回顾方法是:抄下它,解释它,正反两面说清它答题方式:A型: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留有余地,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型:不能,删掉“××”词,句子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三、方法运用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三、方法运用②人体内2/3 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人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
其原因在于,感冒a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 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玲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 ,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 所以, 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 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 ,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
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 b大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 1/3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另外,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 “厌食”1、说说你从文题获得了哪些信息?2、本文扣住饮水,说明了什么问题?3、本文的说明顺序 ,结构为 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 5、文章第⑤、⑥段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述其作用6、下列句子中a处划线词好在哪里?b处划线词能否删掉?为什么?①感冒a大多数由病毒引起②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 b大约需1200毫升。
7、任选角度谈谈本文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8、 文章结尾说“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厌食 '”事实上,在我们周围,喝饮料代替喝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读了本文,你对喝饮料代替喝水的现象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本文饮水知识和身边生活现象简要谈谈三、方法运用1、说说你从文题获得了哪些信息?三、方法运用1、说说你从文题获得了哪些信息?方法:可以从几个方面是思考——文体、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等说明文;饮水与健康(的关系);说明饮水的重要性三、方法运用2、本文扣住饮水,说明了什么问题?三、方法运用2、本文扣住饮水,说明了什么问题? 方法:浏览全文,整体感知,理清段落层 次,找关键语句概括归纳 说明了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和饮水要注意的问题 三、方法运用3、本文的说明顺序 ,结构为 逻辑顺序 并列式三、方法运用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三、方法运用方法:(1)直接筛选法:摘录标题或文中的关键语句。
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综合概括法:有的文段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小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概括概括要抓住主要内容,做到准确完整、简明扼要从以下4个方面来说明的:①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②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④喝足够的水,可延缓衰老,利于长寿 三、方法运用5、文章第⑤、⑥段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述其作用方法:看所列数字、划线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让学生用线划出来,再结合此说明方法本身固有的特点谈,将语言组织通顺即可 参考:①例子:“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 成人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作用:用数字准确具体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特点②例子:“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作用:用具体数字精确说明了特定体重的中年人每日的排水量 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具体实例喝水可以预防感冒说明了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让人更清楚明白,确切可信。
三、方法运用6、下列句子中a处划线词好在哪里?b处划线词能否删掉?为什么?①感冒a大多数由病毒引起②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 b大约需1200毫升方法是“抄下它,解释它,正反两面说清它”答题方式:A型: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留有余地,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型:不能,删掉“××”词,句子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A型: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留有余地,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型:不能,删掉“××”词,句子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① “大多数”意为大多数情况,准确地说明了不排除少数情况感冒由其它因素引起,留有余地,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大约”一词不能删,删掉就变成了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需1200毫升显得太绝对,用了“大约”一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三、方法运用7、任选角度谈谈本文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方法:扣住文体特点谈其中之一即可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为: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
即能准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为了给读者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要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参考答案:体现在内容的科学性水对人体健康极其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介绍时从科学的角度具体说明了水对人体为什么重要,文章的二至五段从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喝足够的水可延缓衰老利于长寿四个方面来说明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这些内容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本文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参考答案: 体现在结构的条理性在介绍水与健康的关系时,一至五段先介绍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六至七段介绍说明饮水要注意的问题,这样由主到次的安排说明顺序,使文章显得很有条理,层次清晰,体现了本文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体现在语言的准确性文章在介绍水与健康的关系时多处运用了表修饰、限制的词语,使表达准确无误例如:“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一句中“大多数”意为大多数情况,准确地说明了不排除少数情况感冒由其它因素引起,说话留有余地,符合实际。
再如:“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 大约需1200毫升”,一句中“大约”一词表推测,意为不完全确定,用了“大约”一词,不显得太绝对,符合实际情况,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正是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体现 体现在探求真知的实践性本文在介绍人一天要喝多少水时,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给出答案,而是经过美国科学家测定得出的结论说明时以一个体重为65公斤的中年人为例,排出多少水应补充多少水,都是经过了具体严格的测算得出的实践出真知,本文科学测定的实践性体现了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体现在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为了说明随着年玲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问题,将胎儿、初生婴儿、少年、成年男子、老年男子身体中水占人体的比重一一列出,分别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具体准确真实的数字体现出了本文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三、方法运用8、 文章结尾说“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厌食 '”事实上,在我们周围,喝饮料代替喝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读了本文,你对喝饮料代替喝水的现象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本文饮水知识和身边生活现象简要谈谈。
三、方法运用方法:知识性的内容可以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的,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不可忽视题干中的要求“结合本文饮水知识和身边生活现象简要谈谈那么,答题时将身边的现象结合原文中的知识性内容组织好语言即可 参考答案:我知道了用喝饮料代替喝水是十分危害身体的,在生活中应当多喝水少喝饮料在我们班上,很多同学总是喜欢喝饮料而很少喝水,这有损健康,因为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还容易使人 “厌食”,长期如此,会使自己发育不良,同时对身体也是一种摧残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