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陂二中高一历史必修2复习之名词解释.docx
12页黄陂二中高一历史必修2复习之名词解释2016年6月25日星期六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曲辕犁(江东犁)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一种新型耕犁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田费力江东农民在长期的水田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它有重大改进:①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重量变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省力②增加了犁箭、犁评,可以自由升降,调节深耕或浅耕,犁评“进之则箭下,入地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地也浅”,应用自如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并逐渐推广,成为最先进的工具2.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使劳动者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土地, 生产力的发展又使劳动者有能力独立进行生产活动这样,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耕农生产目的为满足生活和交纳赋税。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4)脆弱性: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小农经济是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和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3.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是指依靠国家权力,由官府垄断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的一种手工业形式由于国家权力的支持,能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也不入市场流通,主要满足政府、贵族和皇室需求,所以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其主要成就有领先世界的冶金业、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和异彩纷呈的丝织业至明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4.民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是指由民间私人经营的,主要从事民间消费商品生产的一种手工业形式,其生产产品主要面向市场流通,在明中叶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家庭手工业个体农户作为副业经营的一种手工业形式,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6.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标志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除苏州的丝织业,在江南地区的棉布袜制造业、 榨油业、 矿冶业中也有类似资本主义萌芽的现象存在 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还是稀疏的,但它的出现却是封建社会走向末期的标志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因素使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至鸦片战争前夜,仍处于萌芽状态,发展异常缓慢7.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它是一种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8.朝贡贸易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的一种外贸形式在唐朝之前,这种朝贡贸易占主导地位,之后也占有重要地位其典型特点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高于经济利益,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了解,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9.井田制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10.均田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了解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三长制,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1.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政策,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汉武帝的抑商措施,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该政策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但在封建社会晚期,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12.海禁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自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的经济政策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13.闭关锁国清代严格限制官民对外交往,对外贸易只准在“公行”中进行的经济政策虽然“闭关锁国”政策在当时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但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了解,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生产力进步,从而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二.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的过程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等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2.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历史上称这些变化为“商业革命”它促进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使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日益壮大3.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导致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社会出现分化,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个过程称之为价格革命。
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海上马车夫“海上马车夫”意指17世纪的荷兰,因荷兰在17世纪海洋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故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争霸在很大程度上靠一种独有的、经济实用的商船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盗袭击 荷兰人首先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不可装置火炮,仅能运送货物的商船虽然这种设计的代价是每次航行都会充满风险,但好处是能使船的造价很低廉,货物的运费也便宜,荷兰以此击败了强大的竞争对手17 世纪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商船队,几乎把欧洲南方各国和北方各国之间的贸易都集中到了自己手里,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海上马车夫”的称号由此而来但是,“海上马车夫”的好景不长从17世纪中叶,英荷便在各大海洋展开了海上争霸战,后来,法国也参与进来法荷战争席卷了荷兰本土,最终以荷兰的惨败而告终荷兰从此一蹶不振5.日不落帝国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而如今该词在一定的场合用来形容帝国主义,而未必特指某一统一的国家政体,历史上一共有两个国家先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它们分别是: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
6.奴隶贸易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中,欧洲奴隶贩子贩卖非洲黑人的罪恶交易奴隶贸易开始于 16 世纪 30 年代,当时主要集中在非洲西海岸所谓“三角奴隶贸易”是指,欧洲奴隶贩子乘船装载各种物品从伦敦、利物浦、马塞、南特等一些港口出发,来到非洲,此为“出程”;接着把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装船运往美洲西印度群岛、南美洲沿海地区等地出售,此为“中程”;最后,他们把从美洲购买或交换来的棉花、蔗糖、矿产品等运回欧洲,此为“归程”北美的奴隶贩子则从新英格兰出发,载运大豆、木材、乳制品、面粉等物品,运到西印度群岛换取酒类产品,再前往非洲换取奴隶奴隶贸易从 16 世纪到 19 世纪长达 3 个世纪, 给非洲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由于奴隶贸易,非洲损失了近 1 亿人口,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黑人在这场罪恶活动中所蒙受的苦难更是难以尽书7.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里的一场大变革,也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时间为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8.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主要成就有: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建立、传统工业的进步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主要特点有科技含量高,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侧重于重化工业领域而非轻工业;超出英国一国范围,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德日俄等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甚至美国和德国的发展超过英法两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推动了传统工业进步;工厂规模扩大,社会化趋势加强;重工业取代轻工业人们日常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生产关系领域出现了垄断组织;在国际关系上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9.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主要途径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这种控制往往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其出现的原因为①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②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③企业竞争求生存的需要。
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的出现,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推动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0.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指在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