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拓展讲义:文言文之句子翻译-初升高语文暑假衔接(学生版).docx
12页专题08 文言文之句子翻译学习目标1、 掌握翻译句子的方法;2、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翻译句子知识梳理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以前赋分是10分,现在新高考是8分,略低于另外三道客观题分值的总和根据新高考题,以及高考阅卷评分的实际操作,该题得分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整个句子的大意,往往在1分左右;二是句中的关键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特殊用法(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省略句〕等命题者一般在一道小题中设置三个得分点,每个1分根据文言翻译命题选材和阅卷评分时指定的得分点来分析,翻译题的选材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1)特别青睐含有重点实词的句子;(2)特别青睐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3)特别青睐含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4)特别青睐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的句子一、方法 (1)踩准三大得分点①五类实词“准确判定”要记牢文言文翻译题一般都具备2至3个关键实词,这几个关键实词就是得分点若想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首先要对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偏义复词、特殊难解词语等进行准确判定,继而才能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②两类虚词“译与不译”掌控好a.高频虚词——确保翻译到位(部分虚词另有实词的用法,为方便学习,以下一并讲解)所谓高频虚词,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以: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在”等;译准其连词义,如“用来”另有实词义“认为”“率领”等也不可忽视其: 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另一重点是其副词义,如表示揣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祈使的“可要”,等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等乃:主要是对“于是”“才”“竟然”“却”等的辨析b.可译可不译的虚词——当译则译,不当译则不译有一部分虚词,兼有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等,其为助词时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这两种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
2)文言句式“古今有别”别忘了文言文翻译题常涉及对文言句式的考查,文言文中除了有与现代汉语表述方式相同的句式外,还有一些需要关注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在翻译这些句式时,需做到“古今有别”,翻译时要注意句式的特点,如判断句: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诚”“皆” “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确实是”“都是”“本来是”“就是”3)常用的翻译方法 ①留 a.保留古今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朝代、年号、帝号、谥号、庙号、官名、地名、人名、爵位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b.保留原句与现代汉语相同的语法结构,不随意变换词序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换a.将文言文中的某些特殊句式的表达方式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b.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c.将原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最合适的双音节词。
③补文言文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须将省略内容增添进去,以求句子完整,语意明了④调指句式的调整,特别是倒装句,翻译时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调整,使句意畅达⑤删 对无法译出和不必译出的一些虚词,翻译时应删除这些词包括发语词、补足音节的助词、有些倒装结构的标志词、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二、步骤 第一步:找到要翻译的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其前后的句子,揣摩这些话的大致含意,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第三步: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三、答题规范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翻译中去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词语和句子,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新高考一般每句4分,其中三个字(词)共3分,句意1分。
考生要通过训练,重点关注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特殊句式,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3)要把握翻译的原则,做到文从句顺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准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秘书监魏征曰:“匈奴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魏征曰:“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瀍洛前代覆车殷鉴不远陛下必用彦博言所谓养兽自遗患也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
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摘编自《贞观政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必须断句的三处是( )前代A覆车B殷鉴C不远D陛下E必用F彦博G言H所谓I养兽J自遗K患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文中意为“部族,民族”,与《庖丁解牛》中“族庖月更刀”的“族”意思相同,与《阿房宫赋》中“族秦者秦也”的“族”意思不同B.“居”,此处意为“处在”,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居则曰:不吾知也”里的“居”的意思不同,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域中之大”中的“居”意思相同C.“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中原地区;“四夷”,则是中国以外各族的统称,亦泛指外族。
《齐桓晋文之事》中“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也是此意D.“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河北”是指黄河中下游以北;“河南”则常指黄河以南《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也是此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匈奴与中原世代为敌,即使不能诛灭,也应当把他们发配到河北地区,不能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B.隋文帝帮助突厥可汗恢复其国,但后来可汗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温彦博以此来反驳魏征“居其旧土”观点C.温彦博认为凡是归顺臣服的突厥人都要收居内地,用礼仪法令教化他们,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D.杜楚客和魏征是同一战线,都认为现在让少数民族的部落散居在河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有祸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2)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
5.温彦博认为把突厥归降者安置在河南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僖宗三年秦宗权与杨行密争扬州,以孙儒为副,张佶、刘建锋、马殷皆从昭宗景福元年夏五月,杨行密屡败孙儒兵破其广。





