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市场信用的维持机制与路径选择.doc
5页试论市场信用的维持机制与路径选择(作者: 单位: 邮编: )信用问题首先表现为道德问题,信用关系的维系需要依靠道 德力量,这是因为:(1)无论什么样的市场规则,其中都渗透着一定 的伦理道德关系,它们是维系市场信誉的重要力量从经济发展史看, 信用关系在初始期依赖于一种道德力量,信用是社会主体的一种债务 道德2)以法律等形式表现的正式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他们是否与内在演变出来的、通过伦理道德等反映的非正式制度相 互补研究表明,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相容性愈高,社 会的交易成本就愈低,失信行为也愈少3)道德调节是市场交易活 动中成本最低的一种调节方式,远低于法律调节而且,法律等正式 制度安排总是有效率边界的,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市场行为不可能都由 法律制度加以规范和调节,有些市场行为通过正式合约安排既无必 要,更不经济,况且,许多市场行为的道德约束比法律约束更有效 经验研究表明,即使像美国这样法律制度最健全的国家,大部分的交 易活动也是通过非正式的合约安排进行的,商业纠纷的解决常常并不 借助法律的裁决在法律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非正式的合约则更为 普遍新制度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诺斯也承认,自由市场秩序本身并不 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 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平、正义等方面有良 好的道德人去操作这个市场。
尽管道德约束是维系良好信用关系的重要支柱,但也应该看 到,市场交易中的道德约束较软,特别是当一个社会失信行为较为严 重时,道德约束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而且作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是 基于血缘、亲缘、地缘基础之上的,因而缺乏强制力和广泛性这说 明,信用关系的维持仅靠道德力量加以维系是远不够的,那是一种残 缺的信用支持体系,难以维持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还须要有完善的 法律来保护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明确、约束机制硬化、作用范围 广泛、违约制裁严厉等特点,完善的法律能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给予有 效的保护,使人们能建立稳定的预期,从而有积极性去讲信用、守信 用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对失信行为惩治不严,人们建立信用的积 极性就可能大大降低,违约行为就可能充斥市场交易过程之中因此, 法律作为保护信用的底线作用不可低估不过,法律对市场交易行为 的规范同样有其局限性,尤其在我国更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1) 法律本身的局限性;(2)立法滞后,缺乏稳定性;(3)法律约束力不强; (4)法律执行较难正是由于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具有各自的优势和 局限性,两者的互补就成为逻辑上的选择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信用 秩序,产权是基础,在产权明晰且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发挥道德 约束和法律规范对于信用维持的基础性作用。
二)加强信用法律制度建设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建立一个好的市场体制 冲国就应该从 法治人手,而建立一个独立、公正和高效的司法体制是遏制失信现象 的根本前提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其严格执行是维护信用的底线,也 是将信用制度内化为信用意识、信用精神的保障有了明晰的产权, 并不意味着企业就一定会守信用,因为再明晰的产权也不能保证企业 在有空子可钻的时候不钻空子,再明晰的产权也不能让所有的交易都 是重复博弈如中国现在大量的私营、个体经济,它们虽然有自己明 晰的产权,但他们目前的信用状况却很差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切实 可行的法律、法规制度,用法律的强制力来保证人们对于契约的遵守 和尊重在现代契约信用的建立过程中,法律作为维护信用底线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事实上,现代人的信用意识、信用精神的培养,是 严格的法律制度长期内化的结果这也正是为什么司法制度健全的国 家人们更讲信用的重要原因中国信用的重建也必须主要靠法律只 有法律才能建立起人们相互之间对于彼此行为的可靠预期,是现代社 会生活最为保险的守护神,是对契约信用最有力的保障手段和约束机 制英国学者托马斯霍布斯告诫我们:没有武力作保证,契约不过 是空文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况,需要我们提高宪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强化宪法对于社会的规范功能。
为了使经济交易能够有法可依,要加 快经济立法工作,尤其是针对经济信用问题严重,需要尽快完善《人 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 等基本的经济法律,还要制定《信用法》、《公平交易法》等新法;为 了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需要完善和强化《担保法》、《合同法》、 《金融违法行为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三)加强信用道德教育完善的法律和道德是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两大基本机制,两 者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一方面,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保证人们更守 信用、更讲道德另一方面,良好的道德可以大大减少对法律的需求, 节约大量的交易成本如果事无巨细都靠法律,那么巨大的负荷将使 法律难以实施加强信用道德教育,要把握以下目标导向:(1)坚持 公正平等、诚实透明、互惠互利的原则公正平等既是社会主义的基 本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本质诚实透明是公正平等的前提, 互惠互利是公正平等的具体体现所以,应通过深入持久的道德教化 和启发诱导,培养全社会诚实公正、互惠互利的取向2)确立权利 与责任、义和利、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意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必须克服传统上将道德的本质理解为“利他”和“自我牺牲”,将“义” 秋利”对立起来的陈旧观念,强调“不侵害他*★益下谋取个人正当利 益”的道德底线。
市场经济的基础就是鼓励人们谋取自我的正当利益, 强调义与利的统一如果把道德的本质看做是刑他”和咱我牺牲”,那 就会把道德与谋利对立起来,不仅会使所谓的高尚道理精神,既是我 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精髓必须使每个公民从小得到这种思想意识和习惯的熏陶和培养同时,各行各业要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并要求从业人员遵守,视其为最起码的责任和义务四)建立信息传递机制和信用经济激励机制为了促进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时信息对称、避免“逆向选择”,从中国实际出发,又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信息传递机制的建设:(1)信息征集,建立个人和组织的信用档 案,实现信息的共享如果交易对象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这就等价 于经济主体的每次交易都是与同一个人进行重复博弈这样,可以使 那些有过欠账不还、造假贩假或失职记录的个人或企业,终身都受到 这些不良信用记录的影响这样,就有足够的威慑力量,使经济主体 谨慎行事2)信用评估和发布资信评估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市场 提供信息服务,它们是维护市场秩序、促使市场成熟和壮大的非常重 要的一环资信中介机构应客观、公正、独立地为企业和个人传导信 息,把自己建成独立的、不归属任何官方部门的机构。
3)组织的约 束在市场经济中,组织是将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的机制,是 信用的载体参加一个社团组织等于获得一个“社会印章”,得到一个 信用认证如果一个组织拥有足够的信用,而组织内部的信息是相对 透明的,那么组织内部成员就可以通过组织来向人们显示其信用,因 为它的信用是受组织约束的当然,现代社会的非对称信息问题,仅 仅靠信息征集和发布等信息传递机制是难以彻底解决的如在委托代 理关系中,委托人即使广泛征集了信息,能了解的有关代理人的信息 也是有限的,如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代理人的才能等并不那么容易掌 握委托人可以设计出有效的代理人激励机制,尽可能地把代理人的 活动诱导到与委托人的利益相一致的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