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暨河北省特产蚕桑研究所简介.doc
5页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暨河北省特产蚕桑研究所简介?蚕史文化?北方蚕业 2008,29(3)总第 118 期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暨河北省特产蚕桑研究所简介杨贵明(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河北承德 061000)1 沿革及科研工作概述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河北省特产蚕桑研究所)始建于 1959 年,所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河北省承德市,于 1958 年在原承德专署二道河子蚕种场基础上改建而成.期间名称和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95 年 1O 月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更名为"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特产蚕桑研究所",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属科研事业单位,2001 年 6 月在科技体制改革中与承德医学院合并,同年 8 月更名为"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 ",并加挂"河北省特产蚕桑研究所" 牌子,继续发挥河北省唯一蚕业专业研究所的职能,合并后的蚕业研究所进一步拓宽了特色资源的研究领域,并加强蚕业产品及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力度.截止2001 年底,土地面积 82.39hm.(1235 亩),固定资产 415.74 万元,全所在职职工 71 名,离退休职工 49 名.目前,全所在职职工 28 名,其中高级科技人员 5 人,中级科技人员 14 人.蚕业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蚕,桑新品种选育,家蚕经济饲养,桑树栽培,生物防治,植物组织培养,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及蚕业产品开发等研究工作.截止2007 年 12 月底,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项目)100 余项,其中国家级 2 项,省级 17 项(省自然基金 3 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成果 38 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 1 项,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四等奖 3 项,厅局级 26 项.《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桑树)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桑稍小蠹虫天敌的发现及应用技术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蓖麻蚕化性调控及其机理的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桑叶茶的研究 "获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桑叶茶收稿日期:2008—8 一 lO作者简介:杨贵明(1961 一),男,研究员.产品获 99'(石家庄 )全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 .在国内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百余篇,独立出版"河北省桑树品种志"一部,参与编写出版 "中国桑树品种志","中国蚕业区划"等图书 6 部,培育的黄鲁选,冀桑 2 号等 7 个桑树新品种,抗逆性强,叶质好,适宜北方地区推广种植.自主研发的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灭腐新"农药,解决了防治中的难以预防,病疤重犯和愈合不良三大突出问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践应用效果优良.建所以来,通过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科技人员发扬艰苦创业,科学严谨,求真务实,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科研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有 2 名科技人员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有 5 名科技人员被承德市政府授予承德市"拔尖人才 "称号,1 名同志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 名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 名同志为承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承德市政协常委.2 科研协作概况我所作为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发起单位之一,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科研协作,从人,财,物等各方面支持协作区的各项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协作试验鉴定及成果.我所"八五","九五" 河北省农科院课题" 桑树新品种选育 ",培育出了桑树品种"黄鲁选","冀桑 2 号"."黄鲁选"桑树品种经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西省蚕桑研究所,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出具协作鉴定,1997 年 12月 20 日获得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98 年 7 月 30 日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桑 2 号" 桑树品种通过了 "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现正在申报国家70 北方蚕业 2008,29(3)?蚕史文化?审定及河北省科技成果奖励.2)桑树品种交换.我所与山东蚕业所,陕西蚕桑所,山西蚕桑所等所交换了十几份的桑树品种(如鲁 6,鲁 11,陕果 2 号等).3)其它协作 .1996 年浙江省蚕业研究所通过协作区,委托我所为其新品种(组合)"大中华"在北方地区进行寒温带地域的试验.II◆川 I◆川 I◆…l◆川 l◆ 川 l◆川 I◆…I◆…l◆川 l◆川I◆…I◆…I●…l◆…I◆…l◆洲◆…I◆川◆…I◆… l◆川 l◆…I◆川 1◆…l ◆llI1~lIIl◆…} ◆…I◆…I~flll~…l◆llI1~…{◆…I◆…I◆◆l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家蚕新品种陕蚕六号,桑树新品种陕桑 402 通过省级鉴定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蚕桑丝绸研究所科研人员选育成功的家蚕新品种陕蚕六号,四倍体桑树新品种陕桑 402 通过了由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2008 年 7 月 25 日,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省种植业管理处,省种子管理站,省园艺蚕桑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有关专家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选育的家蚕新品种陕蚕六号,桑树新品种陕桑 402 进行了会议鉴定.专家鉴定组通过听取汇报,质疑答辩,查阅资料,实地观摩等工作环节,以品种是否具有一致性,稳定性,新颖性,可利用价值为标准,参照全国蚕桑新品种鉴定,审定细则,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以下鉴定意见:1 家蚕新品种陕蚕六号以选育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适合我国北方蚕区饲养,各项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优质,易繁春用家蚕新品种为选育目标,选育目标准确,目的明确;该品种历经 1O余年选育而成,经山东,山西,新疆,河北 4 家蚕业研究所 5 年共 14 次区域试验鉴定,结果平均解舒丝长 941.5m,解舒率 77.34,茧丝纤度 0.33tex,洁净 93.9 分,鲜毛茧出丝率 19.62,茧层率25.37,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审定标准;蚕种场繁育试验,农村饲养成绩总体表现优良.2 桑树新品种陕桑 402 产叶量高,单位面积产叶量增产 26.9,生产试验示范表现良好;叶质优良,万头蚕茧层量比对照品种湖桑 32 号提高 5.49/6,100kg 桑叶产茧量提高 1.3;抗逆性较强,一年生枝条越冬后枯梢率低于 1.2%,夏秋季黄落叶率低于 2.09/6,桑疫病田问自然发病率低于 2.1,抗旱耐寒能力较强.专家鉴定组认为:陕蚕六号产茧量高,丝质较优,繁育系数高,综合性状优良;陕桑 402 综合性状优良,具有遗传稳定性,一致性,特异性和利用价值.一致同意两个品种通过鉴定,适宜在我省及同类生态地区饲养,在我省关中,陕南川道,浅山丘陵地区和同类生态区栽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是陕西省唯一具有繁育家蚕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杂交种各级良种的单位,目前保存有 140 余份家蚕和400 余份桑树种质资源.此前研究选育成功的家蚕系列品种和桑树多倍体品种已成为我省及北方蚕区的当家品种,曾获得过多项国家及省级科技成果.此次陕蚕六号和陕桑 402 的鉴定通过,将丰富我省及北方蚕区蚕,桑品种类型,增加蚕,桑推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蚕茧,桑叶产量及品质,增加蚕农及蚕种繁育单位的经济效益,对国家及我省"东桑西移 "工程的顺利实施 ,推进我省及北方蚕区蚕丝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组稿宋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