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济学]第三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课件.ppt

38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299789401
  • 上传时间:2022-05-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45.50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一、西方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一)人文主义(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三)慈善思想(四)救济思想空想社会主义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提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人类社会福利得以 充分发展和进步的社会 康帕内拉 太阳城 提倡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们互帮互助和重 视国民福利的自然和谐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2、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傅立叶 他认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圣西门 人类科学概论 新基督教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一)大同社会论(二)社会互助论 (二)仓储后备论 (四)社会救济论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一、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理论一、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理论(一)福利经济学说(一)福利经济学说(二)德国新历史学派(二)德国新历史学派(三)凯恩斯主义(三)凯恩斯主义(四)新剑桥学派(四)新剑桥学派(五)贝弗里奇(五)贝弗里奇(六)新自由主义(六)新自由主义(七)布莱尔(七)布莱尔(八)瑞典学派(八)瑞典学派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标志: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出版 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其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为基础,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达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从而增进人类福利 他所认为的收入平等,就是国家通过累进所得税政策把向富人征得的税款用来举办社会福利设施,让低收入者享用。

      庇古认为,通过这一途径实现“把富人的一部分钱转移给穷人”的“收入平等”,就可以使社会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末 卡尔多 假想的补偿原理:是指某一经济变动虽然有受益者和受损者,如果受益者给予受损者以补偿,使得受损者也接受这一变化,那么这一经济变化就意味着社会经济状态的增进 德国新历史学派施穆勒:19世纪70年代国家除政治职能外,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国家职能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强调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强调劳工问题 的严重性人类经济生活不仅要满足物质方面的欲望,还要满足高尚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欲望:强调经济与伦理道德的相关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20世纪2030年代 凯恩斯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提高消费倾向,实现充分就业,提高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 但在凯恩斯主义思想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是有限的,是一种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取向,并非真正关注社会保障本身实现充分就业就是实行就业社会保障,就业社会保障是它主要理论观点之一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石之一 新剑桥学派二战后流行于英国的凯恩斯主义的两个分支之一,以凯恩斯收入分配理论为依据,出发点解决社会分配的不公平问题,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代表人物:罗宾逊等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社会分配的均等化 实行高额财产税和累进所得税 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人员等进行培训 对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贝弗里奇 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爵士发表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报告的主要思想是保护由各种社会风险所导致的每个贫困人员国家应该消除国民的五大毒瘤,即贫困,疾病,愚昧(教育)、肮脏(住房和环境)和懒惰。

      社会保障的原则:普遍性原则(又称全民保障原则)、保障基本生活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全面的原则(以公民需要为原则)、实行均一保险费支出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社会保障的方式: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 树立了保障项目从零星分散到的全面系统的典范对二战后发达国家盛行的“福利国家”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新自由主义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派别 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兴盛于80年代反对国家直接干预社会保障事业,强调国民个人的自助精神,并认为每个国民都需要确立自我保障意识,家庭也要对其成员承担生活保障的责任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就是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推动政府削减社会保障事业并将其转归民间组织来管理和经营;降低社会保障水平并由补充保险等其他手段来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运作和投资越来越向私营部门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1998年“ 第三条道路”思潮既不采取完全的市场形式,也不采用国家包揽方式,而是将效率与公平,自由市场与国家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之间实现均衡 社会保障的“ 第三条道路”主张社会公正,强调个人、社会、和国家共同的责任,国家提供给国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支援最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员,同时鼓励和倡导私营机构来承担这方面的责任,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消费者自由选择服务体制。

      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个人应承担比过去更多的责任布莱尔的社会福利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新英国一书中,在这部新工党新政策的宣言书中,布莱尔提出了“第二代福利”的思想和主张 “第二代福利”思想1、第二代福利是要给人以扶持,而不仅仅是施舍它意味着多种服务,而不仅仅是现金补贴,它包括子女抚养和子女补贴、培训和失业救济金、老年人赡养和养老金社会福利应成为人们实现成功的“跳板”,而不应该成为各种缓解性措施失败后的安全网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必须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现代社会福利的目标,应该鼓励人们从事工作以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不仅仅是依靠救济而生活 “第二代福利”思想3、第二代福利应该能够适应英国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和照料孩子是夫妻共同承担的,而且退休生活将构成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必须使这种家庭生活变化趋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感来替代恐惧感4、现代社会福利应该增强人们的社区感和使命感,现代福利社会所依靠的不是发放更多福利的家长式政府,而是提供就业和教育、帮助人们自救的能动性政府第二代福利不应该通过高高在上的政府来发号施令,而应该鼓励地方决策和革新措施,鼓励公共和私人开展合作。

      瑞典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把“充分就业”和“收入均等化”作为社会保障的两个主要内容,主张国家干预,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实现“充分就业”同时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趋于均等化,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收入均等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保留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经济上实行国有化、福利国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制度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瑞典的社会保障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二、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列宁马克思与恩格斯贫困化思想 济贫思想 社会保障再分配思想 关于必要劳动价值的社会保障思想关于最低工资的社会保障思想 社会保障再分配思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末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应该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关于必要劳动价值的社会保障思想马克思认为: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以上所需要的劳动为必要劳动,超出部分为剩余劳动列宁1、社会保障原则、社会保障原则 1912年劳动者保险纲领提出四项原则1917年在党纲修正资料中加以概括 1918年10月劳动者社会保障原则中进一步完善2、社会保障权利、社会保障权利 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还体现在前苏联的宪法中 1936年的宪法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了社会保障权利 1977年通过的新宪法对社会保障的规定更加具体化 列宁3、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特征、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特征 社会保障的实施对象具有普遍性 社会保障的权利是完全得到保障 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无差别,平等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社会保障的实施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 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或社会来负担 社会保障水平 随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劳动者等国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家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三、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贫困理论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理论1、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保障中的相互关系、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保障中的相互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基本矛盾 :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矛盾关系,效率和公平的增加,都要以对方一定的损失作为代价 公平与效率的相互补充: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有公平的质的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

      反过来,要提高效有公平的质的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反过来,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 2、理论的产生、理论的产生人们发现,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过去往往强调社会的公平性,重视社会保障对经济的积极作用,而比较忽视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在理论上开始从传统的偏重于公平转向以公平为主并兼顾效率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1、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通过政府来举办社会保障制度来弥补市场失灵,或者来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社会公平问题 2、政府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失灵具体表现为政府对人们的生活领域干预过大,包揽太多由于片面地强调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结果导致了社会保障的发展程度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并产生了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1、两者之间的一般关系、两者之间的一般关系在社会公平的基本目标下,社会保障具有社会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基本功能 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规模2、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从整体上有积极影响,但其相对影响或个别影响可能是不确定的,甚至是消极的,会阻碍劳动力供给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3、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社会保障支出会成为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因此社会保障必然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从而影响雇主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

      贫困理论1、贫困的类型、贫困的类型 绝对贫困:在某一时期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贫困或者生存状态相对贫困:在同一时期或者同一国家,由于某些人或者某些家庭的收入水平低于另外一些人或者家庭而产生的生活状况或贫困状态 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运用社会政策(社会救助)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理论2、衡量贫困的指标、衡量贫困的指标 基尼系数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 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低于0.2 收入绝对平均 0.2-0.3 收入比较平均 0.3-0.4 收入相对合理 0.4-0.5 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 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基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