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知识全面介绍.docx
9页上皮性肿瘤(1) 良性上皮性肿瘤1) 乳头状瘤:肿瘤向表面外生性生长形成乳头状突起,并可呈 菜花状或绒毛状外观,由覆盖上皮发生肿瘤的根部较狭窄形成蒂与 正常组织相连镜下每一乳头都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状间质组成轴心, 其表面覆盖的增生上皮因其起源部位不同,可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 或移行上皮在外耳道、阴茎及膀胱和结肠的乳头状瘤较易转变为乳 头状癌2) 腺瘤:由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粘膜腺的腺瘤多呈息肉状, 腺器官内腺瘤呈结节状,且常有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结 构与起始腺体十分相似,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浆液和粘液, 常见于甲状腺、涎腺、卵巢、乳腺等处根据腺瘤的组成成分或形态特点,可将腺瘤分为囊腺瘤、纤维腺 瘤、多形性腺瘤和息肉状腺瘤等类型① 囊腺瘤是由于腺瘤组织中的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渐扩张并 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见于卵巢,偶见于甲状 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粘液性囊腺瘤,常为多房 性,囊壁光滑,少有乳头状增生另一种是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腺 上皮向囊腔内呈乳头状增生,并分泌浆液,所以称为浆液性乳头状囊 腺瘤② 纤维腺瘤是女性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除腺上皮细胞增生外, 同时还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这种肿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③ 多形性腺瘤好发于涎腺,特别是腮腺,过去常称为混合瘤由 腺组织、粘液样及软骨样组织等多种成分混合而成本瘤生长缓慢, 但切除后常易复发④ 息肉状腺瘤发生于粘膜,呈息肉状,有蒂与粘膜相连,多见于 直肠其中表面呈乳头状或绒毛状的恶变率较高结肠多发性腺癌性 息肉病常有家族遗传性,不但癌变率较高,并易早期发生癌变2)恶性上皮组织肿瘤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统称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常以浸 润性生长为主,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发生于皮肤、粘膜表面者呈息 肉状、或菜花状,表面常有坏死及溃疡形成,发生在器官内者为不规 则的结节状癌早期一般经淋巴道转移,到晚期才发生血道转移这 与间叶组织恶性肿瘤有区别,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主要先经血道转移 癌的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1) 鳞状细胞癌:常发生于原有鳞状上皮覆盖部位,如皮肤、 口腔、唇、子宫颈、阴道、食管、阴茎等,也可发生于鳞状上皮化生 的部位如支气管、胆囊、肾盂等处,正常时虽不由鳞状上皮覆盖,但 可通过鳞状化生而发生鳞状细胞癌肉眼呈菜花状,可向深层浸润生 长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可在镜下观察,层状角化物称为“癌珠”, 分化较差的鳞癌无角化珠形成,甚至也无细胞间桥,瘤细胞呈明显的 异型性并见较多的核分裂像。
2)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面部,如眼睑、颊及鼻翼等处, 由该处的原始上皮细胞或基底细胞发生癌巢主要由浓染的基底细胞 样的癌细胞构成本癌生长缓慢,表面常形成溃疡,并可浸润破坏局 部的深层组织,但很少发生转移本癌对放射治疗敏感,临床呈低度 恶性经过3) 移行上皮癌:膀胱、肾盂等处移行上皮易发生,呈乳头状、 多发性,可溃破形成溃疡或广泛浸润膀胱壁镜下,癌细胞似移形上 皮,呈多层排列,异型性明显4) 腺上皮癌:较多见于胃肠、胆囊、子宫体等是腺上皮发 生的恶性肿瘤,分化较好的具有腺样结构的称为腺癌,分化差的常形 成实体性癌巢,不形成腺腔的称为实体癌分泌粘液较多的称为粘液 癌,又称胶体癌,常见于胃和大肠镜下可见粘液聚集于癌细胞内, 将核挤向一侧,使该细胞呈印戒状,称为印戒细胞5) .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如长期存在 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转变为癌常见的癌前病变有:① 粘膜白斑:常见于口腔、外阴等处粘膜由于鳞状上皮的过度 增生和过度角化并有一定异型性,长期不愈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② 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这是妇科常见疾患,是在慢性宫颈 炎基础上,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来自子宫颈管内膜的单层柱状上 皮取代,可以转变为宫颈鳞状细胞癌。
③ 直肠、结肠的腺瘤性息肉:单发、多发均可发生癌变,有家族 史的多发者,更易发生癌变④ 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常因内分泌失调引起,伴有导管内乳头状增生者易发生癌变⑤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上皮的肠 上皮化生可发生癌变慢性胃溃疡长期不愈,也可发生癌变,其癌变 率大约为1%⑥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反复溃疡和粘膜增生的基础上可发生结 肠腺癌⑦ 皮肤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和痿管特别是小腿慢性溃 疡可发生鳞状上皮增生,易癌变⑧ 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相当一部分可进一步 进展为肝细胞性肝癌非典型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是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 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多发生于皮肤或粘膜表面的鳞状上皮, 也可发生于腺上皮这种非典型性增生如累及2/3以上尚未达到全层 的为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很难逆转而发生癌变癌前病变常通过这种 形式转变为癌原位癌:原位癌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 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称为 原位癌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间叶组织肿瘤(1) 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这类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高,其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硬度、颜 色等均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相似。
肿瘤生长慢,一般具有包膜常见 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 纤维瘤: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排成束状,互相编织,纤维 间含有纤维细胞,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有包膜,切 面呈灰白色常见于四肢及躯干的皮下此瘤生长缓慢,手术摘除后 不再复发2) 脂肪瘤:好发于背、眉、颈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组织,外观 为扁圆形或分叶状,有包膜,质地柔软,色淡黄,有正常的脂肪组织 的油腻感镜下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的区别在于脂肪瘤有包膜瘤组 织分叶大小不规则,并有不均等的纤维组织间隔存在脂肪瘤一般无 明显症状,但也有引起局部疼痛症状者,很少恶变,手术易切除3) 脉管瘤:可分为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中以血管瘤最为常 见多为先天性发生,所以常见于儿童血管瘤全身都可发生,但以 皮肤最为常见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 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窦构成)及混合性血管瘤(即两种改变并 存)海绵状血管瘤肉眼观为地图状边界清楚的无包膜紫红色病损,呈浸润性生长在皮肤或粘膜可呈突起的鲜红肿块,或呈暗红色或紫 红色肿块,压之退色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内含淋巴液 淋巴管呈囊性扩张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称为囊性水瘤,此 瘤多见于小儿。
4) 平滑肌瘤:常见于子宫、胃肠瘤组织由形态比较一致的 梭形平滑肌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成束状、互相编织,核呈长杆状,两 端钝圆,核分裂像少见5) 骨瘤:常见于头面骨及下颌骨,也可累及四肢骨镜下可 见骨瘤由成熟的骨质组成,但失去其正常的骨质结构和排列方向6) 软骨瘤:分为外生性软骨瘤和内生性软骨瘤镜下可见肿 瘤由成熟的透明软骨组成,呈不规则的分叶状切面呈淡蓝色或银白 色,半透明,可有钙化和囊性变2)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统称为肉瘤癌与肉瘤的区别如下:(1) 癌的组织来源为上皮组织;肉瘤的组织来源为间叶组织2) 发病率:癌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上的 成年人;肉瘤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3) 大体特点:癌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肉瘤质软、色灰 红、湿润、鱼肉状4) 组织学特点:癌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 组织有增生;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 管丰富,纤维组织少5) 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 纤维6) 免疫组织化学:癌细胞表达上皮标记(如细胞角蛋白)肉 瘤细胞表达间叶标记(如波形蛋白)(7) 转移:癌多经淋巴道转移;肉瘤多经血道转移。
常见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纤维肉瘤:是肉瘤中常见的一种发生部位与纤维瘤相似, 好发于四肢皮下组织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小, 与纤维瘤有些相似分化不好的纤维肉瘤则有明显的异型性纤维肉 瘤分化好者生长较慢,转移和复发较少见,分化不好者生长较快,易 发生转移,切除后较易复发2)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下肢,其次是上肢深部软组 织及腹膜后,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电镜下,主要见成纤 维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此外还可见原始间叶细胞、肌纤维母细胞、 黄色瘤细胞、多核瘤巨细胞异型性非常明显,核分裂像常见大多 数肿瘤中可见中等量或多量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有的区域可见纤维 母细胞呈车辐状,被认为有一定的诊断意义3) 脂肪肉瘤:好发于大腿及腹膜后的软组织深部,来自原始 间叶组织,很少由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极少 见于青少年肉眼观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常有一层假包膜,可似 一般的脂肪瘤,切面可呈粘液样外观,或均匀一致呈鱼肉状本瘤的 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可见分化较差的星形、梭形、小圆形或呈明显 的异型性或多型性脂肪母细胞,胞浆内可见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 泡,也可见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
4) 横纹肌肉瘤: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头、颈、泌尿 生殖道及腹膜后镜下由不同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瘤组成根据瘤细 胞的分化程度、排列结构和大体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胚胎性横纹肌 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多型性横纹肌肉瘤5) 平滑肌肉瘤:较多见于子宫和胃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镜下见瘤细胞有不同程度异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对判断预后有重要 意义6) 血管肉瘤:血管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发生于全身各器 官和软组织,尤以头面部多见发生于软组织的多见于皮肤,肿瘤内 部易有坏死出血,有扩张的血管时,切面可呈海绵状镜下,分化较 好者,瘤组织内血管形成明显,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血管腔内皮 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分化差的血管肉瘤,细胞 常呈片团状增生,形成不明显的、不典型的血管腔或仅呈裂隙状,瘤 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7) 骨肉瘤:起源于骨母细胞,常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 骨,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X线可见特征性的Codman三角和 日光放射状影像8) 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母细胞,好发于盆骨,年龄多在40~70 岁镜下见软骨基质中散布有异型性的软骨细胞出现较多的双核、巨 核和多核瘤巨细胞。
⑶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1)视网膜母细胞瘤:起源于视网膜胚基的恶性肿瘤,常见于 3岁以下的婴幼儿,是一种常染色体性遗传病,并有家族史大多数 发生在一侧眼,但也可双眼发生,肉眼观呈黄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状肿物,切面有明显的出血和坏死,并可见钙化点镜下可见肿瘤由小圆 细胞构成,常只见核而胞浆不明显,瘤细胞有时围绕一空腔呈放射状 排列,形成菊形团转移一般不常见2)色素痣与黑色素瘤:色素痣为良性错构瘤性畸形的增生性 病变,按其在皮肤组织内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交界痣、皮内痣、 混合痣三种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见 于30岁以上成人可由交界痣恶变而来,也可以一开始就是恶性 镜下可见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4)多种组织构成的恶性肿瘤肿瘤的实质由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称为混合瘤常见 的有畸胎瘤、肾胚胎瘤、癌肉瘤1) 畸胎瘤:根据组织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可分为良性畸胎瘤和 恶性畸胎瘤根据外观可分为囊性和实性良性畸胎瘤又称为皮样囊 肿,多见于卵巢,呈囊状恶性畸胎瘤多为实性,在睾丸比卵巢多见 容易发生转移,可转移到盆腔及远处器官畸胎瘤还可见于纵隔、骶 尾部、腹膜后、松果体等处2) 肾胚胎瘤:又称为肾母细胞瘤或Wilms瘤,由肾内残留的 未成熟胚胎组织发展而来,多见于5岁以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